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建筑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7-12-26霍书泰袁丽重庆市綦江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重庆綦江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装配式产业化住宅

文/霍书泰 袁丽,重庆市綦江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重庆綦江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浅析当前建筑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文/霍书泰1袁丽2,1重庆市綦江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2重庆綦江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建筑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传统的现场施工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量大等等,严重的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和关注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改善传统施工方法的不合理之处,促进建筑业的发展。本文在结合案例的基础上,对当前建筑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建筑产业化;问题;对策

1 引言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同时也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也能够应对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力资源紧缺及人工成本持续提高的难题 ,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建筑产业化是以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和升级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既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标准,又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建筑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由于前期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劳动人口多,这和建筑产业化发展最终结果相矛盾,虽然从1999年我国政府就已经提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但是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缺少相关的住宅产业化保障机制等问题,导致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发展缓慢。当前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降低资源消耗、减环境污染等等一系列问题显示出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2 案例分析

某市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的直辖市,同时也是我国的中心城市。该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进而带动和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该市建筑产业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同样暴露出了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必须越过经济障碍、政治障碍、社会文化障碍、自然资源障碍,各自纵横交错,相互牵引导致了产业化进程缓慢。

2.1 当前制约建筑产业化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2.1.1 产业化发展初期缺乏有效的产业化发展计划。

国务院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作为我国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纲领性文件,72号文明确了“推进住宅产业化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产业化政策。但是到2009年前,除了72号文件外,我国政府都没有制定出体系完整,内容详细且具体的住宅产业化发展计划。可以说,第一个10年期作为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化最高的和唯一的纲领性文件,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初步时期成果不理想。

2.1.2 产业化发展初期缺少保障政策落地的措施。

2017 年度,全国多个省市地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笔者惊喜的看到各地的实施意见都相应的增加了强制性措施,增加了对市场主体的培育措施,增加了财政支持措施,由此可以看出产业化发展前期助推政策落地缓慢。各个地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积极的做相应调整。

2.1.3 推进初期产业化项目短期成本增量巨大。

我们都知道一个新的产业产生发展壮大都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进行市场竞争,在当前我国的建筑业领域,落后的生产力并不代表他不具有市场竞争性。住宅产业化的推进,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优化和升级,需要新型的生产设备、运输设备、吊装设备,需要大量具有相对应的专业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在推进过程中,这些事务都需要政府和企业有强大的资金支撑,同时,随着住宅产业化的顺利推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建筑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将会减少,同时劳动力中建筑工人转型为产业工人,不适应新常态下的建筑工人将失去工作,政府要为此提供巨大的社会保障成本。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撑企业是不敢贸然的把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全规模付诸于实践,例如万科集团、远大集团等企业相继投资建立了规模巨大“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但由于推进初期,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承担过高的技术风险高。所以,笔者关注这些企业的示范项目基本都还停留在中低等“装配率”时代。很少有符合目前国家将要出台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装配式建筑。

2.1.4 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缓慢。

1999 年国家提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至2014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的出台历时15年,在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准备期,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周期过长。

2.1.5 投标管理、施工管理的改变,存在未跟上产业化推进步伐。

在现有的招投标制度下,不允许施工总承包将主体结构过程进行分包,随着施工方式的转变,一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难度已超出总承包商现有的施工能力,同时,在以预制装配式结构为主的工业化建造方式下大多数总承包企业不具备预制构件的装配能力,这时如果严格执行建筑法的条款,则可能使产业化项目无法成功进行,同时即使进行了招投标,也无法顺利施工。大部分缺乏预制装配结构体系下的定额和清单,当前仅有少数省份出台了相应的定额和清单。

在施工管理方面最大的问题是专业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远没跟上建筑产业化推进的节奏。同时传统的建筑业工人技术员整体素质不符合建筑产业化的需要。

2.1.6 部分市场主体对建筑产业现代化认识度不高,缺乏主动性。

消费者作为市场主体之一,本来住宅产业化,使住宅的设计水平、住宅的建造技术、住宅的消费服务质量等都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住房综合质量的提升,消费者成为了最终的受惠者。但是由于存在政府的宣传引导工作不到位,社会的认知度不高,产业化住宅的应该具备的优质优价性能得不到实现。所以目前消费者在实施住宅产业化政策的过程中是被动的。

企业作为最主要的一个市场主体,他的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在全现浇项目占据当前绝对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企业对两种不同建造方式进行利润预期,选择中长期利润方式还是短期获利,同时还存在投资风险规避的基本企业运营要求,绝大部分企业会选择风险较低的全现浇建筑模式,只有国内少数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企业文化较高的企业才会选择分阶段实施产业化。

3 当前建筑产业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政府角度

企业和消费者是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也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建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土地所有者,它在推进过程中,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我国政府应该指导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计划。根据新型建造方式的需求,结合日本等产业化先进地区,政府应该赋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高度统筹财政、税务、国土、规划等部门的能力和新职责,同时占一定权重的资金重点支持建立:(1)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技术认定的科研机构;(2)从事建筑产业化技术引进、创新、研发的科研机构。占一定权重的资金支持的目的是当某种技术体系一旦成熟,可以全领域迅速推广。

政府应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建筑产业现代化,鼓励是指首先政府科研机构房地产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有效的打开产业化住宅的融资渠道,政府运用金融政策、经济杠杆、科技扶持资金引导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向住宅产业化集团发展。

政府应建立健全全国性的建筑技术保障体系,应该加强和加快对建筑产业化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转化工作;加快建立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管理等的标准和规范体系;推动新型结构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应用等。2006年至2014年,历时8年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终于出台,随后相继出台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50002-201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3-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15G107-1)等9本图集。从这个时间段可以看出,政府加快了技术体系标准规范的制定。

当前我们处于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准备期”,过渡到“初步发展阶段”,在初期我们各个地区应该集中本地区的技术力量实施适量的、高水准的产业化项目,达到示范作用、学习作用、培训作用、总结作用,济南市政府在推进产业化的初期实施了“济水上院”2#号楼,该项目装配率达到85%,接近于全装配,笔者参观学习了该项目,在随后的工作当中关注了济南市的产业化推进工作,该项目在济南市随后的建筑产业化推进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笔者认为各个地区在推进过程当中应该学习“”济南模式”。反思其他地区在推进过程当中,实施了一部分中低装配率的装配式建筑,效果不明显,甚至还起了反作用,反作用是指用毫米级误差去配合厘米级误差的全现浇建筑,使建筑产业化的优势在全现浇建筑面前变成了缺点,甚至由于两种不同施工工艺的混合使用,互相优势变劣势,所以笔者认为在产业化初步发展阶段,各个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技术可行质量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优先迅速实施一定体量一定规模能够起一定引领作用的示范项目。但这部分项目成本增量大,企业难以承受,所以在建筑产业“初步发展阶段”各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各自地区的示范项目的金融支持和资金补助。

3.2 企业角度

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认识到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们对建筑产品质量的认识越来越高,在企业发展的中长期,产业化能力会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早实践,早进入,才会早日具备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以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首先,构配件生产企业要结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按照实际工程的需求,补充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以此促进涵盖设计、部品生产、仓储物流和造价定额等方面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的形成,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要严谨的遵守国家和行业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为建筑产业化的质量奠定基础;然后,建筑企业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在政府相关指导政策的帮助下,在建筑建造的过程中积极的引入产业化模式;最后,为了提高构配件的装配质量,生产企业和建造企业要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装配施工队伍和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素质,进而建筑产业化发展拥有充足和优质的人力资源。

3.3 消费者角度

消费者首先应该了解到产业化住宅设计水平较高、住宅的建造技术较优、住宅的综合质量等优于全现浇住宅,我国香港地区的统计资料表明,产业化大修基金的使用率远远低于全现浇住宅。同时日本的神户地震和福岛大地震震后统计资料表明装配式建筑达到中等破坏率远低于全现浇,综合这些因素,政府应该在主流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而住宅是消费者最重要的财富积累,消费者应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了解学习并接受,使自己成为最终的受惠者。

4 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当前淘汰低端产能供给,提升中高端产能供给,开展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对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指导目标和方案。

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局面并未根本转变。特别在建筑业,采用现场浇(砌)筑的方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建筑垃圾排放量大,扬尘和噪声环境污染严重。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建造方式,粗放建造方式带来的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和浪费将无法扭转,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并将极大地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更坚定的认识到发展装配式建筑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降耗的有力抓手;是促进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是带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一带一路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是全面提升住房质量和品质的必由之路。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产业化发展是一种趋势,所以要重视建筑产业化发展,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王永合,张国庆,谢厚礼,等.建筑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2):16-17.

[2]赵利,鹿吉祥,顾洪滨.建筑垃圾综合治理产业化运作与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1(5):16-20.

[3]引自马洪、赵林如《市场经济学人辞典》,279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霍书泰,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负责本地区建筑产业化推进。

袁丽,女,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村镇建设管理。

猜你喜欢

装配式产业化住宅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Jaffa住宅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