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体经济稳健增长 金融改革亟待加快2017年二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2017-12-25

中国商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金融业制造业

实体经济稳健增长 金融改革亟待加快2017年二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二季度我国经济实现了稳健增长。一是GDP同比增长6.9%,金融业创3.2%历史最低增速,非金融业同比强劲增长7.2%;二是实体经济保持景气,6月工业增速大幅反弹至7.6%;三是内需表现好于预期,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8.6%,止跌企稳,6月消费同比增长11%,增速回升;四是进出口表现强劲,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1.6%,进口同比增长14.7%,远好于去年的水平;五是6月末M2增速下降至9.4%,M2/ GDP回落,经济增长对货币扩张的依赖有所下降;六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企稳回升,外储连续5个月回升。

我国经济当前仍面临着若干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一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背离,呈现金融强则实体弱,实体强则金融弱之怪象,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亟待提升;二是房地产、基建投资以及外需改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的主动力,制造业与民间投资有所回暖但仍处低位。

二季度GDP增长超预期

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了我国二季度及上半年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987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2987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06516亿元,增长7.7%。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经季节调整增长1.7%,相当于折年增长7.0%,较一季度显著加快。

分产业看,二季度,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8%,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4%,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工业同比增长6.6%。建筑业同比增长5.4%;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6%,较一季度放缓0.1个百分点,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是服务业放缓的主要原因。二季度,金融业同比增长3.2%,较一季度放缓1.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同比增长6.2%,较一季度放缓1.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增长7.1%,较一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9.6%,较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信息软件服务同比增长23%,较一季度加快3.9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同比增长9.3%,较一季度放缓0.9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7.2%,较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从整体上看,二季度的经济增长要明显好于预期的6.7%,表现出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首先,上半年GDP达到6.9%的增速,是在金融业加强监管,同业积极去杠杆的背景下完成的。从GDP分项看,二季度金融业增加值仅同比增长了3.2%,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自1992年开始)的历史最低增速,可见在金融业加强监管下“去杠杆风暴”的冲击力。二季度当季金融业占GDP的比重降至8.1%,较去年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对比之下,剔除金融业后的GDP同比增长达到7.2%,与一季度持平。而在2015年上半年金融业快速加杠杆时期(当时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一度达到18.8%),对应的剔除金融业后的GDP增速仅为6.1%。

第二,6.9%的GDP增速是在货币增速创下历史新低的背景下完成的。之前公布的6月末M2增速下降到9.4%,创下历史新低,对比去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7%时,对应的M2增速高达11.8%,表明我国产出增长对货币扩张的依赖性在下降。2016年末,中国M2余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08%,创下历史新高,经济增长对货币扩张的过度依赖曾一度引发担忧。不过,将季度数据经过年化处理后,目前M2余额占GDP的比重已下降至204%左右,为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第三,6.9%的GDP增速是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完成的。去年以来,随着一二线城市房价的不断上涨,中央与各地政府加大了房地产调控力度,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史上最严”调控政策,达到了空前的“限购、限售、限价、限地、限商”的“五限”力度。市场普遍预期2017年房地产将对经济产生显著拖累效应,从二季度来看,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创下一年半以来新低,与市场预期相符。

工业增速大幅反弹补库周期拉长

工业生产反弹,结构继续优化。6月的工业增加值由6.5%反弹至7.6%,回到今年3月的水平,大幅高于市场预期;经季调后的环比增速为0.81%,高于5月的0.55%,与3月的0.83%大致持平。三大门类表现为“一降两升”:采矿业同比下降0.1%,不如上月的0.5%;制造业同比增长8.0%,高于上月的6.9%,与3月的年内高点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3%,高于上月的6.4%。分行业看,6月,在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比上月增加了3个。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2.3%、12.0%和14.6%,分别较上月加快0.8个、0.9个和3.5个百分点,显示出了工业结构的继续优化。

实体经济表现良好。6月统计局制造业PMI由上月的51.2%反弹至51.7%,财新制造业PMI则由49.6%反弹至50.4%,再度站上荣枯线。其他数据也显示工业活动有所加快:6月发电量同比增长5.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5%,是今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服务业方面,统计局公布的6月服务业生产指数为8.3%,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0.5个百分点至54.9%;财新服务业PMI则意外回落1.2个百分点至51.6%。从总体来看,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仍然良好。

三个因素推动工业生产反弹。6月工业和PMI反弹的主要推动因素包括:一是外需保持强劲。6月PMI中的新出口订单反弹至52%的近5年最高水平,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7%,也显著高于上月的10.7%;二是内需比较稳健。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对冲了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前6个月投资增速并未失速,同时在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继续高于GDP增速以及消费升级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反弹;三是工业品利润仍旧保持高位。1月-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企业仍有扩大生产的动力。

本轮工业补库存周期或将拉长。在供给侧改革深化、环保政策收紧的影响下,6月以来的钢材、有色、煤炭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轮续涨行情,而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在6月的反弹也证明了经济的内生动力仍然较强。在供求两端的共同作用下,本轮库存回补周期预计会有所延长。不过,也要看到,由于PPI涨幅和企业利润增速自年初以来的连续回落,叠加二季度以来市场利率的抬升,企业面临的实际利率走高,库存投资的动力已经有所减弱,补库存阶段预计会在四季度接近尾声。

投资增速止跌企稳制造业投资成新动力

投资增速止跌企稳。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0605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与1-5月持平,高于市场的预期。从当月来看,6月投资完成76887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经季节调整后,6月环比增长0.73%,相当于折年后增长9.1%,也高于上月的8.9%。到位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带动了投资的总体企稳。从整体来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中略缓,是经济超预期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下半年,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土地储备与收费公路建设专项债券等政策将进一步稳定投资资金来源。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受工业投资拉动影响继续回升,一、三产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5%,增速比1月-5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增速比1-5月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3%,增速比1月-5月回落0.3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受益于工业产出上行与企业盈利好转,增速比1月-5月提高0.5个百分点至4.6%;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5%,增速比1月-5月继续回升0.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是制造业投资的重要支撑。在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1.1%,增速比1月-5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5%,增速比1月-5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从当月看,资金压力缓解带动6月投资增速回升,其中基建、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均出现改善,而服务业投资有所回落。6月当月,基建投资(全口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上月大幅回升4.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6月财政支出力度超预期及信贷高增带来的基建资金来源好转,这与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内贷款的大幅提升互相印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9%,增速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主要源于土地购置显著改善及资金来源增速止跌回升的带动;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二个月回升,主要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复苏带动外需回暖及企业盈利有所好转三大因素的提振;服务业(第三产业剔除基建投资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8%,比上月大幅回落5.1个百分点,这可能是由于资金流向基建、房地产与制造业带来的“挤出效应”。总体来看,基建、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三大支柱的当月增速全面回升,共同支撑6月投资总体增速企稳回升。

民间投资小幅回暖。1月-6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2%,增速比1月-5月回升0.4个百分点;6月当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提高1.6个百分点,已连续第二个月回升。1月-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0.7%,比1月-5月略低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暖,表明此前“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降低市场准入等政策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

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销售止跌回升

开发投资累计增速继续回落,但当月增速出现回升。1月-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8.5%,较1月-5月回落0.3个百分点;6月当月增速达7.9%,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从地产新开工、土地购置面积和房企到位资金来看,累计同比增速均出现反弹,尤其是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大幅提升3.5个百分点,带动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近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强化供给侧调控思路,有计划地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加之房地产成交回升激发了企业拿地的积极性,从而支撑了投资的反弹。

房地产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双双回暖。1月-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1%,增速比1月-5月回升1.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1.5%,增速回升2.9个百分点,均结束了此前几个月的持续下行态势。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商品房销售回暖态势尤为明显,西部地区销售增速略有提高,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增速则有所回落。中西部与东北地区销售增速仍处于高位,表明三四线楼市热销仍在持续,成为房地产销售的重要托底力量。

库存继续减少,去库存稳步推进。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577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1441万平方米,已连续第四个月减少,为2015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在因城施策的政策调控下,上半年去库存效果显著,一二线城市库存已处于低位,三四线城市库存加速消化。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以及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加快,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去库存工作将继续有序推进。

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小幅上升。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808亿元,同比增长11%,较5月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6月消费实际同比增长10%,较5月实际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上升主要是受汽车销售增速回升的影响,6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总额为3651亿元,同比增长9.8%,较5月增速提高2.8个百分点,拉动零售增长加快1.3个百分点。

网上零售增势强劲,升级类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是网上零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月-6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3747亿元,同比增长28.6%,较去年同期增速加快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升级类相关商品增速加快,6月,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增势较好,受油价持续下跌的影响,石油及制品增速有所回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方面,餐饮消费稳步增长,6月,餐饮收入达3254亿元,同比增长了11.9%,较上月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11%以上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增速进一步加快,6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4263亿元,同比增长12.9%,为近两年的最大增幅。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月-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较去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整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表明社会总需求与通胀表现较为一致,消费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由于消费增长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特征的因素,结构性调整对其影响有限,加之商务部及各地方政府促消费政策陆续发布,预计下半年消费增长速度会继续高于10%,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速度。

进出口表现强劲双双好于市场预期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913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2%;其中出口总额为10499亿美元,同比增长8.8%;进口总额为8634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实现贸易顺差1865亿美元,同比收窄22.3%。上半年,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对外贸易主要呈现出了以下特点:一是一般贸易比重提升;二是对欧盟、美国和东盟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全面回升;三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四是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增速较快;五是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六是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七是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环比上升,连续第8个月稳中向好。

6月份我国出口达1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月提高2.6个百分点,为2015年3月以来的次高增速,仅次于2017年3月(同比增长16.4%)。推动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包括:第一,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需求回暖,为我国对外出口持续向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较上年出现贬值,其中6月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80,较上年同期贬值3.26%,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第三,去年基数相对较低,2016年6月出口总值为1766亿美元,为近3年来同期最低点。

6月份进口153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2%,增速较上月加快2.4个百分点,连续第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推动进口超预期增长的原因包括:第一,我国内需表现强劲,6月我国制造业PMI为51.7%,为年内次高点,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从而带动进口需求改善;第二,我国正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通过“百日计划”增加来自美国的进口,并加快推动全国通关一体化进程,提高了进口的便利化水平,促进了贸易平衡的发展和国内产业加快升级;第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16年6月进口仅为1312亿美元,为近6年来同期的最低值。

6月贸易顺差的428亿美元,同比收窄5.68%,继续向贸易平衡的方向调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利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及我国对外贸易回稳向好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扩大先进设备与关键零部件及能源原材料进口,促进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业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PYRAMID PAINS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PYRAMID PAINS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