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7-12-25赖福源
赖福源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大部分小学生都害怕写作,面对作文倍感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在教学中,教师可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领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等方面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培养学生从厌写到乐于动笔,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教学;写作教学;小学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16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10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当今“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然而“作文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觉得费时费力,学生又望“文”生畏,不知写些什么。那么教师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一旦对某件事发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乐于表达的欲望,从而会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兴趣也就成为他们写作的内趋力。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通过所见所闻,让他们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一篇写景的习作时,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自己家乡的田野里,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绿色田野的美丽风景,感受满山累累果实所带来的喜悦之情,感受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艰辛等,学生有了第一手材料就能信心倍增。
教师要多鼓励,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我们知道,恰当的表扬是学生写作的动力,能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多角度欣赏学生的文章,让学生的作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展示,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
二、用心观察生活,开拓写作思路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为小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在观察时进行思考和感悟,能从人物外貌以及一言一行分析出人物独特的个性。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例如,在平时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我不着急让学生当场交稿,多给学生时间去观察所要描写的对象的外貌、言行,通过观察所要描写对象的一言一行,从侧面了解人物性格,那么写出来的作文就显得饱满、有血有肉。
三、拓宽阅读渠道,提高表达能力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也就是说,作文是否写得好,与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提高阅读水平,才能促进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不断拓宽课外阅读渠道。
1.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多交流。可以从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中去看些有关历史、自然等方面的书籍。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产生书写的强烈愿望。
2.不断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轮流让学生把自己在課外书籍中获取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段朗读给全班同学听,每星期评比一次,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所以,要善于通过阅读来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变得爱写作文,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积累写作素材,提升作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就必须有良好的素材,而良好的素材来源于平时的观察与积累,写日记和做好读书笔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
培养写日记和周记的习惯。要求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每日所做所看到的事写出来,做到持之以恒,提高学生记叙和描写的能力,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
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每周要求写一篇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如学完《放风筝》,要求学生积累描写心情的相关词语;学完《秋天的雨》,要求学生积累关于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和认知水平适当提出要求,由 “句子通顺、格式规范”到“条理清楚、语句优美”,这样,学生的日记训练就由低学段向高学段不断地发展,他们的作文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五、重视作文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由“替学生改作文”转化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这也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1.学生自改。学生自改作文就是在作文初稿完成后,自己进行检查,修改其中出现的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语段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表达的观点是否清晰。
2.学生互改。作文教学采用学生互改尤为重要,学生在完成作文后,对自己的作品都是“推敲”不出所以然来,然而对别人的作品却显得十分的挑剔,格外上心。因而通过互改,学生从中欣赏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学生自改发现不了的问题,大都可以通过互改来解决。
3.教师评议。经过学生自改、互改后,教师在每次作文讲评时,可选出其中比较典型的作文让全班学生欣赏,由作者朗读给全班学生听;其次,教师就这几篇作文让其他学生评点及评改意见;最后,教师做总结性的讲评,主要引导学生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修改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加强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培养学生善于表达,乐于动笔,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的写作能力会越来越强,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邵长洁.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尝试.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4):139.
[2] 陈昌先,高发聪.浅谈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写好作文.课程教育研究,2014(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