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6道工序,折扇活起来

2017-12-25橘子曼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扇骨团扇折扇

橘子曼

“半轮秋月明,一片春云腻。到手时清风阵阵起。”折扇曾是日常用品,而今慢慢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却有人将它做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一门喜欢到骨子里的手艺

幼年时的孙亚青,最心心念念的就是回家路经的杭州折扇厂。一放学,她抓起书包就飞奔起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橱窗里的扇子。“太美了。”羡慕的神情,两眼放着光。直到夕阳西下,折扇的样貌模糊了,她才一步三回头地往家走。

一天,在王星记做工的姑姑领她去厂里看了一件宝贝,她心中瞬间被激起了千层浪。这是一把纯手工的黑纸扇,有一百多年历史。工作人员看她好奇,便介绍说:“这把扇子工艺最齐全,包含了泥金、彩绘、烙烫、嵌银丝等。这可是世上的孤品啊。”听得云里雾里,孙亚青依然饶有兴趣地围着扇子转了三圈。

18岁那年,她进厂做工。原本毕业分配时,她可以分到银行、铁路系统,但执念让她放弃了好机会,立志去学一门喜欢到骨子里的手艺。

折扇是技术活,又是體力活,对瘦小的孙亚青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她胳膊细,师傅为了锻炼她的臂力,让她用不快的钢丝在厚扇骨上做工。钢丝只有三毫米细,在一指厚的扇骨上拉来拉去。不到一天,孙亚青的手臂就动不了了,晚上,她趴在床上疼得直哭。稍平静之后,她与肿了的手臂对起了话,“你看你多伟大,能拉出那么好看的镂空图案。”然后,破涕为笑。单这么一个拉花,她练了12年,现在,成了她的绝活之一。

后来,孙亚青发现工具的手感非常重要,三分本事,七分工具,便自己打磨钻头。寒冬腊月,师傅们都走了,留下她和一盏昏黄的灯。

现在的孙亚青,右臂比左臂粗了一圈,换来的是一身高超技艺,成就的是价值上万元的檀香扇代表作。

首先得被自己的用心感动

上世纪90年代,王星记连年亏损,几次易址后,已成为负债近200万元的空壳。恰在这时,一把大火烧没了工人们最后的希望。

百年老字号危在旦夕,孙亚青心疼被烧光的珍贵藏品,更心疼苦闷的工友们。她临危受命,成了新掌门。

她首先立了一条规定,“产品不合市场口味,就得自己消化”。她白天黑夜地构思产品,无数不眠之夜,一个营销方案、一个扇面图案都是推倒又重来,反复十多遍。孙亚青常常盯着设计稿,不觉已是拂晓,阳光透进窗来,落在工作台的折扇上,显得耀眼动人。

经过一年多的坚守后,十几年亏损的局面被遏制。2008年,王星记又重现峥嵘,总资产几千万元。

在孙亚青看来,每一把扇子都渴望展现独特的生命。所以,从用料起,她就十分严苛。王星记的扇骨一般选用浙江莫干山一带生长了六年到八年的竹子,嫩的易折,老的过犹不及。

收回的竹子放在专门的库房,阴干一年至两年,才能进入生产环节。这样制作出来的扇骨透着淡淡琥珀色,拿在手上滑润轻便,还带着天然清香。

一把黑纸扇需经历86道工序,完工后,就算投入沸水煮48个小时,也不会变形褪色,雨淋不透,曝晒不翘,高温不裂。纸选的是桑纸,用黄鱼肚来黏合扇骨和扇面。扇面装饰也极讲究,有泥金、泥银、剪贴、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艺融于一体。

完全的手工制作让百年品牌彻底慢了下来。有人笑孙亚青傻,现在都是机械化运作,又快又赚钱,一点点打磨产品,太跟不上时代节奏。孙亚青终归是匠人,“只有这样,折扇才是活的。”

做一行就是一辈子

2016年,王星记接到了G20杭州峰会的一笔特殊订单。接到任务时,孙亚青激动得一宿未眠。

孙亚青找来智囊团,设计了三十多稿,用时十个月。终于在规定时间,交付了所有作品:檀香扇是总统礼,意境多情的团扇则是夫人礼。檀香扇雕刻了六和塔与钱塘江,扇面图案是20个参会国的地标;团扇上,20只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象征20位美丽的第一夫人,而团扇本身也有团圆和美之意。

精致之礼惊艳了世界,回报孙亚青的是一个又一个订单。现在,王星记俨然成了时尚名品的最佳搭档,一些国际大品牌,迪奥、巴黎欧莱雅、圣罗兰等,都成了百年老店的合作伙伴。

每一把扇子都有一个故事,孙亚青自己的人生故事却特别简单,“做一行就是一辈子”。她最欣赏两个人,一位是越窑青瓷传承人嵇锡贵,另一位是杭绣传承人陈水琴。她们都年过七旬,还在创作的第一线,职业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秋水长天摘自《莫愁·智慧女性》2017年第8期 图/锦跃)

猜你喜欢

扇骨团扇折扇
南宋 吴皇后 行书题青山白云图团扇
南宋 杨妹子 楷书瀹雪凝酥七绝诗团扇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踏冰展“折扇”,斗球“五棵松”
扇骨收藏渐成新宠
会变的折扇
ryun折扇灯
——传统与现代风格的巧妙平衡
团扇恩深长恋君怀袖
摺扇收藏成新寵 亦賞玩亦升值
扇骨走进收藏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