APP下载

关于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思考

2017-12-26彭小平李刚

东方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转型

彭小平+李刚

摘要: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阐述了校企合作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成功的核心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已经成为共识,各地不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其中的困难需要我们克服并加以解决。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与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具有鲜明的跨界性,是一个跨界的教育。因此,地方高校并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唯一办学主体,办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其中,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对市场的感知度是最敏感的,企业又与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天然的依存关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企业也是重要的办学主体。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而且还符合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针[1]。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问题,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提高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解决职业教育的出口问题。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目的是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这不只是高校的事情,其中企业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2],企业要发挥重要的办学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共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合作共赢、共同发展[3]。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合作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发展的目的就是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各类企业[4]。然而,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人才培养校企共同承担的机制,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几乎看不到企业的身影,企业界仅作为用人单位,从劳动力市场吸纳大学毕业生,既不愿意承担教育责任,也不愿意参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5]。即便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和企业有合作,大多只是合同和协议,很少能够真正做实。大部分合作项目仅停留在签约、互访层次,而合作组织管理不健全,具体的运行缺乏有力的保障,更没有相应的评估,合作流于表面形式。企业不愿意参与到高校转型发展中,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不愿意参与进来[4]。要改变这种现状,仅靠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企业缺乏积极性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是利好,但却没有得到企业的积极回应呢?其原因:首先,企业是一个自主的理性的生产和经济组织,企业发展的根本是讲究成本效益、追求经济效益[5],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要营利,参与高校转型不仅会影响其正常经营,还看不到实际的收益。另外,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企业参与转型得不到有效补偿。再,大部分企业对于创新驱动发展认识不足,缺乏战略发展理念,缺乏人才战略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不强[4]。最后,多数地方高校尚未能与企业形成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并且企业缺乏与地位较低的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合作的意向,以及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缺乏高度的忠诚[6],企业参与培养的人才不一定去该企业工作,企业不能确保从培养投资中获利,所以,企业没有兴趣和积极性参与人才培养。

另外,同研究型大学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服务地方的能力都极为有限,很难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难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就难以获得企业的支持。企业即使愿意参与校企合作,它们是看不上地方本科院校的,在校企合作对象的选择上,首选的是研究型大学,而并非地方本科院校[5]。

(三)工作流动性大,企业无安全感

如今,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招生面向全国各地,就业也分布全国,就业不再只限于找到固定的工作,很多自由职业也是一种就业方式,而且人才不再是固定在某个地方,而是流动的,有时甚至还是快速流动的[3]。正因为流动性大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特点,故企业缺乏对现有及未来员工投资教育培训的意愿,企业也对提供职业培训没有兴趣。因此,尽管企业有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但很难使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6]。

三、校企合作的改进措施

(一)政府应该奖励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为转型发展提供支持。针对部分企业不愿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协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状况,政府要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强化企业法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明确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当中的权利和义务,为地方本科院校形成“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造条件。国家应从税收政策上对参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唤起企业界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参与热情,有效调动企业参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4]。推出竞争性拨款项目,鼓励企业作为申领拨款主体策划并开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对于积极接纳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政府应该给其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让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应有的利益。总之,企业只有享受了参与职业教育的利好,才会有校企合作的意愿。

(二)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诚信教育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和个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地方本科院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尽管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尽管企业也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协助地方本科院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但企业是毕竟以营利为目的的,投入是希望得到回报的,希望参与培养的学生为企业服务,当然,这也是正常合理要求。所以,高校要对毕业生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守规矩、讲信用、按合同办事,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endprint

(三)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大学都不可能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人才[7],地方本科院校不可能独立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毕业就能上岗的人才,因为地方本科院校毕竟不是单纯的职业培训机构,也不是“制器”的工厂;本科职业教育不是“就业教育”,也不是职业技能训练,更不是企业的岗位培训,而是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另一方面,企业要正确地看待大学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责任不全在地方高校,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能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需要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2]。企业不能一味地指责地方本科院校,不要向地方本科院校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也不要过分地苛求学生,企业要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离开了企业的直接参与,地方本科院校是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因此,企业不只是单纯的用人单位,而且还要承担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

其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有好处,因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到企业里面去了。當然,有些渴求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企业也认识到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意识到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企业也是有责任的。企业与高校合作,参与人才培养,既能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也使企业更容易招到适用的人才,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总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正在逐步地上升。

校企合作办学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本特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在于其能否把握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转型发展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1],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人才需求预测、培养方案制定、校本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生就业方面都需要企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地方本科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共赢发展关系[3]。然而,如何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5]。

参考文献:

[1]和震.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38-142.

[2]张应强,蒋华林.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现代大学教育,2014,6:1-8.

[3]张木春,李泽彧. 变革与坚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理性思考. 职教论坛,2015,16:40-44.

[4]王者鹤.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2015,4:53-59.

[5]张应强.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可能效应与主要问题. 大学教育科学,2014,6:29-34.

[6]杨钋,井美莹,蔡瑜琢,等.中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启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P83-90.

[7]张应强.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两个问题.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3-45.

作者简介:彭小平,男,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无线通信;李刚,男,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嵌入式系统设计。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转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