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17-12-25刘红利
刘红利
摘 要:高中化学是高中理科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新课程对高中化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的理念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即提升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把握知识点之间衔接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存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2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141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是从元素为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从而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高中理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如何显著提升教师化学课堂效果,是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落后
在我们的高中教学中,教师秉承一种经验式教学,在教学领域教龄越久的教师越被吹捧,而老年教师对新事物的嗅觉差,接受新事物的能弱,同时,囿于自己的经验,对新的教学方法排斥;而新教师由于教学实战经验缺乏,对于课程不能很好地组织,要么靠生搬硬套一些名师讲稿,要么只注重课堂的新颖性,没关注学生的特点。在此情况下,教育理念没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实验教学没注重现实性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把实验与现实情况结合,比如,在化学选修课《化学与生活》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中的“第二节电解池授课过程中,有一个氯化钠水解得到氯气和氢气时,教师没考虑氯气有毒,在没有通风箱的条件下做实验,结果导致满教室充满黄绿色的刺鼻气味,学生都要捂着鼻子来抗拒刺激的气味,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教学孤立
由于化学的课程多,周期长,各部分知识衔接度不够,导致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没有个良好的框架,就拿有机化学来说,高中实验化学的学习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实验化学的必修部分在必修一第一章,选修部分为选修六,按照教师通常教学,我们在高一上学期先上必修一,高二下学期甚至于高三才上选修六,之间相差将近两年,两年间很多知识会遗忘,并且必修一中实验是基础,选修六《实验化学》是必修一的第一章的深化,但随着将近两年时间的推移,学生难免对知识点有所生疏,这对教学非常不利。
二、高中化学教学改进思路
(一)革新教学理念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在《有机化学》的引入中,教材是以石油化工为引入材料,这在采油大省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但在温州这样以轻工业为主要支柱的地区,我们就可以以衣服、皮鞋等日常生活常见物品作为课堂导入材料。具体措施是采取探索式教学模式,首先以图片或拼凑的电影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利地导入課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知识点旁征博引。比如,在讲解金属燃烧知识点时,我们可以串起来讲解,从燃烧温度,产生的烟的颜色,方程式的差别,化学价的升降不同等各个方面对比,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
(二)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我们要注重化学的教学,根据化学实验特征,合理地设计教学方式,并拓展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学校水平限制,我们可以做的实验非常少, 但是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例如,在做O2燃烧实验中,缺少纯净的,我们可以用排水法利用高锰酸钾制取。
(三)注重知识点衔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知识点是有联系的。比如,在高中化学时,有些反应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强,浓度和催化剂。关于催化剂,学生在初中氧气的制作就接触过,在高中学习中我们可以在可逆反应中进一步掌握催化剂的作用。
在高中,配平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我们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就拿H2O2 H2O+O2来说,配平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教学生使用化合价升降守恒的方法H2O2中过氧根-1价,H2O中O为-2价,O2中O为0价,设配平时方程式为X H2O2 = Y H2O+ZO2,则可以通过计算电子守恒-1X*2=(-2Y)+0Z,质量守恒2X=Y+2Z,得出X=2,Y=2,Z=1而配平方程,还可以根据元素守恒,通过H元素和O元素列出方程:H:X=Y,O:2X=Y+2Z,然后取最简比例同样得出X=2,Y=2,Z=1。在考虑这个方程时,我们让学生同时运用质量守恒及电子守恒定律,串联了知识点,提高学生把握各个知识的关联程度的能力。
三、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我们这些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化学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科学地制定出教学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宋新文.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课程衔接教学的研究——以化学平衡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 万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概念构建特征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