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对棉花市场的影响分析*
2017-12-26李哲敏钟永玲李燕妮翟雪玲王东杰
李哲敏,钟永玲,李 娴,李燕妮,翟雪玲,陈 威,王东杰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2.农业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125;3.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810)
·问题研究·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对棉花市场的影响分析*
李哲敏1※,钟永玲2,李 娴1,李燕妮1,翟雪玲3,陈 威1,王东杰1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2.农业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125;3.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810)
目的通过分析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前后3年内(2011~2016年)棉花生产和需求变化情况,研究新疆目标价格改革对棉花市场的影响。方法运用3年滑动平均法,比较分析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前后我国棉花产业的市场变化。结果自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生产方面:全国棉花种植结构日趋合理,新疆棉花种植优势明显,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棉农利益得到了保护;市场需求影响方面:棉花价格逐步回归市场,国内外棉价差显著缩小,棉纺织企业经营状况趋于好转,棉花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但棉花市场整体需求不旺。结论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在信息化进程、棉花产业发展模式、生产力提升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快棉花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并推进信息化建设。
棉花 目标价格改革 新疆 滑动平均法 市场影响 改革建议
0 引言
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在新疆全面启动实施。3年来,试点工作是否有成效、对全国棉花产业发展有无正面影响,以及能否保障棉农的稳定收益等,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3年滑动平均法,比较分析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前后对新疆棉花生产和需求的变化情况,研究讨论了新疆目标价格改革的效果、剖析了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棉花生产影响分析
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改革以来,全国棉花种植主产区向新疆转移,新疆棉花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种植结构日趋合理,新疆棉花种植在全国的优势日益明显;棉花目标改革所预期的市场主导作用正在发挥,棉花目标改革在生产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市场主体基本适应了市场化运行机制,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棉农利益得到了保护,棉农的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的调动。
1.1 棉花播种面积和在全国的占比均提升,区域种植结构日趋合理
2014~2016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3年平均为188.76万hm2,占全国平均的50.0%;而2011~2013年,新疆棉花平均播种面积166.77万hm2,占全国平均的37.4%;与目标改革前(2011~2013年)相比,新疆棉花年均播种面积增加了21.99万hm2,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增加了12.6%(图1)。
图1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前后播种面积和占全国比重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图2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前后产量和占全国比重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图3 2011~2016年新疆植棉成本注:数据来源于新疆发改委
与此同时,新疆加快其棉花种植结构调整步伐,2015年起开始引导次宜棉区和风险棉区逐步退出棉花种植,2016年次宜棉区和风险棉区已全部退出棉花种植[1]。2014~2016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逐年调减,年调减率3.87%;但新疆棉花播种面积的减少并未影响其在全国占比(年均增长率7.6%)。可见,实施目标价格改革后,新疆棉花种植规模扩大并逐渐控制在合理水平,新疆棉花种植在全国的优势日益明显。
1.2 棉花产量及其全国占比均提升,试点改革后产量在全国占比逐年提高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前后,棉花产量及其全国占比均提升。2014~2016年新疆棉花产量3年均值为359.1万t,占全国的63.1%;目标改革前(2011~2013年)新疆棉花产量3年均值为317.9万t,占全国的47.6%;与目标改革前相比,新疆棉花3年平均产量增加了41.2万t,占全国比重增加了15.5%(图2)。
尽管新疆棉花产量在试点改革后有所波动,但其占全国产量与试点改革前相比逐年稳步提高。2014年新疆棉花产量达到367.7万t;但2015年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降至350.3万t;2016年棉花产量稳中有升,增幅2.6%,达到359.4万t(图2)。目标价格改革政策扶持和种植技术、单产提升是新疆棉花产量稳中有升的重要原因。
1.3 生产成本受目标价格改革影响不明显,上涨原因主要是人工成本增加
2014~2016年新疆棉花平均成本和生产成本3年均值为3.327 15万元/hm2和2.736 45万元/hm2,改革前(2011~2013年)该数值分别为2.682 00万元/hm2和2.182 05万元/hm2,目标改革后新疆棉花成本和生产成本分别上涨6 451.5元/hm2和5 544.0元/hm2,成本增加的原因在于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图3)。
纵观2011~2015年新疆棉花每公顷平均成本和生产成本,二者均呈近似线性上升趋势;而2016年新疆棉花每公顷平均成本和生产成本较往年并未增加,其原因在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1.4 棉农收益得到保护,棉农积极性有所提高
目标价格改革前,尽管棉农收益逐年增加,但临储政策造成的价格“倒挂”现象为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目标价格改革后,每公顷收益出现大幅度下跌,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和国内外棉价的持续下行。通过目标价格补贴,棉农的现金收益得到切实保障,尤其是2016年补贴后每公顷均收益较上年增加22.7%。(表1)
表1 2011~2015年新疆植棉收益
图4 2011~2016年国内外棉花价格及价差波动注: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国内3128B级棉花与M级进口棉花到岸均价按滑准税计算价差
图5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变化注:数据来源于中储棉花信息中心
2014年农业部对681户新疆棉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棉花目标政策的满意度为78.43%[2];2015年初农业部对701户新疆地区棉农进行了满意度调查,棉农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的满意度分别达到86.4%[3];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对新疆310个县(市、团)2 800户棉农首次进行了2017年种植意向调查,结果表明:新疆棉农种植意向增加3.49%;意向植棉面积为202.93万hm2,同比增加4.5%[4]。而2013年新疆棉农334份调查问卷表明,棉农对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满意度为63%。以上数据表明,新疆棉农对目标价格改革政策的满意度逐渐提高,尤其是2017年新疆棉农种植意向较往年有所提高,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2 市场需求影响分析
目标价格改革后,棉花价格逐步合理回归市场,国内外棉价差显著缩小;棉花市场供销关系趋于活跃,促使新疆纺织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棉纺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棉花库存销售明显加快;但受全球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较为严峻。
2.1 国内外价差显著缩小,库存压力有所缓解
新疆目标价格改革后,棉价逐步回归市场,国内外棉价差显著缩小。2011年以来连续3年棉花临储政策导致国内外棉花价差拉大,棉花国内外价差最高达到7 611元/t;自2014年开始,国内外棉花价格逐步接轨,2014~2016年国内外价差均值为285.39元/t,国内外棉价相比于2011~2013年国内外价差均值2 078元/t,降幅86.3%[5],充分肯定了目标价格改革的成效(图4)。
与此同时,目标改革后棉花价格逐渐合理回归市场,棉花市场供销关系趋于活跃,棉纺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有效缓解了临储政策造成的棉花库存大幅增长,市场不堪重负的压力。自2014年9月开始,棉花库存得以有效缓解。库存压力得以缓解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价差减小,国产棉竞争力增强,棉花进口量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目标价格改革后,加工企业直接面对市场,企业加强棉花质量管控,棉花质量明显好转。
2.2 纺织行业出现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由生产为主向产销一体转变
目标价格改革的推进,促使新疆纺织行业出现转型升级:过剩产能逐渐被淘汰,棉花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市场份额得到扩大。2015年调查结果表明,新疆21家纺织企业和55家加工企业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的满意度分别达到100%和46%[6]。多数纺织行业认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理顺了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和棉花产业三大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国内棉花质量好转,兼顾了棉农利益,实现了国内外价格对接,纺织企业竞争力增强,有利于棉花产业整体健康发展。同时,新疆正在加大棉花产业的发展力度,新“三城七园一中心”纺织产业发展计划正在实施中,新疆棉花的产业结构由生产为主逐步向产销一体转变。
2.3 棉花市场整体需求不旺,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较为严峻
我国棉花供给总量的65%用于满足国内需求,35%以纺织品服装形式出口。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较为严峻,出口额从2015年起由升转降(图5)。2016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 441.85亿美元,同比下降5.00%;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971.62亿美元,同比下降2.60%;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 470.23亿美元,同比下降6.51%。出口额下降的原因在于欧洲的经济停滞和东南亚的增速放缓、人民币增值和人工成本增加等。
3 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棉花目标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由于我国首次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
3.1 试点工作的全程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急需加强
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实施过程中,相关政策出台晚、行政成本高昂、程序复杂繁琐、宣传不到位、农户补贴发放周期长、采价期时间短、因灾补偿不足、“圈转棉”现象的滋生、配套措施不完善、面积核实测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干群矛盾、基础数据统计的偏差等问题[7],对国家和政府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挫伤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农对下一年度棉花种植的决策。
3.2 数量型和资源输出型的新疆棉花产业模式需要寻求新的突破
目标价格改革后,新疆的产业竞争力优势明显。但新疆的产业发展模式仍大多集中在数量型和资源输出型模式。棉花生产和纺织企业的产品生产以低档原棉、低端纺织品为主,以初、粗加工为主,新疆涉棉企业的经济辐射力弱,限制了我国棉花出口能力。同时,受成本上升、进口棉花质量价格优势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棉花产业仍需要认真审视自身问题,寻找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3 生产力需要大幅度提高
促进棉业生产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棉业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力直接影响棉农的收益,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植棉高效益,国内植棉的高成本和棉花的低价格为棉农带来了低收益。新疆棉花品种的杂乱不均、分散的种植规模、以经验为主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的机械化程度、不配套的水利基础设施等均不利于棉花生产成本降低。逐年上升的生产成本和良莠不齐的棉花品质也导致棉花收益低于预期,打击棉农积极性的同时也为国家带来了财政压力。
4 政策建议
总体而言,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场在棉花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以体现,各市场主体基本适应了市场化运行机制,棉农利益得到了保护、棉花加工领域出现资源优化整合,有效地缓解了国内国际棉花价格严重“倒挂”现象。但在试点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制定配套相关政策、落实相应设施等,来完善棉花目标改革工作,促进新疆和我国的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4.1 完善政策体系框架促进目标价格高效实施
建议国家及时制定、调整和出台与质量挂钩的目标价格政策,植棉规模化与机采棉生产补贴政策、棉花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等,合理调控新疆棉花生产规模和市场价格,发挥政策扶持的长效机制和整体作用,有效提高新疆棉农的收入保障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充分发挥新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作用,推广成功经验,促进内地棉业的发展。
4.2 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新疆棉花产业的升级换代
应以目标价格改革为契机,促进棉花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开启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坚持适度规模下的质量效益型产业发展道路。一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棉花全要素生产率。深化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棉花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高棉花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链条。充分利用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优势,加强新疆内外棉纺企业的合作,加快国内纺织行业产能向新疆转移,进行棉花和棉花副产品精、深、纵向加工,延长新疆棉花产业链条;三是创新产业发展理念。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力,注重品牌的培育;四是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拓宽海外业务,实现棉花产业的国内外互补[8]。
4.3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棉业可持续发展
要通过种植技术改进和机械化收割实现新疆棉业的节本增效;通过因地适宜的品种改良实现新疆棉业的优质增效;通过科学经营管理方式和规模化种植实现新疆棉业的优价增效。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新疆棉业的增产增效的同时,还需关注环境承载能力,用技术创新缓解环境压力,遵循绿色环境发展规律,做到棉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高效透明
要加强棉花基础统计系统电子化和信息化平台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提高政策透明度。一是加强政府农业信息化系统平台的衔接,主要包括各区县的信息化子平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子平台、政府与农户之间的信息化子平台;二是完善工作信息平台的功能,进一步加强棉花基础统计数据平台、财务支付和补贴结算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精准便捷服务目标价格政策改革实践。
[1]王晓伟,苗红萍,刘卫东,等.目标价格对新疆地方棉区棉花规模的调控效应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6): 150~156
[2]刘鹏,戴俊生.目标价格改革对新疆棉农种植行为意愿及满意度影响分析.中国市场,2016,(30):231~233
[3]翟雪玲,李冉.价格补贴试点与政策匹配:例证棉花产业.改革.2015,(10):89~100
[4]中储棉花信息中心,http://www.cncotton.com/sy_59/gnmh_1388/rdxw/201612/t20161216_565928.html,2016-12-16
[5]魏敬周,刘维忠.基于籽棉交易价格分析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工作改进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4): 187~196
[6]王力,董小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农种植意愿的影响及政策优化建议——基于2013/2015年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 430~434
[7]黄季焜,王丹,胡继亮.对实施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的思考——基于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5,(5):10~18
[8]李雪源,王俊铎,梁亚军,等.新疆棉花质量效益规模分析与发展适度规模下的质量效益型棉业.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论文汇编,2006:17~28
ANALYSISONTHEIMPACTOFTARGETPRICEREFORMONCOTTONMARKET*
LiZhemin1※,ZhongYongling2,LiXian1,LiYanni1,ZhaiXueling3,ChenWei1,WangDongjie1
( 1.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2.Information Center,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0125,China;3.Research Center for Rural Economy,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0810,China)
To study the impact of Xinjiang target price reform on cotton marke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cotton production and demand within three years before and after (2011~2016) before and after the cotton target price reform.The result showed that: since the pilot project of cotton target price reform in 2014,the advantages of cotton planting in Xinjiang were obvious,the price forming mechanism of cotton market had been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the interests of cotton farmers had been protected,the cotton price gradually returned to the market price,the management enterprise was getting better.But the demand for the cotton market was weak,a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development model,productivity still had many problems.It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relevant policy system,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of the cotton industry,strength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promote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otton; target price reform; Xinjiang; moving average method;market impact; reform suggestion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1012
2017-09-20
李哲敏(1970—),女,福建安溪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农业经济、发展经济。Email:lizhemin@caas.cn
*资助项目:农业部专项“农业监测预警与信息化”;农业部2017年创新人才项目“主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农业生产管理数字化技术创新团队”(CAAS-ASTIP-2017-AII-02)
S562;F320
A
1005-9121[2017]100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