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探讨
2017-12-25刘玉霞魏怡真陈恔金晔郭丹吴志宏黄辉
刘玉霞,魏怡真,陈恔,金晔,郭丹,吴志宏,黄辉
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北京 100730
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探讨
刘玉霞,魏怡真,陈恔,金晔,郭丹,吴志宏,黄辉
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北京 100730
科研平台是综合性医院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该文结合医院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现状,从科研平台统筹规划、软硬件建设方面进行思考,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平台的科技支撑作用进行探讨。
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科研管理
医学科研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主动力。医院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1]。科研平台作为医院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2],在提高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以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应,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研支撑平台的作用,是目前大型综合性医院亟需解决的课题[3]。该文从科研平台建设现状出发思考,结合医院特点对科研平台建设思路进行探讨。
1 科研平台建设现状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通过丰富的临床研究提升医疗水平,是协和的优良传统和突出特色。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医院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布局,努力建成多层次、多领域覆盖的综合性科研支撑平台。其中,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京协和)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论证,正在紧锣密鼓筹建当中,目前已有平台包括:1个国家级平台:妇产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个省部级平台:国家卫生计生委内分泌重点实验室、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骼畸形遗传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临床药代药效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过敏性疾病精准诊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代谢与慢性病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核医学精准诊疗技术创新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院校级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分子病理研究中心、骨科医学研究中心、罕见病研究中心、临床免疫研究中心;4个医院平台:中心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动物中心和临床生物资源标本中心。
科研平台建设工作的推进,为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增进了学系及科室间的学术交流,为开展高端转化医学、精准医学研究奠定了组织合理、系统完善的科研基础,提供了必要的科研条件支撑和保障。
2 科研平台建设思考与探讨
面对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医院科研平台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如何避免技术力量分散、资源浪费,实现软、硬件资源共享,提高人力利用效率和设施仪器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科研平台的支撑作用,这也对科研平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机制。
2.1 统筹规划,明确定位,分层管理
2.1.1 完善院校功能平台,发挥其应有的支撑作用 院校及医院平台应充分发挥研究特色,同时加强功能整合,满足医院科研基础需求。中心实验室作为医院主要的公共科研平台,要做大做强,发挥其应有的科研支撑作用。在现有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共聚焦细胞分析技术和实验动物中心等平台的基础上,根据调研需求,见图1。进一步完善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蛋白组学、高通量测序平台,并增加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流式细胞分析等功能平台,加强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同时,与相关优势所院合作,建设数个特色功能平台,例如高通量测序、干细胞研究和多模态分子影像等技术平台。
图1 中心实验室急需完善的研究或试验技术
以上科研平台以服务为主,向全院开放,提供实验台、实验仪器、实验资源、技术指导、统计学分析、课题设计与论文撰写等软硬件服务。
2.1.2 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引领医院科研发展 在已有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基础上,针对协和的传统特色和优势资源确定几个主要的战略研究方向,引进合作单位优势研究力量和科研管理人才,促成双方或多方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和交叉,为孵育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做准备,引领全院的科研方向。
此类平台以研究为主,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原始创新和转化研究。空间集中化,同时向全院和社会开放,提供技术、仪器、技术共享。
以中心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基础,提供技术及大型仪器设备支撑,以重点领域研究平台为龙头,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两个功能板块同时建设,互相支撑,均向全院开放,提供科研服务和合作。
2.2 完善硬件建设
2.2.1 仪器设备 大型仪器设备是医院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衡量医院科研条件和环境的重要指标,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物质保证。为了优化科研支撑硬件条件,医院应该充分整合医院平台已有仪器设备,归并各类大型公共仪器设备,按照功能集中使用,统一管理、保养和维修,避免低水平重复购置。同时调研功能平台的科研需求,申请专款购买必需的仪器设备,保障平台硬件支撑能力。对于高精尖、使用频率低的设备可借助合作单位,也可以探索租赁、设备公司或代理公司投放,甚至公司直接管理等模式。
2.2.2 科研及管理人才 长期以来,国内实验室建设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重设备轻人才,重仪器轻管理,忽略了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4]。合适的人才团队对科研平台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现有条件下,应该人尽其才,根据专职科研人员的专业和科研经历水平,加强培训,带动人才成长,提高科研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随着医院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需求的增长,尤其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即将实施,医院需要有计划性的引进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包括专家、技术员、仪器设备管理员等,也包括懂技术、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搭建科研、管理队伍,做好人才储备,引领医院科研发展。
2.3 完善软件建设
管理制度是管理之本,是实验室平台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本框架[5]。科研公共平台就像公共场所,管理过严,使用不方便;若过松,实验室秩序就有问题,实验仪器容易坏,实验室卫生差,物品损耗大[6]。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促使科研公共平台发挥更好、更高效的服务功能。
2.3.1 开放共享制度 随着国家财政对科研投入的增加,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提高。如何使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最大化,避免资源浪费、低效使用,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制度刻不容缓。
有偿服务使大型仪器设备具备造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以机养机,促进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的良性循环[7],提高科研平台开放共享仪器设备的意识和积极性。另外,可根据开放对象实施分层开放共享:医院公共平台,基础仪器设备多、公共服务性强,主要向院内各科室开放。院内预约方式可以借鉴计划预约和临时预约两种方式[8]。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具备高精尖仪器设备、专业性强,该院已经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在线共享服务系统,将在满足院内科研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该系统及时推送共享仪器信息和共享制度,吸引社会各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共享医院大型科研仪器,同时促进科研合作。
2.3.2 人员培训制度 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可以强化科研人员积极进步、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在平台中的指导作用。岗位培训可根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和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则由于人员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岗位类别等方面的不同,不宜进行多人次、大规模培训,而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做好培训测评工作,不断完善培训计划和制度,有助于培训进入良性循环[9]。该院根据实际需求情况,目前开展了针对技术员、学生等科研人员的常用实验技术系列讲座,面向院内中青年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CTSI临床试验设计精品课程,面向全院的前沿技术知识学术沙龙、科研项目指导讲座等培训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得到广大科研爱好者的踊跃参与和良好反馈。
2.3.3 年度考核制度 对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研公共平台年度考核可分为工作绩效考核和服务质量考核两部分。工作绩效考核分别从科研业绩、公共服务和自身学习成长3个方面进行考核;服务质量考核主要通过发放服务质量调查表了解科研平台为全院提供科研服务、科研指导的质量和学术影响[10]。
综上所述,科研水平是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使有限的科研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必须加快科研平台管理与建设的步伐。以中心实验室及相关功能平台为基础,以重点领域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作引领,建设集约化管理、开放式共享的多级科研平台体系是综合性医院科研发展的重要途径。
[1]韩耀明.新形势下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初探[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60):117.
[2]罗林枝,徐苓,姜英姿,等.北京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建立及意义[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3):151-152.
[3]王波龙,李志光,张雪静,等.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平台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2014,18(5):50-52.
[4]杨国平,陈敏生,王煜非,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公共实验平台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5):322-323,330.
[5]增伟,辛淑琴.中心实验室管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3(1):53-54.
[6]严志宇,孙冰.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提高公共实验平台利用效率[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4):237-238.
[7]廖琪,钱俊臻,严薇.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42):8-10.
[8]张静,周增桓,熊梦辉,等.构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J].医学信息学,2008,21(1):35-38.
[9] 鲍欣.浅析科研人员培训的途径[J].管理观察,2009(28):43-44.
[10]马国平,张永,刘菊英,等.综合医院科研公共平台绩效考核管理实践[J].现代医院,2012,12(11):131-132.
Discussion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General Hospital
LIU Yu-xia,WEI Yi-zhen,CHEN Xiao,JIN Ye,GUO Dan,WU Zhi-hong,HUANG Hui
Scientific Research Department,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Beijing,100730 China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s the significant bas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talents cultivation and academic exchange in general hospitals.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research platfor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in the hospital,this paper tries to focus on the discussion of how to maximiz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of the research platform.
General hospital;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R197.3
A
1672-5654(2017)10(b)-0186-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9.186
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青年基金”项目(管理方式对临床科研影响的探索研究,3332016009)。
刘玉霞(1985-),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黄辉(1968-),女,福建莆田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E-mail:huanghui2006@163.com。
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