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

2017-12-25哈顺通拉嘎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4期
关键词:反语回环余秋雨

◎哈顺通拉嘎

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

◎哈顺通拉嘎

在现当代散文的多元化格局中,余秋雨的散文格外引人注目。他将排比、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融合在一起,把他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命体验传达出来,令万千读者神醉情驰。余秋雨散文之所以有着如此的魅力主要在于他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在繁多的散文创作中尤其令人瞩目,他的散文似乎特别的清丽,典雅,厚重与精粹。他的散文语言言简意赅,字约意丰,他把排比、拟人、回环、反复这些修辞效果发挥到了极致。下面我们就以几种辞格的分析来诠释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

铺张扬丽,气势磅礴

余秋雨先生的多篇散文中都可以看出汉赋的遗风,极尽铺张扬丽之能事,他运用大量的排比来壮气势,增强语言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声乐旋律美。请看: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如此推衍,人生、世界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安,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沙原隐泉》)

四个“如此”构成一组排比句,“一湾”、“一静、“一景”、“一跌”概括隐泉的特点,“大漠”、“风沙”、“荒凉”、“高坡”则是对隐泉所处具体环境“沙原”的描绘,前后一对比,突出一个奇字,四个“给……以……”句式铺排,结合社会性的东西,对沙原隐泉进一步升华,接下来三个“才”字的排比表明了肯定和赞赏的态度。短短一段议论用了三组排比,节奏分明,一泻而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沙原隐泉这一奇景的惊叹和赞赏。

回环复沓,反复咏叹

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美还得益于反复、回环、顶真等辞格的运用。例如:

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沙原隐泉》)

这是反复的手法。“顶端”一词重复出现,构成形式上整齐的效果,层层推进,反复咏叹。实际上是概括了“顶端”四个方面的特点。“顶端”作为人生永恒的目标,永远位于行路者前方的目标,不断地接近却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此外,“千万人走过,还有千万人走”,“注定要不断上坡下坡,上坡下坡”,“一脚,再一脚”这些都是连续的反复。写人在沙漠中行走不懈攀登,不断跋涉,永无尽头。影射人生的历程,历史的长河永无止境。

……在回廊间回响,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柳候祠》)

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阳关雪》)

这两短话都使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一个是行走于视觉空旷之中,一个是行走于听觉死寂之中,用回环的语言辩证地描述了那种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位置上有规律地复现。造成一种富有变化的整齐美。

…… 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蕴藏又变做遗传 ……(《莫高窟》)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废墟》)

这两段话都使用顶真的手法,首尾蝉联,上递下接,层次清楚,语意连贯,上一代人的遗风变成下一代人的蕴藏,蕴藏又变成遗传,连续蕴藏,继续遗传。句句相扣的顶真手法正适合简洁清晰地阐明这种前后相继的关系。历史充满着悲剧,真正深沉的文学来源于悲剧,悲剧升华为悲壮,悲壮升华为崇高,废墟是历史的悲剧造成的一种具有悲壮意义的留存。坦然接纳废墟,它将走向崇高。“顶真的形式不仅使语言显得流畅,明快而且准确,周密地反映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

拟人形象,反语到位

余秋雨先生还大量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白发苏州,这是文章的名字。他以为苏州是古老的,是沧桑的,就像一位阅尽人世百态的老者一样,仪态安然,神情祥和。如:“于是苏州,背负着种种罪名,默默的端坐着,迎来送往,安分度日,却也不愿重整衣冠,去领受那份王气,反正已经老了,去追求那份追随之苦做甚?”

余秋雨还大量使用反语来表达他的感情,多数情况下,他使用反语都是在表达一种无奈的情感。

如:“农民做事就讲究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他达观的放下刷把”、“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了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认真”、“细细”、“干得不赖”、“才几下”,这些词语表面是在夸赞王道士,其实是对他那种愚昧,那种小农意识的痛心,农民式的认真将中国文化的瑰宝毁坏殆尽,他那里竟全然不知,还在“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还在“依依惜别,感谢司大人、贝大人的布施”。这个愚昧的旧中国农民哪里知道他葬送的是中国古代最光辉灿烂的文化,作者除了无奈,除了痛惜,还能再说什么

词语运用,匠心独具

余秋雨大量选用四字短语作为其散文的篇名。比如“白发苏州”、“江南小镇”、“老屋窗口”、“夜雨诗意”等。《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文镜秘府论》中说:“至于四言,最为平正,词章之内,在用宜多。”四音节的语段能够给人以稳定的感受,最能表现庄重平稳的风格。其实他更多的选用的还是形式较为活泼的三字短语作为其篇名,并且排列整饬中有变化。例如,“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以及“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形式上都是三字格,结构上都是偏正词组。“塔”、“窟”、“洞”、“雪”、“祠”、“堰”都是一种景观,而这六个篇名都是已有的景观的名称,而非作者臆造。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可以说是相当整齐的。可见余秋雨是“别有用心”的。此外,他总是喜欢用一些四字短语来结束一句话,或者把某些短语的词序颠倒。如:

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暗,神色孤伤。(《柳侯祠》)

余秋雨的散文在谴词、造句、炼句、结构、句法上都显示了他特有的一种奇妙智慧。他用灵动,飞扬的文字倾注着生命的赤诚和激情,为我们打开了生动的历史和文化画卷。

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反语回环余秋雨
余秋雨投其所好
透 月
新格赖斯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反语对比研究
〈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獨自閑行)〉풍부한 인간성과 본성의 지혜
论反语本质
学习“骑撑前回环”动作的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言语反语研究的语用学视角
基于RocketIO 高速串行回环通信的实现
儿童反语语用功能知觉浅述
《文化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