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绿江茴鱼人工繁殖技术

2017-12-25曹永芬李壮刁海生刘丽晖杨质楠蔺丽丽

河北渔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孵化率鸭绿江精液

曹永芬 李壮 刁海生 刘丽晖 杨质楠 蔺丽丽

摘 要:鸭绿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yaluensis Mori)为我省特有珍稀冷水性鱼类,已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CR)种。为有效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扩大自然种群资源,对鸭绿江茴鱼的性成熟年龄、人工繁殖方法、鱼苗培育、饵料投喂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鸭绿江茴鱼属于分批产卵类型,平均产卵量800~1 080粒/尾,卵径1.5~2.5 mm,卵呈淡黄色,为沉性微黏性卵。在平均水温7.5 ℃条件下:积温115~135 ℃·d时受精卵发眼;160~180 ℃·d开始破膜;190~200 ℃·d破膜结束;250 ℃·d左右开始上浮;290 ℃·d左右开口。人工繁殖试验中,孵化率:72.12%~73.56%;上浮率:80%~87.5%。破膜时鱼体长1 cm左右,上浮后鱼体长达1.5 cm~2.5 cm。

关键词:鸭绿江茴鱼(Thymallusarcticus yaluensis Mori);人工受精;产卵;孵化

鸭绿江茴鱼(Thymallusarcticus yaluensis Mori)属鲑形目,鲑亚目,茴鱼科,茴鱼属,为中小型鲑科淡水定居种,是已知茴鱼属中唯一存在于鸭绿江上游的种类,具有典型的地域特殊性。鸭绿江茴鱼又名青鳞子、斑鳟、红鳞鱼,是茴鱼属中唯一存在于鸭绿江上游的种类,为中小型鲑科淡水定居种,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鮰香味,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属于优质名贵珍稀鱼类[1-3]。由于鸭绿江茴鱼栖息地窄小,受自然生态环境的限制,使其自然种群数量极少,目前已经濒临绝迹,根据IUCN关于受胁物种濒危等级的最新划分标准,该鱼属于极危(CR)种,目前已被列入《吉林省重点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加以保护,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恢复种质资源,开发名特优鱼类新品种,笔者连续多年进行鸭绿江茴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已掌握了鸭绿江茴鱼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

1 材料

试验用鱼来自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二十三道沟、二十一道沟、二十道沟采捕的野生种,人工水泥池暫养于吉林省天鹅泉冷水鱼养殖场,雌性平均体重118 g,年龄5龄,雄性平均体重102 g,年龄4龄。

繁殖用水为保护区内天然山泉水,水质清澈,无污染。冬季泉水量较小,水流量在0.08~0.15 m3/s,水温变化在4.2~8.8 ℃。春夏秋三季水流量较大,在0.8 m3/s以上,水温变化范围在0~18 ℃。繁殖时期的水温维持在7~9 ℃恒定状态,溶解氧7.5~8.3 mg/L。

2 方法

鸭绿江茴鱼产卵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繁殖期前一个月通过加大进水量或降低池水水位,加大亲鱼池水流速度,刺激亲鱼性成熟。

采用人工挤卵干导法受精。每组雌鱼4尾,雄鱼2尾。为了提高受精率及孵化率,人工授精采用等调液(KCl 2.4 g,CaCl2 2.6 g,NaCl 90.4 g,蒸馏水10 L)及精液稀释剂。卵受精后阴暗处静止2小时,然后漂洗受精卵数次,移入丹麦式平列槽中进行孵化,平列槽中水流控制在300 mL/s,进入平列槽中的水不应产生气泡。孵化过程中水温保持在6~13 ℃,孵化槽内卵的密度为5万粒/m2,溶解氧保持在6 mg/L以上。

3 结果

3.1 亲鱼培育情况

将野生采捕亲鱼及后备亲鱼放入土池中,在土池中利用鱼粪便培育活饵料(适合低温的水蚯蚓,摇蚊幼虫),再适当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经三年的试验,效果明显,成功驯化出可以进行人工繁殖的亲鱼及后备亲本。

3.2 产卵情况

2015年4月30日~5月15日,共分3批进行采卵,总产卵量为26 000粒,共用雌鱼25尾,平均每尾产卵量为1 040粒,相对产卵量为9粒/g。

2016年4月27~5月5日,共分3批进行采卵,总产卵量为29 000粒,共用雌鱼27尾,平均每尾雌鱼产卵量为1 074粒,相对产卵量为8粒/g。

2017年4月18日~28日,共分3批进行采卵,总产卵量为15 000粒,共用雌鱼18尾,平均每尾产卵量833粒,相对产卵量8粒/g。

3.3 受精卵孵化

刚产出的卵在没吸水的情况下,卵径大小在1.0~1.5 mm之间,受精卵吸水达到最大卵径20 mm,孵化期间的水温在7~9 ℃,平均水温7.5 ℃。受精卵在积温达到90 ℃·d时出现眼点,但不明显,115~135 ℃·d时眼点明显;160~180 ℃·d开始破膜,破膜时鱼体长1 cm左右;190~200 ℃·d破膜结束;250 ℃·d左右开始上浮,上浮后鱼体长达1.5~2.5 cm;290 ℃·d左右开口。3年试验孵化率分别为:72.12%、7356%、91.67%(详见表1)。

4 分析与讨论

4.1 亲本培育

野生亲本放入水泥池中,由于环境的改变,拒食人工配合饲料,体质逐渐下降,以致在驯化和繁殖过程中死亡较多。为此,采取了将野生亲鱼及后备亲鱼放入养殖场下游土池中,用上游鱼类粪便、饵料残渣培育水蚯蚓等生物活饵料,让其自行摄食,并辅以投喂颗粒料。同时营造自然环境,扩大鱼类活动范围,经验证,培育效果较好。此外,亲鱼产后体质较弱,加之存在授精过程中因外力致使内脏破损的可能,极易导致大批死亡, 因此亲鱼产后应多投喂适口的活饵料,恢复鱼体体质,并营造一个安静的生存环境,提高产后成活率。

4.2 授精方法

目前养殖的鲑科冷水鱼一般个体较大,雌鱼的卵径大,无黏性,雄鱼的精液也较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将卵挤入盆中再挤入精液进行授精。由于鸭绿江茴鱼个体小,精液数量也少,为了保证受精率,除了采用精液稀释剂之外,还可以提前把成熟精液用吸管吸出以便备用,6~8尾鱼的卵挤入盆中,加入精液受精。鸭绿江茴鱼卵具有相对较强的黏性,应先用脱黏剂脱黏后再授精。

4.3 孵化条件和管理要点

目前冷水鱼类的孵化设施大部分为玻璃钢平列槽,槽底部进水孔径在2~2.5 mm之间,故受精卵和鱼苗易漏出孵化槽。笔者曾试过用平列槽内加筛绢网的方法,但容易产生气泡,引起缺氧死亡。采用在平列槽外底部加筛绢网的方法,可以提高孵化效果。还可以采用木框和30目左右的筛绢制成网箱进行孵化,效果也比较理想。在整个孵化期间应保证水量充足,流速稳定,发眼之前避免阳光直射和强烈震动。每天定时对受精卵进行多次消毒,防止水霉菌滋生感染正常卵,定期捡出死卵,提高孵化率。

4.4 选择适宜鸭绿江茴鱼苗的开口饵料

鸭绿江茴鱼鱼苗开口饲料的选择是很关键的,曾经试验过几种开口饵料,如人工配合饲料、水蚯蚓,但都不理想。2016年和2017年采用开口时投喂小型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及丰年虫,然后再辅以淡水轮虫、动物内脏糜、鸡蛋黄投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解玉浩.鸭绿江的鱼类区系[G] 鱼类学论文集(五).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 董崇智,李怀明,牟振波,等.中国淡水冷水性鱼类[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孙兆和,王庆有,刘翠英,等.长白山区九种冷水性鱼类的食性、生长与繁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2,14(2):78-81,94.endprint

猜你喜欢

孵化率鸭绿江精液
光照时间对鹅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现代诗二首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鸭绿江朝鲜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精液不液化,就一定怀不上孩子吗?
精液味道判断男人健康状态
种蛋的储存条件对孵化率的影响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美丽的鸭绿江
精液没气味 前列腺有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