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性偶尔会“睡去”,需要被“唤醒”

2017-12-26今衣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诗性真善美书信

今衣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

从作为中国古代“六经”之首的《诗经》便可以看出,我们的先人,无论富贵还是贫贱,无论健康还是病痛,都需要通过或吟或唱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许多吟唱的内容被集结为《诗经》,成为华夏民族后人的诗性启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人的诗性如华夏文明一般源远流长。

然而,由于当下生活节奏过快,人们内心浮躁,诗性常常会被浮华掩盖,沉沉“睡去”。遗忘了诗性的人是乏味的,甚至是麻木的,没有了诗意的生活是枯燥的,甚至是空虚的。因此,诗性需要被“唤醒”,而能“唤醒”人们内心诗性的事物或者人,必然具有特别和可贵之处。

为何《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广受欢迎?

因为这些节目中的人文情怀“唤醒”了人们内心“睡去”的诗性:《中国诗词大会》让观众重新认识到诗词的美好与寓意,让青少年多了一份学习诗词的动力,掀起了全民学习诗词的热潮;《见字如面》让观众重温了写信人与收信人寄托在信中的情感,带领观众回味书信文化的魅力;《朗读者》则通过朗读文学作品的方式,将文学分享搬上舞台,让观众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与魅力。

为何杨绛虽已去世,受到的推崇卻不减反增?

因为她以读书和写作为支撑,撑过艰难困苦,如一滴清水般透彻、清朗、独立,充满力量,其品性值得人瞻仰。

为何叶嘉莹讲诗词的课令学生多年念念不忘,其人也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因为她以诗词为心,活得如诗词一般纯粹、美好,其精神值得人向往。

董卿因为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观众内心树立起了一个全新的形象,促使了《朗读者》节目成形及成功。这一切,都是她20余年阅读经验和人生经验的厚积薄发,值得人敬佩。

高龄翻译家许渊冲在节目中令观众深深为其折服,不仅因为他在翻译事业上坚持不懈取得巨大成就,还因为他多年来遨游在中、英、法文学世界中,养成了热情而坚韧的性格,并始终拥有一颗真实、单纯的心。其为人、做事,极能感染人。

我们从这些具有诗性的节目中,从这些具有诗性的人身上,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和魅力,于是,自己内心的诗性也被“唤醒”。

这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我们共有那么美好、诗意的文化源头;原来,我们的内心有那样一致的对真善美的感动和追求;原来,我们的心灵还有文学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因此,在一句句诗词、一封封书信、一篇篇文章里,我们的思想相逢,情感交汇,内心重新变得鲜活起来。

所以,我们才需要从小背诵诗歌、朗读文章、阅读小说。这样做,获得的除了知识之外,还有对真善美的认知。这样的获得,是无可替代的,也是不能省略的。人的身体被局限在某时某地,思想却可以乘着文字的帆船遨游他时他处。这种体验既是私人的,又是可以拿来分享的。

文学有教化的功能。这种教化功能里有一条,就是让人们学会分享。

比如说,看到树,就要分享它的脚踏实地;看到天空,就要分享它的辽阔;看到大地,就要分享它的宽厚和仁慈;看到蝴蝶,要分享它努力蜕变的能力;看到勤学者,就要分享他的勤奋和踏实;看到无私者,就要分享他的奉献精神;看到博爱者,就要分享他对万物的怜悯和关怀……

在生存之上,在生活之中,我们匆忙行走许久,对目之所及可能都趋于麻木了。当难以被感动,难以感到愉悦,难以对外界的人或事物提起兴趣……这些时候,我们内心的诗性便急需被“唤醒”———我们需要偶尔停下脚步,吟诵几句诗词,朗读一篇文章,细品一封书信,观照自己的内心。

只有这样,身体和灵魂才能步调一致,肉体和思想,才能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诗性真善美书信
卷首语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失窃的书信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