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中的管线探查与工程物探
2017-12-26高明山时志兴
杨 锁 高明山 时志兴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 天津 301800
这几年以来,我国相关城市报道的建筑物坍塌和公路沉陷的事故数不胜数,各地的政府对公路沉陷以及建筑物倒塌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政府强调,城市地底下的每户居民平均都有6条管线与之相互交错,虽然对于城市居民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度,并且对我国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不可衡量的功劳。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城市公共安全产生了很多的祸患。
1 城市公共安全中的管线探查存在的问题
(1)由于工程力学环境不断恶化,主要是由于各个城市的自然因素与人工因素,才会造成城市中的管线发生退化损害,并且线管的破损速率会根据不同水平的速度逐渐加快。供排水管线破损是所有破损管件中最常见的,继而,建筑物的地下根基又会由于宣泄的脏水将其掏空,然后就会陆续出现水沟以及空洞等现象。基于此,导致建筑物塌陷和公路沉陷事故,接着就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无法衡量的灾难性事故。
(2)另一方面,各个城市挖掘和回填地下线管,工程的地质条件会随着工程条件的改变发生变化,例如管线逐渐扭曲、破损。城市公共安全必须重点防范的地方就是城市的管线密布地区。总之,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不只是在“精准定位”和“分布状况”上面盘恒,而要与工程物探一同协作。才能更充分的施展城市工程公共安全保障中的效力。
2 地下管线探查中的功能扩充
现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地下管线,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工具主要是准确的探测地下管线的位置,高度空间要素,深埋倾向等要素,建设地下管线的信息库。早期的地下管线勘察,对管线本身的空间分布的精准空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触及管线所处空间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化较少。基于此,一般采用电磁感应类的勘察方式,例如,从金属探测器到地质雷达,同时,也会采用常规的物探方式,例如蓄电法和磁法,当然是在少数情况下,在用方法、仪器对管线进行测量时务必要与工程物探两全,要将它的功能得以扩充。
(1)勘探深度需要从4~5m扩大至11~20m。
(2)运用多种方法,将岩土的物性参数,例如介电常数、节点密度、电阻率以及弹性模量的不均衡分布充足的利用起来。进而把周围空间的工程地质力学状况进行细致的刻画。以便日后找出断层和空洞等各方面的隐患。
越多的物探方法和各种仪器,能够帮助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得以更好的发挥。比如,MHz 级探地雷达、三分量动态瞬变电磁方法、地容耦合式电阻率部面法等。但是,因为地下管线勘测区具有特殊性,即强行干扰。继而,在进行地下管线勘测式时,由于很多作业区域基本分布在建筑群落里面,因此,操作时由于区域狭小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我们的勘测工具一定要轻便高效、抵御干扰功能强,无损检测等。笔者将对下面的可行仪器做简单介绍。
2.1 三分量动态瞬变电磁仪
动态纳米瞬变系统,主要对数据进行一个多种通道的快速采集,是电磁法常规时间域的创新,并且比常规的TEM仪器时间早,在发射机关断后1 μs左右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采样,准确定位,随时进行动态勘测,集成了快速的发射关断和高速采样的整套系统。
2.2 抗干扰伪随机电法仪
最早起的电磁法仪器,消除噪声的随机分以及布信噪比的提高,都是以累计积分的方式来进行的。如今,由于社会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城镇不断深入,和人们活动有关的一切噪声确不断地在增加,例如电磁、振动等。并且噪声的情势各种各样,如若只采用常规的办法是没有成效的。反而背道而驰。基于此,桔灯公司创新研究出了了抗干扰力极强的新型电法仪器。
3 城市工程物探中地下管线的影响
不但作业区的局限性和极大地干扰性会影响城市进行工程物探,而且地下管线的存在也为城市进行工程物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我国各个城市的地下导线,基本上都属于金属物品,其导电性能非常的好,它会为工程物探形成强干扰法,并且展现出反常的动态,更会造成电磁场的布局产生严重的变形。
(2)城市公共工程安全敏感区域,就是地下管线密布区,要想在城区不接触施工地的地下管道,来实施工程物探是绝对不可行的,它不是任何仪器或者各种方法就能够解决的,一定要实行全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基于此,我国各个城市在进行工程勘测时,务必要密切配合地下管线共同勘测,准确的找出其他物探方式,结合城市管线现状做出最科学、合理的说明。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镇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必然会出现频繁的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的现象。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就是地下管线与城市工程物探紧密交融,乃至浑然一体。我国工程物探的科技技术人员务必要与时俱进,多与其他相关人员互相沟通与交流。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安全更好的发展。
[1]阮晨.新形势下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思考[J].四川建筑,2017(02)
[2]洪南福,陈连进.综合防救灾理念下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01)
[3]孙明,李丽微.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探究综述[J].山西建筑,2013(32)
[4]关注公共安全,探索城市治理——“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治理论坛”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04)
[5]李保华,曹坤梓,姜毅.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优化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12(02)
[6]顾林生,张丛,马帅.中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05)
[7]贺岚.关于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