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钿,眉间一点相思

2017-12-26红颉孑

学生天地·初中 2017年9期
关键词:上官婉儿花子眉间

红颉孑

在古代,化妆不但是一种流行时尚,而且是一门艺术。在诸多化妆品中,花钿有着悠久的历史,且最为古代女子所喜爱。诗人欧阳炯的“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将戴着花钿的南国少女形象跃然于纸上,使读者如见其人。女子眉间一点花钿,犹如画龙点睛之笔,将古代女子映衬得美丽动人,活灵活现。她们或微微一笑,或轻轻蹙眉,无需多言便风情自在。

说历史

秦始皇曾让宫人贴花子

关于花钿的起源,民间流行着许多传说,其中有文献记载花钿出现在秦始皇时期。如唐末的马缟的《中华古今注》中记载:“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贴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 ”“贴五色花子”指的就是粘贴“花子”面饰,“花子”即后来的花钿。

三国时开始流行“靥钿”,而南北朝时,南朝兴起了“梅花妆”,这是一种形状特别的花钿。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里写的“对镜贴花黄”的“花黄”,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女子额饰,应该是花钿的一个类型。这种妆饰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方法是把金黄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贴于额头,或在额间涂上黄色。除了《木兰诗》外,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在《美女篇》里也有“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的描写。

唐代已是花钿使用的鼎盛时期,女子面部的妆饰有了多种颜色和形状。到了宋代,随着淡雅之美的兴起,浓艳风格的花钿逐渐失宠。至元代,花钿终于淡出了女子的妆台。

论传说

上官婉儿眉间被刺红梅

在武則天粉碎了一场宫廷政变后,她发现在策划政变的人员名单中,竟有她最重用的上官婉儿。于是她大怒,下令将上官婉儿黥面。上官婉儿听了坦然一笑,说道:“陛下可曾记得奴婢三次挡驾之事吗? ”武则天细想一下,是有几次传旨到御花园摆宴,临起驾都被婉儿劝回宫的事情,便点头说确有此事。上官婉儿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园中,已经危机四伏?若不是我表面参与谋反,和他们搅和在一起,如何暗中保护您?”武则天似有所悟,于是点头称是。但皇帝金口玉言,黥刑还是要执行的。因此,行刑时,武则天下令改用朱砂点额,仅刺了红梅花一朵。上官婉儿本来就面容姣好,恰在眉间刺上一朵小巧玲珑的红梅花,犹如二龙戏珠,甚是好看。以至于后来宫中的年轻女子纷纷效仿,都在额头配以花钿,个个美得楚楚动人。

寿阳公主额上印下梅花

据北宋初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于是,皇后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边,观察了好长时间。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争相效仿,她们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为“梅花妆”。

诗人话花钿

花钿为诗中女子平添娇媚

诗人李端笔下的女子是这样的:“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意为:她在花钿的妆饰下是那样的美艳,以至于连水中的芙蓉都会嫉妒。

花钿的作用不仅仅是妆饰,它还可以为生活增添几许情趣。诗人卢纶的《古艳诗》中写道:“残妆色浅髻鬟开,笑映珠帘觑客来。推醉惟知弄花钿,潘郎不敢使人催。”这位神态慵懒娇憨的绝色歌女,凭借手中摆弄的一枚小小花钿,为她在香艳气质之外,平添了几分情趣。

贵妃殒命花钿散落无人收

借花钿来传达女子命运的悲凉,最动人心魄的当属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两句:“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被当作红颜祸水的杨贵妃被迫死于马嵬坡下。死时,她脸上所贴的花钿、头上所戴的金钗散落了一地,死后也没有人为她收起。而那曾经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唐玄宗,此时眼看着心爱的人就这样死去,却救她不得,只能掩面而泣,步步回头。只此一句“花钿委地无人收”便道尽了杨贵妃死时的惨烈与死后的无尽凄凉。endprint

猜你喜欢

上官婉儿花子眉间
到底谁毁了上官婉儿墓
母牛“花子”
武则天的惜才之仁
再说“花子”
素年锦时描在眉间
吹不散眉间一点春皱
上官婉儿:华美绽放,凄艳凋零
来自大唐的秘密 上官婉儿墓考古解读
花子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