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有气节
2017-12-26蒋岭
蒋岭
经典故事
汉武帝时期,朝廷与北方匈奴年年征战,双方都常常扣押对方的使节。
公元前100年,新继位的匈奴首领单于不敢与强大的汉朝交战,决定将之前扣押的汉朝使节放回。于是,汉武帝派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将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也护送回国。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苏武顺利地完成任务准备返回长安时,匈奴内部发生了动乱。新单于扣留了苏武等人,方法一一试遍,只为了让苏武变节,归顺匈奴。
新单于派人送來了许多金银财宝,和颜悦色地讨好苏武说,只要归顺了匈奴,就有高官厚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苏武不为所动。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那天晚上,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天气冷得可怕。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地坑里,不给吃的,也不给喝的。临走时,匈奴的兵卒恶狠狠地扔下一句:“看你能撑多久!”
分分秒秒都很难捱,苏武在地坑里又冷又饿,浑身发颤。但他有个信念:不能死,我要活着回到长安。所以,渴了,他就吃身边的积雪;饿了,他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
好些天过去了,单于再次派人来看“硬骨头”苏武是不是有“悔改”的迹象。苏武虽然奄奄一息,但回归汉朝的意志依然坚定。
单于见苏武软硬不吃,对他心生敬意,不忍心杀他,但也不想放虎归山,就把他流放到了北海(今天的贝加尔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对苏武说:“你到那边放羊,等哪天公羊下小羊,我就让你回去。”
苏武到了北海,没有粮食,他就挖野菜,逮田鼠吃。只要一息尚存,他都念念不忘他是汉朝的使者。代表汉廷的节杖上穗子全掉了,他还是拿着节杖放羊,抱着节杖睡觉。
公元前85年,匈奴起了内乱,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就打算向汉朝求和。汉昭帝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
后来,汉朝第二次派使者去匈奴,苏武的副使常惠找机会偷偷买通了单于的手下人,跟汉朝的使节见面。使者明白了来龙去脉,严厉地责备单于:“我们皇上在上林苑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苏武亲笔写的一封信,说他在北海放羊。您还有什么可辩驳的呢?”
单于无奈,只好送回苏武。
公元前81年,历尽磨难的苏武回到了长安。当初苏武出使时,年刚四十,在匈奴受难十九年,如今已经白发苍苍。长安的百姓听说苏武回来,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欢天喜地迎接这位有气节的大丈夫回到故乡。
我写你学
宁可玉碎 不能瓦全
智慧启迪
中国现代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这样评价苏武:苏武十九年守节不屈,做得彻底,做到了家。
苏武面对威逼利诱没有动摇,坚持“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如果苏武选择了功名利禄,面对匈奴卑躬屈膝,世间就不会流传“苏武牧羊”的故事,我们也就没有机会为它深深地感动。
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我们现在虽然年少,但也该知道“气节”的崇高。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努力做个有气节的人。坚持气节在很多时候要付出代价,但还有什么比气节更可贵呢?一个人失去了气节,换来的只是苟且地活。
责任编辑 曹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