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分享是一种快乐

2017-12-25干晓颖

东方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同伴玩具学会

干晓颖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更是父母,爷爷奶奶的宝贝心肝,往往易形成孩子自私不愿与人分享的个性。对于小班年龄的孩子,当他们从各自的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在一个新环境里生活,这对他们来说是重大的生活转变,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孩子们失去了以往在家庭的中心地位,而成为集体的一员,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特殊。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个人的行动也要服从集体的要求,这些变化,给孩子带来了心理上极大不平衡与不适应。

由于二胎政策的開放,二胎家庭增多了,这些二胎家庭的父母本身就是独身子女,对于如何与兄弟姐妹相处有着一些缺失,而自己升级为父母后却要面对教育自己的孩子去和弟弟妹妹友好相处,学会分享。随着孩子在家庭的角色变化,孩子的心理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孩子在家里不再唯我独尊,需要适应有弟弟妹妹的家庭关系……

导致幼儿自私的原因主要有:

1、独生子女的特殊性。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问题。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孩子一个人享用,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就尽量满足,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加之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2、幼儿的年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最初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都是从自我出发的,即是以自己为中心去认识他所接触的外界事物的。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心理活动都单纯围绕自我出发,接触、了解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人和事,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他们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从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发的,不知道考虑别人对此有什么想法,更难以理解别人可能有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大约到了两三岁以后,随着幼儿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才逐渐在主观上产生你我的区别,并能逐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因此,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问题行为。

3、成人的影响。孩子自私的心理的产生,与成人们的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自私行为不以为然,反以为乐事,认为孩子“从小护东西,长大不吃亏”。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与此同时就本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做了一个调查,这结果真的让人震撼:班上约一半的孩子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其他物品都不愿意让给别人;1/4的孩子还有争夺玩具的行为;有个别幼儿有着强烈的占有欲,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人家不愿意时,竟伤害别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有一小部分幼儿有实物或玩具,不和同伴及亲人分享。这结果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非常缺乏与人分享的意识,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过强烈,这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针对以上情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成人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示范。老师及父母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他们的日常行为,言行举止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应注意自己的行为,抓住一切有利机会作好良好榜样,在园时,我利用玩玩具、分发物品等的时候,有意识的将它们以分享的形式进行。如:对幼儿说:“可以和你换个玩具玩吗?”、“可以和你一起玩吗?”……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在家里,让孩子请爷爷、奶奶等一起分享,逐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意识。除了老师及父母应树立好榜样,同伴之间也是学习的榜样。当幼儿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物品时,我会作出积极评价和鼓励,既树立了好榜样给幼儿学习,又激发幼儿愿意与同伴分享。

二、多创造分享机会,鼓励孩子与人分享。如举办“生日会”,唱完生日歌请小朋友给“小寿星”说祝福语,再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小礼物。在分发礼物的同时,幼儿就会体会到生日的快乐以及与人分享带来的乐趣。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专门为幼儿开展分享活动,请幼儿把自己会唱的歌、会跳的舞、会说的故事等等分享给其他幼儿。这样不仅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提高幼儿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自我展示空间,增强幼儿的自信。还可根据主题节日等活动的开展,请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分享“亲子同乐”的快乐。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孩子感到非常快乐。

三、日常生活中正确地引导幼儿。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一幼儿向同伴借玩具,可同伴玩得正起劲,不论怎样都不给,这时我会走过去对不借玩具的孩子说:“你看,他为什么不高兴?”当他说出原因后,进一步强化:“你们是好朋友,如果你和他一起玩这个玩具,一定会玩得更开心的,而且他会很感谢你的。”让幼儿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自觉产生分享的行为。若在游戏活动中发现幼儿有分享行为时,教师应即时做出反应,向他竖起大拇指或摸摸他的头,让他得到老师的肯定,以及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分享行为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平等分享,常常会看到小朋友只分给自己的好朋友,他们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所以,这样的情况可以请幼儿和老师进行一次讨论活动。如:“别人不给玩具玩,你高兴吗?”“带来的东西只给好朋友吗?”等等,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来体会,感受别人的心理。并逐步学会站在人家角度上思考问题,从而建立平等分享。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分享行为不单是幼儿园里的,更是渗透在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让家长学会一些引导教育的方法,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当家中有了二胎后,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再是家庭的唯一重心,爸爸妈妈要照顾比自己弱小的弟弟或妹妹,自己作为哥哥姐姐,就要和家人一样共同照顾弟弟妹妹,学会和弟弟妹妹分享玩具,好吃的食物等等。作为成人更要多给与鼓励,强化孩子的这一良好的做法,使之成为孩子的日常行为。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意识逐渐加强,逐步克服自我中心,孩子进步很大,有时吃东西还会主动先请妈妈尝尝。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学会分享,不但能让别人得到快乐,更能使自己得到快乐。只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为幼儿终身的学习或者发展作准备,为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同伴玩具学会
学会分享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落地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