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移设备质量管控关口提升设备运维管理水平

2017-12-25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

电力设备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供电局运维设备

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

前移设备质量管控关口提升设备运维管理水平

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

惠州供电局是广东电网公司下属大一型供电企业,辖管110千伏及以上主变容量和线路长度达到2675万千伏安和5526千米,其中,“十二五”期间,新建1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0座。

面对电网规模的快速扩大、设备总量的不断增大、设备运维压力也不断加大的现状,为落实南方电网公司提出“谁验收、谁签名、谁负责,设备移交生产运行,生产就要切实负起责任”的工作要求,惠州供电局狠抓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围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全过程技术监督为主要手段,通过加强规划设计、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维检修、退运报废五个环节的监管,积极探索设备运维管理新举措,化“被动”运维为 “主动”,从工程“零缺陷”移交及设备初始状态维护两方面工作入手,前移设备质量管控关口,提升设备入网健康水平。

一、提前介入基建工程验收,实现设备“零缺陷”入网

1. “零缺陷”移交背景

以往,电力基建工程过程验收主要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项目部负责,不要求设备运维人员参与过程验收,而竣工验收则以资料的检查和核查为主,按比例进行实体抽查和复查,且在竣工验收阶段,因现场检测手段有限,很难再发现表层覆土的隐蔽项目、设备机械、材料方面的缺陷,并且受工程投产时间影响,基建工程设备带“病”入网现象时有发生,给设备运维管理埋下安全隐患。

为消除设备带“病”入网,减少设备运维压力,惠州供电局及时承接了网省公司抓好设备验收环节的技术监督要求,启动了工程“零缺陷”验收的试点工作,前移设备质量管控关口。通过“零缺陷”验收试点工作,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设备质量欠佳。新设备虽能通过试验、各环节验收并投产,但由于其材质、工艺等欠佳,将隐患、问题带入了生产阶段。

二是设计及审查深度不够。时有设计方案难以实施、反措要求未考虑等情况出现,给后续工程实施带来极大的麻烦。

三是工程验收过程管控水平有待提升。施工方的三级验收未有效执行,监理的初检未有效落实,验收把关全部集中在运维部门。

四是工程验收发现的问题整改缓慢或未整改。变电设备投运前基本都会遗留一些一般缺陷,输电线路投运前甚至可能遗留了一些重大缺陷,并且上述工程遗留问题处理进度缓慢,还有少数过了质保期都未处理好。

五是资料、台账移交不及时。如输电线路台账在投运前未移交,投产满三个月竣工图未移交等。

2. “零缺陷”验收的举措

健全基建工程业主项目部。为优化业主项目部,选派变电、输电、通信、试验、计量等生产专业骨干,以专职质量管理工程师的身份加入工程所属业主项目部,参与该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在项目启动投运后回原岗位继续任职。在220kV尾塘输变电工程中,选派我局变电、输电专业人员各一名以质量管理工程师身份加入220kV尾塘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部,严格按照网公司《基建管理规定》、《基建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业务指导书要求开展工作,具体负责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制定、执行和管控,二级质量门管控,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见证,工程项目“5S”管理监督、检查和验收,组织和参与项目各阶段验收等工作,做好工程建设联络和协调等工作,全过程加强和提升220kV尾塘输变电工程管理水平。这样有效弥补了业主项目部管控人员的不足,实现了在不同的专业类别同时得到补强,提升项目过程全方位的管控能力,确保设备投产质量。

规范开展验收作业。为规范工程“零缺陷”验收移交工作,组织设备管理、运维部门、基建部门等开展讨论,梳理现行基建工程交接验收流程和执行情况,查找管理流程存在漏洞或不合理的方面,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交接验收过程中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方面,明确相关标准,规范工程“零缺陷”移交工作。 一是编制完成“电气工程、线路工程、通信工程”等三个专业的质量控制关键点清单,累计明确验收的关键点及标准。二是优化编制《惠州供电局验收发现问题反馈整改表》,明确反馈表交给施工单位时,需经设备主人、业主项目部项目经理、施工负责人、监理负责人签名,各方均掌握质量缺陷情况,并督促跟踪处理;要求缺陷处理完复检通过时,对应运维单位专业人员、施工方人员、监理方人员应同时在“复检签名”栏签名。三是编制《基建工程责任追溯机制建设要求》,明确建设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运维部门责任追溯要求和标准。

建立专家联合验收机制,充分发挥设备主人作用。为保证设备投产质量,既有“设备主人”及相关运维人员个体的提前介入,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清单》和相关业务指导书要求,全程做好工程施工细节的验收工作,更有阶段性的专家联合集中验收安排。在220kV尾塘输变电工程验收过程中,运行及检修人员全程参与了GIS设备安装全过程的见证工作及一次设备验收,继保人员参与二次验收工作,输电人员参与输电线路的验收,并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开展了数次联合验收,累计发现电气施工847项缺陷,设备缺陷386项,设备通道隐患30项,线路工程缺陷和隐患216项,均在业主项目部的督促下全部完成整改,确保投产设备质量。

健全项目协调机制。为有效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反馈,健全项目协调会议机制。工程项目进入电气安装阶段后,业主项目部每月不少于一次组织生产、物流、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召开协调会议,协调施工质量、进度、关键点监督等方面问题。工程项目进入启动验收阶段后,由业主项目部牵头,组织设备部、基建部、设备运维部门、物流中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人员,每周召开验收协调会议,集中商讨解决验收发现的问题。整个220kV尾塘输变电工程期间,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召开专项协调会议,累计召开6次协调会,商讨解决工程项目重难点问题。

强化规划设计、物资采购阶段的技术监督。惠州局成立了设备全生命周期技术监督机构,每年印发年度技术监督工作方案,对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工厂监造、运输安装等各环节做出具体要求,并编制年度技术监督计划。电网、设备管理部门均有参与输电网、配电网、二次系统的中长期、短期规划审查,根据电网、设备现状,提出电网建设需求和规划优化建议;设备运维部门均有参与基建项目的可研审查、初设审查、施工图审查,根据现场实际及设备运行情况,对项目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等把关。同时,设备运维部门选派设备主人和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对设备的关键工艺、出厂试验等进行见证验收,较好地对设备生产过程关键点进行了把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质量。

3. “零缺陷”验收的阶段性成果

惠州供电局选取了500kV崇文站、220kV尾塘站、银岗站及110kV景湾站等输变电工程作为“零缺陷”验收试点工程,其中500kV崇文站以 “三通一平”土建阶段作为起始点,其余项目是以电气安装作为起始点。

在验收过程中,及时发现了主接地网埋深不足、接地圆钢焊接面不足、焊缝缺乏防腐措施、设备钢构架垂直倾斜度超标、设备三相水平面不一致、阿海珐隔离开关上下臂安装调试错位、ABB隔离开关缺少安装定位销,及消防管道防腐不规范、事故油池体积缩水、排水管道缩水等大量未按图施工、偷工减料问题。其中,通过“零缺陷”验收工作,220kV尾塘变电站、110kV景湾变电站分别累计发现并整改偷工减料、安装不规范及设备质量缺陷和隐患1837项、852项,而500kV崇文站在土建阶段全程监督施工过程,发现护坡、设备基础、防雷接地、排水系统等各类问题200余项,为后阶段电气安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落实设备初始状态维护,提升设备入网健康水平

1. 设备初始状态维护背景

受设备品类的增加、厂家质量品控能力下降,及待入网新设备存放环境不达标等因素影响,部分待入网设备的初设状态质量堪忧,甚至造成设备入网后,缺陷频发,给设备运维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解决这一难题,惠州供电局提出了落实设备初始状态维护的运维策略,将设备维护工作由被动“防守”转变为主动“出击”,建立设备维护的“提前量”意识,防设备健康之患于未然。

2. 设备初始状态维护举措

设备初始状态维护就是指对新投产设备(基建项目投产设备及技改项目投产设备;或修理项目实施后,经维修及更换零部件的设备)开展有针对性的维护工作,预防设备投产后缺陷的产生,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根据历年设备频发的充油充气设备的渗油漏气、载流设备发热、刀闸传动机构卡涩、分合不到位等典型缺陷,惠州供电局制定了防腐蚀、防发热等设备初始化维护措施。

一是防腐蚀措施。设备出厂时,为了环保要求,厂家会对设备采取“干”处理,即尽量少的“油”保护,仅针对某些部位进行初始维护,其余部位未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由于缺乏油的保护,许多设备部件如长期处于高温、潮湿和氧化环境,容易锈蚀和老化:例如各类齿轮、各种万向节、转轴、球头、法兰盘、各种插销、螺栓及密封胶圈等。

针对以上问题,在进行设备初始状态维护时需进行防腐处理,方法如下:在各类齿轮、各种万向节、转轴、球头、法兰盘、各种插销这些部位涂抹锂基润滑油脂,涂抹的标准以全部包裹住部件为宜,并且不能过薄,否则达不到保护效果;在安装螺栓前,在螺栓顶端和螺纹处沾少许锂基润滑油再紧固即可,润滑油用量为在螺栓顶端及第1至第4螺纹的位置沾满即可;橡胶类的材料最怕酸雨、氧气和高温,对于使用胶圈密封的设备及附件,如果外部密封不严,导致内部密封胶圈老化失效,就会发生渗油、漏气、进水等现象,处置方法为使用中性硅酮结构胶将该类设备的各部件接缝及连接螺栓处进行密封,标准以全部接缝处封胶为宜。

二是瓷瓶的维护。设备瓷瓶出厂时,作为运输保护措施,瓷瓶表面一般会附着一层油脂,而在设备投运前必须去除,避免其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导致爬电比距不合格。处理方法:用碱性清洁剂(洗衣粉或洗洁精均可)加水制成碱性溶液进行擦洗,再用清水漂清,最后用干燥无纺布擦干。

三是导流板的维护。设备导流板上的氧化层是导致发热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去除。建议用无水酒精清洗干净,并在1分钟内在导流板上涂抹一层抗氧化剂(导电脂),例如东芝B9型等。涂抹的标准以导电脂均匀覆盖导流板接触面为宜,并且不要过厚,起到隔离效果即可,避免造成材料浪费。

四是各紧固件的检查。设备紧固件如果紧固不良不但会引起发热,无法操作等现象,严重时很可能由于电动力的作用导致部件松脱引起设备及电网事故,因此设备紧固件检查是初始状态维护必不可少的环节。维护内容包括检查设备器身上的各种紧固件是否齐全,力矩是否符合要求。

五是刀闸触头的维护。刀闸触头发热在载流设备发热缺陷中占有极高的比例。针对该现象,在设备初始状态阶段需制定专门的维护措施。处置方法:将刀闸动静触头氧化层用无水酒精清洗干净,并涂抹少许中性凡士林或润滑油进行润滑,对于触头材料是石墨银合金的刀闸无需涂抹中性凡士林或润滑油,因为石墨本身就有润滑的作用,例如西门子刀闸。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分清动静触头的材质。

3. 设备初始状态维护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对新设备开展润滑、紧固、防腐、密封等初始状态维护工作,极大地改善了设备入网健康水平。

充油充气设备初始状态维护成果。充油充气设备渗油漏气主要原因是:设备各部件连接部位的法兰接触面密封不严,导致内部橡胶密封胶圈失效,从而引起渗油漏气。按照设备初始状态维护举措,即对充油充气设备各部件连接部位的法兰接缝及螺栓连接处、气压表及油位表与管路接缝处用中性硅酮结构胶进行封堵,防止橡胶密封圈由于受潮、氧化加速老化失效引起渗油漏气。500kV博罗站新更换9台500kV线路CVT、220kV义和站大修后#1主变、龙门片110kV各站六氟化硫式CT等设备取得良好的封堵效果,提升了设备入网健康水平。同样,该方法也已推广至其他投运年限较旧的充油充气设备包括仰天站、昆山站及九潭站共4台220kV主变,漏气现象较为严重的南峰站1组110kV六氟化硫式开关,仰天站、九潭站、铁涌站、东澎站共5组六氟化硫式CT,经处理后漏气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10kV电容器开关初始状态维护成果。2014年上半年,惠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共发生电容器缺陷82起,其中电容器开关柜开关机构问题导致开关拒动13起,占15.9%,又恰逢变电管理一所10kV电容器组修理技改项目密集,该问题引起检修专业高度重视。针对该问题的原因分析表明,开关机构卡涩为主因。为防止新设备发生类似缺陷,对6组新电容器开关进行初始状态维护,方法即将开关机构各转轴、插销等转动部位涂抹锂基润滑油,连接螺丝用力矩扳手按规定力矩做紧固检查。对新设备及缺陷设备进行维护后效果明显,2014年下半年未出现此类缺陷。同时该方法也推广至更高电压等级开关,如500kV博罗站10台220kV GIS开关机构大修后同样进行此类维护,以防止由于开关拒动引起设备及电网事故。

三、结束语

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壮大企业实力,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惠州供电局化“被动”运维为 “主动”,从工程“零缺陷”移交及设备初始化维护工作入手,前移设备质量管控关口,提升设备入网健康水平,在设备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同行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借鉴电力行业先进的设备管理经验,提升设备运维能力。

猜你喜欢

供电局运维设备
铜仁德江供电局:节后特巡保供电
防城港供电局:多措并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