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转型升级角度的人力资源战略性调整探索
2017-12-25马祥坤蒙阴县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工作办公室
文/马祥坤,蒙阴县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工作办公室
基于经济转型升级角度的人力资源战略性调整探索
文/马祥坤,蒙阴县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工作办公室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应该加快教育改革的发展,建设人才强国,加快经济发展的方式,促进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切实为实现我国的“两个百年”战略目标而努力。在经济发展上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绿色增长,为此应该培养和发展更多的职业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转型升级;人力资源;战略调整
前言
我国的经济社会领域正在进行深刻地变革,应该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创新速度的加快,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目前人才市场的结构性越发凸显矛盾。所以,为了促进我国全面发展,就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培养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形成高素质人才,提高我国的人才资源优势,还可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 经济转型升级
所谓经济转型就是说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转变之间相互发生作用,从而促使经济发展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转型”既包括对制度的变迁,也包括发展。自从我国加入了WTO以后,中国经济走向了国际化,在国际化竞争和较量不断加剧的过程中,中国经济需要转型,逐渐形成了一种由新技术、新观念和新体制相结合的经济转型模式。
2 经济转型要以人才为支撑
在新的经济转型升级中,离不开广大的社会劳动力,现在更需要高科技的人才,以此来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获得发展和促进转型。目前社会的发展对经济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为更高的技术力量、更高的知识含量以及更强的综合能力。在这种时代发展背景下,就更加需要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健全的知识结构以及更高的智力、更丰富的想象力的人才,这已经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
3 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3.1 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就是希望可以通过高等教育系统地培养一批可以适应甚至超前满足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学生,可以为社会发展创造和传播更多的知识,能够将知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然而在目前我国的高校不论在专业设置方面还是教育体制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仍然注重专业学习,以系统学科作为主要的实施手段,学生在这种体制下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
3.2 政府培养人才的环境需要优化
目前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高科技的发展。政府应该将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国相互结合,做到统筹兼顾【2】。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来激励科技创新,要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提高高科技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促进我国的高科技发展产业。另外还要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创业环境。
3.3 企业用人“重使用、轻培养”
目前很多企业在用人方面普遍存在着重视人才使用,却忽略了人才培养的情况,这就加剧了人才的稀缺性,企业都在寻找合适的人才,却不知道培养适合企业本身的人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人才,因此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引进或是招聘经验丰富的人,还要注意对人才进行必要的培养。
4 人力资源战略性调整措施
经济转型升级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十分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也同样需要通过经济转型来提高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4.1 高校教育培养体系和开放教学
地方产业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相互联系的,要求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使人才可以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3】。根据不同地方的产业机构情况,对高校的专业进行调整,将学科专业和课程和各地的区域经济进行综合,加大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各地的经济发展。
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人才投身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设立相关的政策来吸引和引导高水平的教师投身实践教学,创造更过的实践机会,加强和国际的交流合作,培养创新型国家化人才。
4.2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在经济转型中,政治制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转型是进行大规模制度变迁的一个过程。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提供支持,结合各地人才的需求情况,正确引导高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和运行模式相结合起来,避免产学脱节情况的出现。
4.3 企业加强职业人才的培养
企业应该承担起培养职业人才的责任,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上来。一方面,要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营造重视人才,提倡创新的企业环境。另外,同各大高校以及科研院进行合作,为高校和科研院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成为吸纳高科技人才的“蓄水池”,企业也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高科技设备来培养职业人才。
5 结语
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新型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人力资源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建立更加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培养高科技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水平,还可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1]朱城,邹娟.经济转型升级视域下的人力资源战略性调整[J].兰州学刊,2011,(12):192-194.
[2]王文琴.经济转型升级视域下的人力资源战略性调整分析[J].中国经贸,2014,(12):92-93.
[3]谢林伶.探讨经济转型升级视域下的人力资源战略调整[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3):117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