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以大庆地区为例

2017-12-26钱伟建南静静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2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专业人才大庆

◎钱伟建◎南静静

东北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以大庆地区为例

◎钱伟建◎南静静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东北地区尤为突出。本文以针对大庆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机构和市民的对比调查,从个体、行业及地域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自2006年中共中央提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2014年指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仅有40多万人,仅占到了全国总人口数的0.29‰,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总人口数3‰左右的比例有很大差距。”专业社工离职,社工专业学生被迫选择其他行业,原因何为?为促进大庆以及东北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我们就东北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原因展开调查研究,并以其对该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概述

什么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工作,是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专业和职业。

2011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使用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明确阐述,指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2012年4月中组部、民政部等19个部委和群团组织联合印发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中,除列举工作略有差异外,基本沿用了这一概念。此概念界定除了在具体工作领域方面有些变化外,与2011年《意见》中的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笔者认为,这一概念仅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限定在了“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上,过于狭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至少还应当包括,从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科研人员,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专业在校大学生,他们是社会工作。因此,我们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直接或间接社会工作服务的从业人员,以及尚未进入服务领域的潜在储备性从业人员。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人才流失,是人才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属于特定群体、组织、地域的有才能的人由于没有完全发挥其价值的情况下离开其原先的单位或组织另谋出路的行为。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是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没有发挥其价值的情况下,主动或被动离开社会工作领域,或离开原有的社会工作岗位的现象。

2010年中央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培养2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2020年培养3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但实际在2014年我国的持证上岗的社工人才总量仅有40多万。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毕业生约为10000人,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际从业人员的数字相去甚远。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从事直接或间接服务的社会工作人才离职或改行,二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没有从事社工相关工作。此外,还应当看到的是,除了行业人才流失外,地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也很严重,即由社会工作发展程度低的地区向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流动。本文所讨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即包括行业人才流失也包括地域人才流失。

东北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针对东北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的问题,我们选择了黑龙江省大庆市开展调查。大庆市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许多城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面对的问题也具有相似性。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走访了大庆地区几家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与机构,与专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针对不同人群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其中普通居民120份,社区和社工机构80份,问卷主要调查了社会工作在大庆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以及满意度等情况。总计收回198份问卷。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个人、行业和地区三个方面来解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

个人原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像金字塔一样划分为五个层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一般来说,低层次需求基本满足时,将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求,未满足的需求将成为个人行为和动机的驱动力。

第一,工资低,难以满足需求:笔者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生理需求的满足是通过一种介质——金钱来实现的。工资是金钱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工资的高低在现代社会也往往成为人们衡量自我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人们对工资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对社工机构的调查问卷显示,对目前工资满意及比较满意的人数仅占总调查人口的9.1%,但是对当前工资不满意的人数却占了总量的24.2%。通过专家访谈,我们了解到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的社工工资是比较低的,远不及深圳一年6万元的工资水平。为满足最基本的需求,社工人才不得已离开社工行业。

第二、职位有限,晋升空间小:目前,我国的社工资历等级可以分为初级社工、督导助理、见习督导以及督导四个等级,由于组织管理层级少,因此缺少晋升机会。针对大庆地区社工机构调查问卷显示,社会工作者关于“社会工作职业否有晋升机会”这一问题,有 47.6%的比例选择“几乎没有”,有 12.3%的比例则表示“完全没有”。总是工作在较低岗位,无法晋升,社会工作者缺乏对工作的安全感,而纷纷离职。

第三、家人意愿:家人意愿也是致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依据针对大庆地区民众的调查问卷得知,民众对社会工作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仅有43.0%的人了解社会工作这一职业。家人不知道、不了解社会工作这一专业,不知道社会工作的前景如何,在他们看来从事社会工作这个行业是没有前途,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他们不会同意自己的孩子从事本专业。由此导致大量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流失。

行业因素

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是极高的,例如,美国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跟医生、老师相等甚至还要高。而我国,民众对社会工作并不了解,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比较低。针对社工机构调查问卷显示,社工认为民众不认可自己职业的占总量的21.2%。针对民众的调查问卷显示,完全不了解社会工作的却高达34.2%。由此可见,社工人才得不到认可,社会地位较低,便有大量学生转行。

社会工作整体发展程度低,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在社会工作专业性人才区域性流失方面,其表现更为明显。以大庆市为例,作为东北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相对比较完善的大庆市来说,社会工作仍存在发展程度较低,运营模式不成熟,存在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形式化的问题,且民众对这一行业认同程度低,社会工作发展的市场狭小,容纳不了太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量社工专业学生“南飞”。

地域因素

第一、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勾勒出了社会工作发展的蓝图。但是在相关政策的实际实际效果和作用却不尽人意。在对社工机构关于专业人才政策落实效果的问卷调查中,63.6%的人介于非常不好和一般之间,仅有36.4%的人认为落实效果比较好。可见东北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以“大学生社工进社区为例”,该项政策出台以后,大学生社工觉得春天来了,对专业的就业前景充满希望。但是一部分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在实际运作中则没有增加社工的名额,而是鼓励和要求机构原有社工考取相关的证书及职位来应对相关的名额要求。国家政策原本是为了加强社工人才建设的,但是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社工专业人才的流失。

第二、自然环境因素:大庆位于我国最北端,冬季气候严寒,气温最低可达零下30℃左右,生活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近些年来,每年都有数百万的东北人口向南方环境好的地方迁移,社工专业人才也在其中。因此,专业人才“良禽择木而栖”也就顺理成章了

应对人才流失对策

人才流失问题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予以应对:

政府层面

第一,加强正面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同度: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创新宣传传播手段,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正面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进行宣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社会进行有关社会工作的宣讲、张贴海报和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特色活动以及发挥志愿者等形式来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尤其要注意的是,必须是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的正面宣传力度,对故意丑化和恶意歪曲调侃社会工作的现象进行治理,以提高社会工作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

第二,改善就业环境,提高薪资待遇:现如今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非专业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会工作就业环境较差,以及工资水平低。因此政府有责任来改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就业环境,使其更加有地位有尊严。与此同时,必须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资待遇,在一些发达地区从事社会工作,工资只能维持基本正常生活,这在当今社会是很难生存的。因此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与支持力度,使社会工作者能够踏踏实实、体体面面的工作生活。

第三,政府权利要合理收放: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政府的权利可以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可能阻碍社会工作的进步,关键在于政府权利要合理收放。政府要运用自身手中的权利对社会工作进行制度上,政策上与社会大环境上的支持。同时政府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力量,发挥社会工作自身的灵活性与自由性,要为社会工作松绑,减少体制的影子,这一点在大庆这个政府和国有企业在主导地位的城市中尤为重要。

社工机构层面

第一,抓住外部机遇,内部发展自强:我国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空前高度,尤其是近些年一系列的支持性与鼓励性的政策相继出台,社会工作发展的外部大环境越来越好,此时社工机构本身应该紧紧抓住外部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同时,要发扬自力更生与艰苦创业的精神,懂得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发掘内部优势与潜力,认真规划发展战略,制定短期与长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加快自身发展。

第二,完善评价体系,拓展晋升空间: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很短,相应的一些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很不健全。又由于社会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社工这一职位晋升空间有限,社工向上流动机制受阻。因此要完善评价体系,打破原有的单一评价标准的阻碍,使评价体系更加多样化、科学化与人性化。要设置多种晋升模式,制定明确的晋升制度,拓展晋升空间,用制度留住人才。

学校层面

第一,学校注重社会工作精神与理念的传播教育:学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品质,激发对社会工作的热情,把“助人自助”的理念铭记于心并且付诸为实际行动。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可以看一些有关社会工作的电影,在学期末考试中增加对专业精神与理念的考察,促使精神与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突出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学校要与本地的社工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争取把社工机构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叫本专业学生亲自感受与尝试社会工作的真实情况与实际业务,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获得第一手知识与经验,增强学生的实务能力。

导致东北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社会工作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诸多问题,先天不足可以后天完善,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将会得到解决,社会工作的春天将为时不远。

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青柚家园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 项目编号:201610220071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专业人才大庆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九曲黄河第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