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建构、知能结合”的德育体系探索

2017-12-26靳红谢凯徐海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传统文化人文

靳红+谢凯+徐海

[摘 要] 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德育大计,人文构建。新时期、新常态下,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德为根、以健全人格为基、以发展创新为点。要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重视“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教育发展理念。要关注学生知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及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教育人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实践,更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出时代的魅力,让先进的时代因子涵韵出民族的力量,进而推动教育的发展、社会的改善、民族的复兴、人类的进步。

[关键词] 教育;人文;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知能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2-0046-02

一 背景分析

曾经,诺贝尔奖得主曾呼吁“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而今,习近平总书记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强调继承、借鉴、注重、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而教育需响应时代的召唤,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

追溯教育的源头。《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西方教育乃“引出或导出”,激发人固有或潜在的素质,进而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可见,教育是要关注人、影响人、规划人、引导人、激发人,进而实现人存在于世的价值和意义。

探究教育的内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出有所需要的人。可见,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全日制教育、远程网络教育、函授在职教育,都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情境、于不同要求下关注人、健全人。

思考教育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此外,有人认为“教育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也有人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人,培养大写的人、自然的人、个性的人、阳光的人”,还有人认为,“教育是人灵魂的唤醒、思想的碰撞、价值的传递、精神的追求”,是三观的塑造、人格的健全、生命体的关怀。

但无论把其界定为知识的传授、信息的传递、文明的传承,还是诠释成为人处世的规矩、身心修炼的过程、物我为一的终极,教育都离不开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物质发达、信息飞速,崇尚个性、规则多样,文化断层、道德危机,教育步履维艰、机遇挑战并存”的时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说“知能结合”是教育的浅层追求,那么“人文建构”无疑是教育价值和意义得以更好彰显的深层定位。

二 理论依据

在探索“人文建构、知能结合”这条教育新路中,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心怀梦想,让教育先进的理论思想引领教育的方向;更要脚踏实地、学用结合,关注教育对象的个性与共性、分析教育问题的时代性和多样性、探究教育现状的连续和断层、权衡教育未来的定位和发展。在人文理想的追求中、在知识厚积的转化中、在能力提升的完善中、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建构起新的教育框架和体系。

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则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和核心的部分。回望和审视中华民族峥嵘的文化和教育发展史,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今文化的精华都在促进德育完善、教育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好的教育亦会反哺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丰盈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的品味。因此,建构起人文思想主导的德育体系是文化和教育双重标准的需要。

人文建构就是在“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以仁与人、以爱感人、以智化人、以义召人、以真教人、以善为人、以美见人、以言传人、以身教人。以人文历程为牵引、以人文情感为契机、以人文意志为规范,以体育健身、以劳育砺志、以美育怡情、以智育启思,以核心素养为载体、以人文精神为驱动、以健全人格为目标,建构体系、全人教育。进而,让新少年、新青年在新的历史时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以诚待人、与人为善、和谐有爱,勇担责任、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新时代学子可爱、可信、可贵、可为,新中国少年有志、有梦、有家、有国。他们激情中不乏冷静、张扬里涵韵敛藏、个性中拥有兼爱、活泼里弥散质朴、奋迅中彰显昂扬。他们正以青春之姿态创建和谐之家庭、富强之国家、复兴之民族、文明之人类,绿色之地球。然而,他们有时也会在现实中迷失,在张扬中困顿,在自由中放纵,在开放中沉沦。身心脆弱、素养不高、责任意识淡泊、伦理道德缺失等情状。隐患不容忽视,问题亟待解决。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科学规划。理性教化,探索出知能结合方略;人性关怀,构建起人文教育体系。

三 体系建构

人文建构就是要从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国学、历史等维度建构德育教育体系,让学生受到知识的熏陶、能力的培养、素养的丰盈、人格的健全,进而让知识和技能融入在对人文思想的解读和践行中,让学生在敦品修德中实现知识文化的积淀、能力技艺的完善、身心人格的健全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首先,建构以文学为主的德育教育体系,诗词歌赋、字词句章、小说戏剧、谚语名言皆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上自先秦风骚诸子,下至当代名篇名著,无一不是德化渗透的范本。《诗经》“无衣之爱国”、《离骚》“长叹之忠君”、贾生“过秦之论”、诗圣“茅屋之歌”等等,皆能给予青年人以动力和方向、感怀和勖勉。文学的德育教育功能是教育根本任務立德树人得以快速实现的推进剂,文以载道,文以治世。

其次,建构以艺术为辅的德育教育体系,名画建筑、影视佳作、古风今曲等不同的艺术会以其独有形式和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志趣。达芬奇的执着、梵高的孤冷、张大千的风骨、范曾的多元都会给学生以为学的至诚、为事的坚韧、为人的高品;《广陵散》弹出嵇康之耿介、《行路难》低吟诗仙之悲壮、《国歌》奏响华人之昂扬都能给学生以鼓舞力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戚舞、嫦娥奔月都能给学生以奋迅砥砺。艺术指引人生,人文构建前程,知能融会贯通,实践见证成功。

再次,建构以历史为经的德育教育体系,古今中外史、个人家国史、战争文化史等等让学生在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在浩瀚丰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学生们立德修身、崇德扬善、铭记历史、开拓未来。以史为镜,正衣冠以端行;以史为鉴,知兴替以效国。中国历史讲述五千年华夏之精神、神州之伟业,世界历史去来今铺展中外之异同、人类之文明。肩负历史使命,修炼身心品行,创造无限光荣。

最后,建构以社会为纬线的德育教育体系,家庭学校、权利义务、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军事科技等为学生织就一张历练实践、成长成熟、担责负任、修身立德的教化知网。学生在学校明确家庭的责任、父母的亲情厚爱、社会的责任担当、国家的繁荣富强,在家里明白学习重要、尊师重道、弘扬文明,在社会懂得做事的原则、做人的标准,这样学生就会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大熔炉里锤炼成长、砥砺成功。

人文德育体系的建构是学生知能结合的有效保障、是学生立德树人的灵魂指引、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内核驱动。“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德育教育的有力保证,德育教育的强劲有力源自于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人文与理性的融合、情感和态度的端正、价值和信仰的确立。反之,知识的传承创新、技术换代更新、文化的承继革新、价值的认同确立、信念的坚持、梦想的追求捍卫也离不开“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一个“中国梦”的方向引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驱动。知能结合和人文建构的德育教育体系便是这个“接地气、树高位”的德育教育的关键节点。进而,在人本位、德本位、国本位、文化本位、教育本位、自然本位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立体、全面、多维的德育教育体系。

四 文化教育

文化兴国、教育兴国,文化与教育相依相存、相辅相成。

华夏文化浸润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在薪火相传中与时俱进、在固本守望中推陈出新、在挖掘阐发中紧扣时代脉搏,在交流碰撞中指引精神,丰盈教育、深耕教育、厚植教育。

教育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优化。“去中国化”的文化悲哀需教育扶正;“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需教育弘扬;“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文化功能需教育践行。

学生在“文化和教育、传统和现代、知识和技能、人文和理性”德育体系的构建中,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观、历史观、自然观、宇宙观,观点自明、信仰自生。

知能结合、人文建构也离不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教育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为德育教育注入生机活力,为学生素养提升保驾护航。

“创新”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否定、自我提升;“协调”强调人际关系、理解合作、和谐向上;“绿色”突出生态体验、创新理念、敬畏自然;“开放、共享”昭示兼收并蓄、和而不同、大同互联,变革展望。

五 教育信仰

新时期、新常态、新思维,教育工作者要继往开来、自我更新、不断完善、追求卓越,各级学校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传承发展、进取创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学习、发展奠基;作为中华民族的好儿女要弘扬最强音、传播正能量,提高软实力、建设大中国。

“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会在教育改革创新中、在文化传承开拓中早日实现。努力构建“以人为本、以德为魂、以知识为基、以能力为重、个性突出、全面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坚定个人志向,捍卫家國梦想,创造教育辉煌!

参考文献

[1]伍德勤,杨国龙 .新编教育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2]罗国杰,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人文
人文
人文绍兴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