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大做强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对策研究

2017-12-26

活力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黑龙江省有机

朱 琳

(黑龙江省信息中心,哈尔滨 150001)

做大做强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对策研究

朱 琳

(黑龙江省信息中心,哈尔滨 150001)

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品牌化;区域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绿色食品产业列为黑龙江省重点发展和推进的“十大产业”之首,获得了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基地面积全国第一、产品认证数量全国第一、质量安全水平全国第一、市场网络数量全国第一、标准化生产水平全国第一的辉煌成绩。黑龙江不仅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可靠的“大粮仓”,而且也成为最安全、最优质的绿色“大厨房”。本文从六个方面就如何做大做强我省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建立健全基地产量和效益同步机制

黑龙江省要以实现基地产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为目标,积极推进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1.优化基地产品结构。在保持水稻、大豆和玉米等大宗作物基地规模的基础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建设三大基地。一是大力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基地,依托黑龙江省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畜禽和水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大力发展绿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开发杂粮、杂豆、粘玉米、葵花、马铃薯、特色蔬菜、白瓜籽、黑木耳、山野菜、浆果、山干果 、特色水产品等产品,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三是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种植基地。积极引导国有林区在经济转型中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建设一系列绿色(有机)山特产品生产基地。

2.加快基地增长方式转变。按照“标准生产”的目标和要求,大力加强绿色(有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基地农户标准执行力,促进新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快基地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企业发展必须要着眼于大市场、大流通,充分依托已经形成的加工体系,选择市场占有率高、有品牌优势、有发展后劲的绿色食品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进一步扩大全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规模,提高产业层次。

1.提升企业集群的牵动能力。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拉长产业链条,使绿色食品玉米、水稻和生猪的生产与加工能够应对市场竞争和满足消费需求,带动基地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2.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要善于运用加强企业内部核算管理、调整营销策略、同行业整合联营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3.鼓励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发展。龙头企业要把目前宏观经济不景气的不利因素变为发展精深加工的有利契机,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抗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

4.开展多元化经营。实施多元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可以优势互补,有效抵御市场对农业产业的冲击,龙头企业要注意加工与流通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农产品加工与非农产业开发相结合,根据市场变化,拓宽经营领域,扩大生存空间,增强企业造血功能,保障企业正常运转。

三、推进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化建设

1.推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建设。黑龙江省应采取“政府统筹规划、企业跟进实施”的方式,打造具有统一形象、整合推广的黑龙江省区域品牌,建立一个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统一发展的平台。在区域品牌之下,按照产品品类注册和推广专属的黑龙江省原产地标志品牌体系,以统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品牌,建立既有核心(区域形象品牌)、又有分支(原产地品牌及企业品牌)的品牌体系。

2.提高知名品牌的占有率。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的重点是规模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要做好“完达山”、“红星”、“希波”等产品名牌、“北大荒”、“黑森”等系统品牌、“寒地黑土”、“五常大米”、“庆安大米”等地域品牌的整合工作,引导各类企业、各类产品不断向知名企业、知名品牌靠拢。

四、推进绿色食品品牌化建设

1.准确定位绿色食品目标市场。黑龙江绿色食品是安全、优质食品的代表,其市场定位应高于普通的农产品,目标市场也应定位在中高端消费群体较为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既有较大的消费市场,又可获得较高的效益。在市场经营模式上,则应该大力发展专卖店、专卖柜、专卖区或者专业批发中心、配送中心,切实形成具有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的绿色食品专营市场体系。

2.进一步完善以专营市场为重点的市场网络体系。要以打造专营销售网络为目标,在省内外建立黑龙江绿色食品展销中心和专营店,把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绿色食品集中起来,形成合力,走出省门、国门。

五、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产业监管

1.构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围绕保障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构建以省级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为核心、以企业自建追溯平台为补充的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大力开展绿色食品例行监测。发挥各级绿色食品质量监管机构及监管平台作用,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切实加大绿色食品质量监管,提升绿色食品品质。

3.建立完善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深入推进农业综合管理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农业“三资”管理效能,提升政策咨询服务水平,要加快整合农村“三资”系统。

六、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1.建设出口创汇基地和加工出口企业群体。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标准,提升创新能力,研究生产符合日本、美国、欧洲、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绿色和有机食品,重点扶持一批集种养加于一体,有发展潜力和出口创汇能力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主导性强、成长快、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向型企业,尽快形成加工出口企业群体。

2.加强与东北亚区域各国绿色食品的经济技术合作。首先,要以区域内各国经营绿色食品的跨国公司为主体,开展区域内各国民间性质的绿色食品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让各国了解和认识到黑龙江是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生态环境最佳的地区,具有许多优势和基础条件。其次,要选准能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并能形成有效供给的绿色食品的合作项目,围绕项目开展多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可选择中日俄、俄韩日、俄朝日、蒙日中等国相互间的绿色食品项目的经济技术合作,或与区域内各国进行整体性合作。□

(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黑龙江省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什么是绿色食品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