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合作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探讨
2017-12-26曹珍段小莉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文/曹珍 段小莉,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深度合作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探讨
文/曹珍 段小莉,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我国人才市场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对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价值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增速换挡、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三大特点,在这个大背景下,要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不仅需要各大院校培养一大批创新、拔尖的人才,更需要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定义为:在规模稳定的基础上,对教育途径创新进行全面的深化改革,更好的适应社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转变革新,让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挂钩,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本文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入手,分析了校企深度合作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中的重要价值,以期能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借鉴。
1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中各要素的价值分析
价值是指满足主体需求的客观态势体现,即客观对主观的特殊效用关系。理清校企合作各参与方的价值诉求,可为校企深度合作达成价值共识提供理性的指导思想。
1.1 政府价值诉求
政府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管理者和主导者,高职院校和企业则是政府创新系统的关键支撑,高职院校主要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企业则负责现实产品开发工作。院校拥有坚实的科技研究力量,但市场推广和技术转化能力较为薄弱,而企业则正好相反,相对于院校,企业研发经费更为充足,若能促进二者创新主体相互融合,则可实现优势互补,在战略上提高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因此,政、校、企三方需加强合作,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
1.2 行业价值诉求
行业协会是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和指导者,也是政、校、企三方和纽带和桥梁,行业协会是制定职业从业资格标准的主体,是市场信息的传播者和反馈者,也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管理者,因此,行业协会需促进校企双方这两种不同社会组织形式的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1.3 企业价值诉求
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企业虽然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社会经济单元,但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生存价值才是第一目标,谋求发展其次。企业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优秀的人才永远是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底牌,同时也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具备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群体。
1.4 高职院校价值诉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格局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办学理念要完成系统性的变革才能实现突破性进展,在变革过程中需要具备完成高难度、复杂的系统工作,单靠院校培养无法胜任这一要求,院校不具备企业适应生存和发展的氛围和竞争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展开校企合作办学迫在眉睫。
1.5 学生群体的价值诉求
每位高职学生都想获得新知、提升综合素质,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贡献自身力量,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需注重学生群体这一价值需求,不仅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更要从心理层面入手,让学生意识到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校企深度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核心价值
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拓展工作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1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实现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前提条件,价值理论是实施合作方案的先导思想,只有明确校企合作中利益双方的价值诉求关系,促进双方价值认同一致,才能提升高职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从而促进校企双方合作意愿的生成,让合作深度发展。
校企深度合作是多元价值观体系下的价值共识体现,价值具有主体性向度,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是主体“内在尺度”,但价值并不是作为独立面存在,而是与客观事物相通的,需通过客观事物体现。人们在创造价值,追求价值的同时,认识和评价价值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价值观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价值的认识,并由此产生各种对于价值的观点和自我看法。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会对实践活动的实施产生导向作用。在目前经济形势背景下,校企合作功能的交集体现——教育价值,已经成为校企合作双方所达成的共识。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米德认为,认同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从交往互动的场合中,在具体他人处所获得的自我想象,虽然具有随意性和暂时性,但最终将形成相对稳定,将自身归属于某类群体或课题的自我概念。同时,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也认为,认同属于一种“集体意识”产物,是促进共同体系中不同个体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认同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途径和最终结果,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并且在认同体系中,价值认同是其核心问题。根据接收学原理,所有思想观念的建立和变化,都需要受驱动力和价值观的影响和参与,即以能否满足个体需要为评价指标,首先对外部环境思想信息进行价值区分,只有符合个体利益和需求的外部刺激才能被转化为个体意识和认识,从而被认可吸收。高职院校和企业是社会体系中不存在竞争关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组织,尽管各自的利益要求、组织结构、发展目标、管理方式各不相同,但客观存在的事实是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而企业则亟需高素质人才满足日常生产所需的人力资源缺口,从社会分工纵向角度而言,二者是前后工序关系,院校是“人才出口”,企业是“人才进口”,二者间达成合作有一定的必然性;从社会分工横向角度而言,高职院校教师需转型升级,成为“双师”资格教师才能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尽职尽责,而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同样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深造,二者间存在合作的可能;从客观本质上分析,校企双方均存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这种依存关系构成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和价值,即双方价值认同。
2.2 校企深度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核心价值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合作意向是否明确,短期与长期合作,浅度与深度合作,都是对合作的核心价值是否认同以及双方内在联系的具体表现,这种核心价值是一种主导价值的体现,校企双方合作主要以此为统领,并促进合作的价值体系形成。校企合作的核心价值聚焦于高职教育,即核心价值等于教育价值,在合作过程中价值最重要的内涵是其具体效能,与经济学理念中的“使用价值”不谋而合,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教育功能来体现,而功能是个体系统因各种要素与经济结构共同产生的客观性作用,价值则是基于这一客观作用呈现出的主观意义,社会公民在教育认识上产生的理念偏差主要原因就是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取代了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例如当前所出现的“教育无用论”和“教育万能论”等现象均为具体表现,而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二者有异同点,但也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教育价值是指教育作为社会体系中的客体存在,满足主体发展需求的体现,表明一种社会关系,即教育实践这一实体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于价值的载体是人,因此人是价值体系的核心所在。这里的“人”广义上既包括企业员工,也包括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同样包括社会受众群体,影响人的事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例如遗传、教育、外部环境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教育起到了主导作用,教育的实质是使人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品质,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教育价值又包括内在和外在价值,内在价值是指教育的目的,例如为了知识和能力而接受教育,为了探求真理而接受教育等;外在价值是指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例如为了全面掌握某一项专业技能而接受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即为提高教育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为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必然需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充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衡量教育质量时,也要转变思想观念,由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为评判标准逐步转变为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适应社会需求情况为根本评价标准。以上教育教学目标的实行,必然需要一个可行途径承载,校企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促进高职院校思想观念的转变。
2.3 能促进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
没有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就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优越性,院校只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这一途径,才能充分结合地方产业经济和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各种优势资源,完善教学条件,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高职教育更上一层楼。首先需要对校企合作中对人才的培养价值进行提炼,初步建立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校企合作的核心价值应从合作的现实背景出发,体现企业员工与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思想,挖掘双方多年发展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其次要对价值进行良性传播,合作双方要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开展宣传、培训、组织主题交流活动、各种仪式等途径对合作的好处进行宣讲,让企业员工和院校教师学生感受到校企深度合作的核心价值;再次要出台合理的合作运行制度,促进合作价值的体现,所拟定的制度必须是校企双方愿意自觉遵守的准则,并能保证切实有效的运行,将合作价值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最后,要通过合作文化对教育价值进行不断塑造,合作文化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意义重大,发挥着积极、正面的作用,不断推动着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需要合作双方精心策划和培植。
2.4 有利于提升院校社会形象和服务能力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合作教育价值的认同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强制,而应该是建立在合作主体内在自觉性的基础上,双方主动促进价值认同的行为体现,在社会体系中,院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和经济主体,在多元价值观的背景下,要实现教育价值的认同,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间的冲突,同时也要认识到二者客观必然性和依存性,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冲突,扬长避短,将文化冲突转化为文化融合。例如高职院校依托企业平台,为众多企业新项目开发、产品研发以及旧设备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在将学生送入企业培训的同时也可为企业员工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同时可面向社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和技术培训,能提升院校的正面形象和社会服务能力,对院校招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5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而将实用技术与研究成果进行引进并转化成企业自身所需的技术则是创新的主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可为企业培养一大批适应性强、创新意识突出、有文化有素养的人才,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血液,对学生自身而言,可缩短就业适应期,对企业而言,可降低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院校还可为企业新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让企业在行业中始终保有核心技术优势,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3 结束语
综上,校企深度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多层面、多内容的性质,在双方合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密切联系,从提升合作意识,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入手,通过不断实践创新,开拓进取,并充分结合政府出台的优厚政策,借鉴范围试点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朝多元化和产业化发展。
[1]夏玲,宋建军.校企深度合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66-68.
[2]钱大庆,宋建军.实践育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7):101-103.
[3]王红,傅鹤川.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实践探索——以汽车维修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 13,13(3):124-125,121.
[4]潘万贵,林海波.校企深度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路径探索——基于“三位一体”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40-42.
[5]李济球.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中企业动力调查与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3):4-8.
[6]汪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7):15-16.
2017年度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职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17C0022)的阶段性成果。
曹珍(1983—),女,湖南郴州人。硕士,副研究员,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经济系党总支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