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认知课堂:“乐学”教学的深化研究
2017-12-26倪蓉
【摘要】暖认知课堂是乐学教学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以“师生关系的改善”为核心,通过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文化的变革和建构,使“乐学与乐教”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培养完整的儿童。
【关键词】暖认知;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5-0010-03
【作者简介】倪蓉,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无锡,214001)教师,高级教师,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暖认知课堂是乐学教学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它通过“乐学”“乐教”的双向建构来进行深化研究。它是以“知識的完整理解和发现”为载体,以“师生关系的改善”为核心,重构教与学、情与智、过程与结果、预设和生成等方面的关系,使完整的知识在师生对话、教学互动、情智交融中得以生成和发展,彰显出高情感、活思维、深对话、舒展开、新支撑等暖认知课堂特征,并通过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文化的变革和建构,使“乐学与乐教”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有了这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就有了完整儿童的培养。
一、暖认知课堂的内涵
1.暖认知课堂呈现一种温暖的教学情态。
课堂中的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相互促进,螺旋上升到更为扩展的认知、更为深刻的情感,它关注人的自主与解放,关照人的德性和精神,在情感互动和共同参与中形成“一个温暖的家”。
2.暖认知课堂培育一种愉悦的教学文化。
“乐学”与“乐教”在相互激荡中推动着知识的创造和学习的发现,它将人的快乐情感与知识的创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孕育出“快乐”的教学文化。
3.暖认知课堂构建一种融通的协商关系。
同学、师生关系发展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协商者。教学变成师生合作进行的真实研究,课堂教学成为一个问题解决和探究的过程,成为师生合作探索知识的过程,成为教师对学生想法的理解过程。教学变成师生合作进行的真实研究,教学永远处于师生的互动过程之中,学与教的过程成为社会情景中的知识建构、意义协商、身份确认和情感流淌的过程。
二、暖认知课堂的教学模式
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形式会有不同的学习程序,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这三类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重点,更是难点。
1.基于“真实思维展开”的探究学习研究。
重点研究知识生成和发现解法阶段的过程展开,流程包括: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动作阶段—映象阶段—文字符号阶段,呈现问题—构思思路—发现解法—整理表达。在探究学习中,问题、实例、表象、安静自由的环境、思维支架的提供、点拨和激励、问题解决后的“心智的极度快感”都在推动学生的学习。
2.基于“深度对话”的合作学习研究。
基于“对话”的师生深度合作学习:倾听—串联—反刍。基于“小组合作”的互惠学习:个人自主学习—小组互惠合作—全班分享交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人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前提,儿童精彩观念的产生是重点,师生、生生之间情感和思维的互动是难点,教师的引领是关键。
3.基于“主动作业”的实践学习研究。
主动作业是有现实主题、有实践活动过程、有丰富经验积累、有跨学科知识生成的长程实践学习,如地图绘制、营养计算、房屋设计等。流程:真实的学习任务—开放式的问题—渐进性问题解决—协同学习—学习成果展示。学习的情境有吸引力,问题有挑战性,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推动学生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有知识的建构,并通过成果展示激发成功感和自豪感。
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索了各具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基于深度对话的语文协商学习模式、基于真实思维展开的数学探究学习模式、基于真实情境的英语项目实践学习模式、基于真实体验的科学发现学习模式、基于新技术的个性自主学习模式。
以语文学科学习模式为例,见下表1。这种学习模式适合小学中高年级,适合有探究价值的话题或课题。此模式中的“疑难情境”必须是真实的、能引发思考的;“伟大事物”的选择颇具挑战性,它既要能引起学生共鸣,又要教师现场随机应变;“倾听串联”能力是师生要重点学习的,它最具改革性;“小组挑战”并不是每次都发生,必须是出现了高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挑战性学习内容才进行;“解释反刍”每次都要进行,因为真正的学习就发生在解释中。
三、暖认知课堂的教学环境
1.教室文化创设。
以“诗意地栖居”为改造的愿景。一是开发探究场域。教师精心布置学科重难点,引导学生拨拨、拼拼、画画、种种、查查等,充分展开思维的过程。二是陈列成长空间。定期展示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作品,呈现努力过程。三是营造阅读氛围。摆放书柜、书车、沙发、地毯,享受阅读时光,沐浴文化雨露。
2.主题学习教室建设。
根据学习场的理论,以“做中学”为主要方式,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打造四类教室:一是“公共事务”教室,如杂货铺经营、安全教育体验中心等;二是“文化理解”教室,如国际文化体验中心,戏剧演艺场等;三是“科技创作”教室,如乐高机器人创意中心、比特实验室等;四是“学科探究”教室,如生活数学活动中心、艺术欣赏发现中心等。
3.“互联网+”的儿童自主学习平台建构。
用互联网平台构建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提供超越时空的多元学习机会。一是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电子书包”研究,有针对性的学和教,合作互动,点对点的及时反馈和指导都成为现实;二是开展基于资源库的自主学习,分年级、分学科、分主题建设资源库,进行模块化、套餐化、个性化的设计,实现学习的个别化、自动化和选择性;三是创建“个人学习空间”,通过互访和点对点的浏览,实现超越时空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暖认知课堂的教学文化
师生在共同愿景中,在和睦温馨的氛围中,在物我合一的体验中,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在经验共享、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促使共同发展。
1.以“我和你”的对话关系展开课堂教学。
首先,尊重他者。教师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与潜能,以谦虚的态度去面对每次的师生交往行为。其次,相互信任。教师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感受到并也理解教师,形成师生相互的爱。再次,共同在场。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等待“好的发言”,而是为了理解去倾听,重点关注学生讲话时的状态、思考和表达系统:学生正在说什么、他是怎么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以“实践”的活动方式进行共同体学习。
一是关注实践。创设知识和应用的情境,有真实的实践任务、真实的境脉、真实的问题解决需要。二是尝试“学徒”方式。在学科教学个别指导中、在“大带小”的友谊班中、在兴趣拓展的“混龄学习”中,教师带着学生或大学生带着小学生像带徒弟一样,在做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协商意义,感受身份的认同。三是以“完整儿童”的培养目标进行协同教育。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是一个整体,但各科教师间是相互隔阂的,在班级管理中成立班级教师协商统整共同体,通过班级统整会、学情分析会、跨学科听课评课等形式,分析同班级的学生在知识理解、经验积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状况,形成整体的知识和经验环境,教师以“整体”的意识进行跨学科的设计,让学生的学习在知识、经验的碰撞、组合中得以充分展开,促进学生学习的自我建构,彰显学生作为人的生命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