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美丽乡村概念研究*
2017-12-26向富华
向富华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阳 550025)
·研究综述·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美丽乡村概念研究*
向富华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贵阳 550025)
目的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同时也存在同质化、空心化等问题。与此同时,关于美丽乡村的研究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然而美丽乡村的内涵却并没有达成共识。为了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从而促进美丽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内容分析法重新构建了“美丽乡村”的概念。方法该文在诸多文献中选择了50个研究样本,其中包括25篇学术期刊论文、10篇学位论文、8本专著、4个政府文件以及3篇新闻报道;然后构建了美丽乡村概念的类目系统,并进行了研究的信度检验,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整个研究过程严格遵循了内容分析法公认的研究规范。结果类目频次超过50%频率的4个类目分别是“生态环境美”、“人居环境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结论美丽乡村是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且具有可持续性、社会和谐文明的乡村。
内容分析法 美丽乡村 生态 概念 研究
0 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2]。而“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形式,目前正在全国全面展开。“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3]。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创新之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落实,同时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所期所盼。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的说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提出了包含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4]。美丽乡村的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13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要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5]。
然而,在各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美丽乡村的建设乱象丛生,发展态势十分严峻,许多具有特色的乡村正在逐渐消失,美丽乡村建设离期望值越来越远。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对美丽乡村内涵的缺乏深刻认识。韩喜平[6]强调,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是美丽乡村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美丽乡村建设才会有的放矢、有序推进,否则,就可能发生方向上的偏离和错误。因此,有必要对美丽乡村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梳理,以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从而促进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该文正是处于上述目的,通过内容分析法来科学的分析美丽乡村的深刻内涵,并希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图1 “美丽乡村”研究期刊文献研究趋势
图2 “美丽乡村”研究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献研究趋势
1 “美丽乡村”概念研究现状
1.1 研究的态势
伴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开展,国内的学者对美丽乡村的研究也随之开展,同时也加强了对美丽乡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取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美丽乡村”的研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从期刊搜索的结果看,2007年是“美丽乡村”最早研究的年份,当时的文章只有3篇,到2015年研究的文章已经达到了522篇,从图1可以看出,“美丽乡村”研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生学位论文搜索的结果也表明了同样的趋势,2010年只有1篇硕士学位论文,到2015年已经达到107篇,也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位论文中全部是硕士学位论文,目前还没有博士学位论文是直接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
1.2 研究的内容和视角
从研究的内容和视角来看,对美丽乡村的内涵的研究分类可以分为两个代表性的观点。一种分类方法是从美丽乡村所涵盖的内容来对研究进行分类。另一种分类方法是从研究的切入点或者视角来进行分类。陈秋红[7]认为美丽乡村概念研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立足自然和社会层面的含义;第二类是立足生产、生活和生态层面的涵义;第三类是立足于消除城乡差别层面的涵义。而韩喜平[8]认为美丽乡村的内涵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把美丽乡村定位于生态文明的战略布局之下;第二是把美丽乡村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框架之下。该文比较赞同第二种分类方法,即韩喜平、孙贺的观点,因为第一种分类比较表面化,而第二种分类切中了目前美丽乡村内涵研究的本质特征。
对美丽乡村内涵的研究分类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不代表对美丽乡村概念本身达成了共识,该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从众多概念中提取能代表美丽乡村概念本质的关键词,最后形成最有说服力的科学的概念。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9]。内容分析法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定量性、描述性和鲜明性特征。任何文本或者任何可以转换成为文本的传播内容都可以进行内容分析[10]。目前内容分析法主要运用于传播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学等领域,在农业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不多见。该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由武汉大学开发的ROST Mining 5.8.0603版内容挖掘软件。
2.2 研究设计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内容分析法的步骤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程序或试验方法的认识已经基本趋于一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研究主题、选择研究样本、构建类目系统、信度检验和统计结果分析[11]。该文的研究将遵循目前内容分析法采用的主流研究方法。
图3 美丽乡村概念样本选择
表1 美丽乡村概念特征类目系统
3 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3.1 确定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的确定是研究的起点和出发点。该文的研究主题是通过内容分析法对美丽乡村概念进行词频分析和语意网络分析,找出其中定义中的关键内涵或者出现频次最高的指标,从而构架出普遍适用的“美丽乡村”定义。
3.2 选择研究样本
内容分析法选择研究样本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总体;二是样本筛选,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从图1、图2可以看出近年来美丽乡村研究的文献比较多,但是抽样还不能仅限于学术期刊,该文的研究总体包括学术期刊、学位论文、政府文件以及新闻期刊,力求样本的总体能覆盖主要的相关文献。该文选取学术期刊25篇[12-36],其中15篇为核心期刊论文;硕士学位论文10篇[37-46];专著8本[47-54];政府文件4篇[55-58];新闻期刊3篇[59-61]。样本筛选的原则是无重复性、权威性、代表性和实效性,力求筛选的样本能代表目前政府、学界、新闻界对美丽乡村的主要的、核心的观点。
3.3 构建类目系统
类目就是指内容的分类,它是内容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将内容单位归类的标准。类目系统的确定的原则是互斥和穷尽两大原则[62]。即分类必须完全,能彻底适合于所有分析材料,使所有分析单位都可归入相应的类别,不能出现无处可归的现象,且每一分析单位只能归入一个类别。基于以上原则,对50个美丽乡村概念分别进行关键词提取,识别出21个分析指标。
3.4 信度检验
内容分析法的信度是指编码员之间的信度或者编码员之间一致性的范围和程度。从50个样本中随机提取10个样本为分析对象进行信度检验,经3位编码员归类统计分析结果,利用霍尔斯提公式求得相互同意度。
相互同意度=2M/(N1+N2)
(1)
式(1)中,M为编码员之间一致同意编码数;N1、N2为编码数编码总数。
信度=n×平均相互同意度/1+[(n-1)×平均相互同意度]
(2)
式(2)中,n为编码人员人数。
从表2中的计算可得,该研究的信度为0.97;3位编码员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表2 3位编码人员相互同意度、平均相互同意、信度
3.5 统计结果分析
(1)类目频次分析
根据表1的美丽乡村概念特征类目系统,该文对50个美丽乡村概念进行了统计分析,将每个概念所涉及的类目序号进行了标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每个类目出现的频次以及频率,并进行了排序,详见表3。
表3 美丽乡村概念类目频次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超过50%频率的5个类目分别是“生态环境美”、“人居环境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社会文明”。“素质提升”、“系统工程”、“管理民主”、“社会公平”、“科技进步”5个类目的频率低于10%,其他类目介于10%到50%之间。
(2)语意网络分析
图4 美丽乡村”语义网络分析
由图4的语意网络分析可以看出超过和“美丽乡村”联系最紧密的语意也是5个高频词“生态”、“环境”、“发展”、“和谐”“文明”,这和词频分析比较一致。
因此,“生态环境美”、“人居环境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社会文明”等5个方面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可以界定为美丽乡村的核心内涵。美丽乡村可以定义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且具有可持续性、社会和谐文明的乡村。
4 结论与展望
美丽乡村概念的研究既具有实践意义,又具有理论意义,虽然目前研究美丽乡村的文献已经有1 000篇以上,但是对于美丽乡村的内涵并没有一致意见,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利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恰逢其时。
该文遵循内容分析法的科学步骤,确定了主题,进行了样本筛选,建构了类目系统,进行了信度检验,最后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美丽乡村内涵的核心关键词,从而得出:美丽乡村是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且具有可持续性、社会和谐文明的乡村。美丽乡村概念的明确对今后我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尽管该文的研究遵循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但是也要受限于目前美丽乡村的研究水平以及样本选择的偏差等因素,美丽乡村的概念研究并没有结束,未来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至少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使该概念更加完善。
[1]郭造强,李霄汉.新农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5):40~44
[2]张晓玲,元新娣.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9(3):46~49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2005
[4]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2012
[5]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2013
[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2015
[7]韩喜平,孙贺.美丽乡村建设的定位、误区及推进思路.经济纵横,2016,(1):87~90
[8]陈秋红,于法稳.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学习与实践,2014,(6):107~116
[9]安德森·汉森,崔保国,金兼斌.大众传播研究方法.童菲,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07~111
[10]迈克尔·辛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刘燕南,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72~277
[11]曾祥辉,郑耀星,张秦.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智慧旅游概念探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10): 1246~1249
[12]李创新.美丽乡村:乡村旅游2.0与美丽中国战略的关键.旅游学刊,2016,31(10):3~5
[13] 王文龙.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反思及其政策调整建议——以日韩乡村建设为参照.农业经济问题,2016,37(10):83~90
[14] 靳诚陆,玉麒.县域单元美丽乡村建设类型划分与生态廊道构建——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11):1819~1825
[15] 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1):1~6
[16]韩斌.西部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与实践路径.贵州民族研究,2014,35(4):104~107
[17] 周琼,曾玉荣.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建议.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20~124
[18] 管永祥,梁永红,吴昊,等.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江苏农业科学,2014,42(6):1~3
[19]何得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驱动机制研究.生态经济,2014,30(10):113~117
[20]许经勇,黄爱东.寓生态文明建设于美丽乡村建设之中.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146~151
[21]何丽芳.基于旅游发展导向的“美丽乡村”建设探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3):59~60
[22]和沁.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3,(9):187~190
[23]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理论月刊,2013,(9): 165~168
[24]王旭烽,任重.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内涵——以安吉县报福镇为范例.浙江学刊,2013,(1): 220~224
[25]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浙江农业科学,2012,(8):1204~1207
[26]李英豪,郑宇军.基于综合发展规划理念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以东阳市花园村为例.规划师,2011,27(5):37~40
[27] 林慧茹.创建美丽乡村的实践与体会——以大田县屏山乡内洋村为例.福建农业科技,2016,(8):62~64
[28] 郑向群,陈明.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设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2):106~115
[29] 赖可立.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农村工作通讯,2014,(13):20~24
[30] 赵飞,章家恩.农业遗产开发利用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增城市为例.南方农村,2013,29(6):71~74
[31] 王素斋.基于农村生态文明视角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5): 66~67
[32] 宋京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小城镇建设,2013,(2):57~62
[33] 彭建涛.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0): 4~6.
[34] 金兴盛.丰富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今日浙江,2012,(23):56~57
[35] 严端详.美丽乡村,幸福农民——安吉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中国农垦,2012,(12):50~54
[36] 马以.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农村工作通讯,2011,(1):33~35
[37]彭丰.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美丽乡村村域规划研究——以四川省马桑村为例.重庆:重庆大学,2016
[38]高晶晶.信阳市平桥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郑州:郑州大学,2016
[39]崔花蕾.“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来自湖北省P村和G村调研的报告.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0]何国华.推进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杭州:浙江大学,2015
[41]张波波.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14
[42]陈善鹤.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模式探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43]袁飞.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4
[44]张钟福.永春县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45]游洁敏.“美丽乡村”建设下的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46]吴玲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47]栾峰,奚慧.美丽乡村——贵州省农村政策及其实施调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48]庞智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康县模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49]马虎臣,马振州,程艳艳.美丽乡村规划与施工新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0]吕明伟.美丽乡村: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51]唐珂,闵庆文,窦鹏辉.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52]吴洪凯,胡振兴.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3]唐洪兵,李秀华.农业生态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54]陶良虎,陈为,卢断传.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案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5]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厦门:厦门市人民政府公报,2015
[56]常德市委办公室.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常德:常德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
[57]杭州市委办公厅.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州: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1
[58]昆明市委办公厅.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昆明:昆明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
[59]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美丽乡村建设课题组.美丽乡村,幸福安吉.农民日报,2012-12-20(2)
[60]中共湄潭县委,湄潭县人民政府.“四在农家”奔小康“美丽乡村”展新貌.遵义日报,2012-12-20(1)
[61]孙慧.美丽乡村建设的海南探索.海南日报,2016-03-23(3)
[62] 张瑜,雷丽.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农业旅游概念界定.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6): 117~123
THECONNOTATIONOFBEAUTIFULCOUNTRYSIDEBASEDONCONTENTANALYSIS*
XiangFuhua
(Tourism and Culture Industry School,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China as a raging fire.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rural areas,but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of homogenization and hollowing out.At the same time,the research on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is also rising,bu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has not reached a consensus.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dire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concept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It selected 50 samples including 25 academic journals,10 papers,8 monographs,4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3 news reports,constructed the category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cept,and carried out the reliability test based on the research standard of the content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main categories were "ecological beauty","living environment beauty","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social harmony".It concluded that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was prosperous and sustainable,and referred to the rural environment with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environment,and social harmony and civilization.
content analysis;beautiful countryside;ecology;connotation;study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1004
2016-05-30
向富华(1979—),男,湖北天门人,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讲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旅游。Email:44064972@qq.com
贵州省2014年软科学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贵州美丽乡村建设再研究:基于乡村旅游开发视角”(黔科合R字[2014]2032号)
F592.7
A
1005-9121[2017]10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