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修正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发展服务外包的产业分析及政策建议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

2017-12-26江剑敏

关键词:平潭实验区服务

江剑敏

基于修正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发展服务外包的产业分析及政策建议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

江剑敏

基于修正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分析制约平潭服务外包发展的“瓶颈”,探索平潭发展服务外包的区位优势及分工协作、产业基础及支持条件、产业发展路径等产业定位因素,进一步明确平潭发展服务外包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及阶段性规划,并提出采取解决要素短板、培育特色产业、资源整合等促进地区服务外包相关产业链及产业群的政策建议。

服务外包;平潭综合实验区;瓶颈;产业定位

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闽台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通道及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服务外包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外包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平潭的现代服务业基础薄弱,人才资源匮乏,缺乏配套产业支撑,服务外包相关产业呈分散态势,未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有必要对平潭地区服务外包相关产业进行梳理,立足现有产业态势,通过政策引导及支持,优先培育特色服务外包产业群,形成区内服务外包相关产业的初步架构,突破平潭服务外包发展“瓶颈”。

(一)平潭服务外包相关产业分布情况

平潭服务外包相关产业零散分布在海洋养殖、旅游及会展、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电子信息、互联网营销及推广、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跨境进出口、保税仓储及货运等领域。总体来看,平潭服务外包相关产业发展未形成体系,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二)平潭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首先,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服务外包业务发展不均衡,以港务、物流及仓储直接依靠地理区位优势的服务外包业务为主,港口延伸性产业的服务外包业务未形成产业链优势,包括国际旅游在内的地区特色产业的服务外包业务有待提升。

其次,从服务外包的业务层次分析,当前平潭主要以承接离岸及在岸的一些零星订单、参与边缘化的外包业务合作以及低附加值的服务型加工等服务外包业务居多。

最后,该地区的服务外包业务不稳定,持续性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能力较弱。

二、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服务外包的“瓶颈”分析

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外包发展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机遇、政府行为、企业的策略、结构及竞争等关键及辅助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到平潭服务外包基础薄弱,政府扶持政策对服务外包相关产业竞争力形成有直接关系,将政府行为列为该地区的服务外包发展的专有因素,并对平潭服务外包相关产业发展及其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1]。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分析见表1。

(一)要素条件

笔者认为,要素条件应该主要从要素成本、要素结构以及要素吸引力3个角度进行分析。

1.要素成本分析

(1)用工成本。平潭的用工成本两极分化严重,中低端操作人员人工成本极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大且成本相对于省内其他地区总体上偏高;中低端操作人员目前暂无明显缺口;中低端及高端的人员流动性强,导致企业的员工流动成本增加。

表1 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分析

(2)商务成本。主要商务成本包括通讯、水电、经营场地等。与省内的厦门、泉州、福州等其他自贸区、经济开发区、保税区等相比,平潭的主要商务成本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

2.要素结构分析

(1)人员要素结构。平潭服务外包相关企业现阶段主要以中低端操作人员为主,高端的专有技术人才比例偏低,专有技术人才总体上稀缺且流失严重。根据现有研究结论,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对于发展服务外包极为不利[2]。

(2)资本类要素结构。流入该地区的金融资本以直接投资为主,政府主导的大中型基建工程等领域比例偏高,企业主导的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投入到生产运营中的中间产品和金融性资本总体体量和比例偏低。

(3)技术及信息类要素结构。根据平潭现有服务外包企业座谈情况,不论是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及知识形态的技术和信息类要素都未形成体系,且在实际企业运营中未见明显效益。

3.要素吸引力

平潭综合实验区紧邻港澳台,面向海上丝绸之路沿边、沿线国家及地区,对接海西及中西部地区,具备优质港口条件,依托福建省其他地区可以衔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此外,作为港口,平潭自身直接覆盖的纵深经济腹地范围较窄,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的中间区域,易被边缘化;平潭地区的经济体量偏低,导致目前对各类要素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

(二)需求条件

以服务外包的业务需求为主要考察目标,平潭的服务外包业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港务、物流及仓储等自主性需求领域,其他服务外包业务领域的需求未有明显体现,外来服务外包业务需求未发挥优势作用。

(三)相关及支撑产业

平潭服务外包业务自身的相关及支撑产业基础不足,但有相对成熟的福建省内厦漳泉地区、相邻内陆省份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的成熟产业基础作为后备支撑。由于该地区服务外包的相关产业未得到长足发展,相关产业未形成产业链体系,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四)企业的策略、结构及竞争

本土服务外包相关企业以中小型为主,竞争力明显不足(业务竞争范畴仅限于省内业务甚至平潭地区)、管理能力欠缺,业务稳定性欠缺,缺领军企业带动。

外资企业(含港澳台)及区外优势驻点企业比例偏高,驻点企业存在有利则来、无利则退的情况。

(五)政府行为

1.福建自贸区政策优势

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福建自贸区的重要部分,管委会充分利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等模式构建投资管理体制,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投资及经商环境。

2.福州市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政策优势

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福州市服务外包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

3.平潭综合实验区专有政策及优势

平潭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上战略合作支点及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具有明显的专有政策优势。

首先,从优惠程度考虑,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专有政策优势明显,尤其在对中国台湾地区的投资贸易领域有额外的优惠政策。其税收政策优惠明显,以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面向平潭综合实验区专有的电商、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15%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最具有代表性[3]。

其次,对部分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领域政策改革尺度大。以电信领域为例,对中国台湾地区额外开放了离岸呼叫中心、互联网接入服务以及信息服务(限应用商店)等业务,为承接中国台湾地区的服务外包相关业务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便利[4]。

最后,从其他地方政策及政府项目角度考量,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对中国台湾地区的政策优势明显。主要政策包括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国际旅游岛等在内的政府项目及其配套政策,涉及规划编制、项目安排、政策实施以及体制创新方面的大力度支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创新支持和其他保护性政策。

(六)机遇

平潭定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和中转枢纽,机遇明显。以闽台合作为基础,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沿边和沿线国家及地区,对接海西及中西部地区,拓展经贸、港务、旅游休闲及高新技术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业务优势明显。

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两岸合作新模式的实验区和先行区,采用自由贸易港模式,开放合作重点功能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沿边和沿线国家投资、商贸、旅游及海洋产业合作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在国家政策支持及项目立项及运作上有明显的优势。

综合分析,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服务外包在需求条件、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但其要素条件、机遇、政府行为等因素有较明显优势。

三、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服务外包的产业定位研究

根据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分析的结果,结合平潭地区及其周边的服务外包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对该地区发展服务外包的产业定位因素、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及阶段性规划作进一步分析。

(一)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外包相关产业定位因素分析

1.区位优势及分工协作因素分析

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因素通常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这里主要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生产要素及市场的地理空间投资区位进行分析。

从单纯的地理位置考虑,平潭综合实验区紧邻港澳台,平潭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新竹市隔海相望,成为远东海上走廊的咽喉要道,也是贯通中国南北方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

结合自身及周边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港口直接覆盖的纵深经济腹地范围较窄,土地等资源性生产要素总量比较有限。在当前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及其他非资源性生产要素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

从区域间的分工协作考虑,平潭综合实验区具备建设优质港口的地理条件,对外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沿边和沿线国家及地区,对内衔接海西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可以依托福建省其他地区衔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2.产业基础及支持条件分析

目前,平潭服务外包相关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港务、物流及仓储等领域,其他产业呈零散分布。产业基础的重心在产业链,通过围绕产业链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最终形成产业集聚。

从平潭服务外包相关的支持性产业——服务类产业来看,该地区的服务类产业基础薄弱,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综合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对平潭的服务外包相关产业及产业链构建支持有限。

3.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从产业发展路径考虑,地区的产业发展可以通过自主升级以及承接外部区域产业转移2个途径。由于平潭综合实验区本身产业基础薄弱,无法通过调整现有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内涵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主要针对平潭承接外部区域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相邻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服务外包产业正面临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渐将低端、边缘及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外包业务及相关产业外移。为此,平潭综合实验区可与发达地区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承接。

此外,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两岸共同生活的家园,可以有效弥补中国台湾地区资源不足的发展短板,面向医疗保健、社会工作服务、文化创意、教育服务、电子科技等产业领域,吸引及承接中国台湾地区服务外包业务及产业转移。

(二)平潭服务外包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及基础产业定位分析

1.主导产业定位分析

主导产业的选取,一方面要考虑该类产业本身在平潭地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在技术上要有先进性,增长效果好;其次,该类产业和地区其他产业关联度高,能够对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结合产业调研,把国际旅游及会展、跨境进出口、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电子信息、互联网营销及推广、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等相关产业作为发展平潭服务外包的主导产业范畴。

2.支柱产业定位分析

作为平潭服务外包发展的支柱产业,除了必须具有主导产业的优势外,更强调现有的发展基础及对地区的经济贡献。根据平潭现有产业,符合该类型的产业主要侧重在全球供应链及物流领域。为此,确认海外仓、保税仓、物流通道、采购外包、进出口关务等业务相关的产业为支柱产业。

3.基础产业定位分析

处于基础地位的产业,对平潭服务外包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决定作用。结合平潭服务外包业务及相关发展的现实状况,目前主要的短板是针对服务外包发展必需的综合商务配套服务领域的相关产业发展滞后。这部分产业包括为区内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市场开拓、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公共诚信评价、企业与园区交流、法律、其他咨询认证等各类服务相关的产业。

(三)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目标及阶段性规划

基于产业因素分析及产业定位,进一步将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为:构建面向台港澳、海上丝绸之路的沿边和沿线国家及地区,对接海西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及产业发展,发展新型港务及港口相关的特色服务外包业务的产业群及产业链。具体规划如下:

第一阶段,初步构建区内服务外包相关产业链体系,促进区内服务外包相关产业转型及跨界跨境融合,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独具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服务外包产业群。

第二阶段,区内服务外包相关产业初具规模,承接台港澳及海上丝绸之路的沿边和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初具规模。

第三阶段,区内国际旅游和跨境电商等服务外包为主体、国际物流服务外包为干线的服务外包产业群体系形成特色,各类服务外包相关产业进一步协调发展,在岸、离岸外包业务深度融合,成为独具核心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发展区域。

四、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服务外包的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一)优先解决要素短板,提升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力

1.完善健全区内服务外包综合商务配套体系

引进或自主培育市场开拓、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公共诚信评价、企业与园区交流、法律、其他咨询认证等综合商务配套产业,逐步完善健全区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软性配套系统。

2.以专项运作为主要形式,定点定向提高要素吸引力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的专项立项模式,构建平潭服务外包专网、成立平潭服务外包公共服务中心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育中心、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等定点定向项目,提高平潭综合实验区对服务外包发展所需的各类要素的吸附能力。

3.营造环境、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优先解决高端人员要素短缺问题

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机制,吸引各类优质人才、高端人才汇聚到平潭,为平潭在国内乃至全球服务外包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员保障。集聚产业、法律、技术及管理等各类服务外包人才,建立平潭服务外包产业专家库,引进及培育区内服务外包企业所需的各类各层次业务、技术、管理等人才。

(二)培育特色产业,奠定平潭服务外包产业链及产业群基础

1.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构建平潭特色服务外包产业链及产业群

充分发挥平潭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自贸区等各种利好政策作用,对区内服务外包相关的主导产业在税收减免、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整体性提升平潭服务外包业务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一方面加快相关产业的集聚及配套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群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主导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完善产业链。

2.优化布局,拓宽平潭现有支柱产业的服务外包业务合作途径

(1)通道构建,为区域间的业务对接提供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通过加快培育服务外包核心功能相关产业,形成辐射省内外的战略格局。一方面,要主动发挥平潭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作用,使平潭成为联结港澳台、海上丝绸之路的沿边、沿线国家及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服务外包的中转枢纽;另一方面,对区内服务外包企业业务拓展、通道和中转点运营建设、配套服务等活动提供政策支持。

(2)业务对接,促进区域间产业对接及融合。一是对区内跨境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贸易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其与省内及内陆地区企业进行业务合作,促进省内传统外贸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周边省市经济发展。二是建立专项业务开拓资金,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大力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沿边沿线国家及地区国际市场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三)资源整合,促进服务外包产业链及产业群的有序发展

1.建立区内各职能部门协调沟通机制

目前平潭综合实验区内涉及服务外包发展的项目较多,且各有相应的优惠配套政策,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尤为重要。区内各政府部门要形成工作协调机制,理清项目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各类资源进行统筹综合及有效利用,为促进服务外包及相关产业优化及发展提供合力。

2.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增强服务外包产业链及产业群的对接融合

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及社会力量为主体,大力推进区内服务外包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充分发挥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外包协会等行业组织在保护本地产业、支持区内产业群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

[1]张金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剖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1(9).

[2]霍景东,夏杰长.离岸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13(1).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广东横琴新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4〕26号)(S/OL).(2014-03-25).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 gwengao/wg 2014/wg201406/201501/t20150116_1180720.html.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20号)(S/OL).(2015-04-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4/20/content_9633.html.

F719

A

1673-1999(2017)12-0064-04

江剑敏(1979—),男,福建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务外包与国际贸易标准化。

2017-09-25

2017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外包发展竞争优势及路径探索研究”(JAS170983)。

(编辑:唐龙)

猜你喜欢

平潭实验区服务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平潭映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