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2017-12-25史倩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存贷款利息收入市场化

文/史倩,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

1 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和利率市场化含义

1.1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到制度的约束,在利息上主要体现为利息收入所占的比重较高,然而,非利息收入却偏低。概括来讲,现如今,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凭借原有的存贷款业务来获得利息差。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信银行的利息收入和经营收入比例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甚至突破了百分之七十。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就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并且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却更高,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十家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息收入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然而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产生的利息在利息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1.2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主要指市场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着金融组织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程度。也就是金融组织具有决策利率的权利,最后构建一套基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作为载体以及金融组织的存贷款利率由市场供求而决定的市场利率机制与利率产生体系。现阶段,国外的发达国家基本均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我们国家的大部分货币与债券市场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下步要实现的目标体现为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实现[1]。

2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2.1 利率市场化原理

利率市场化原理主要以金融约束和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美国某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在相关书籍中指出,造成发展中国家出现金融约束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信贷分配的不确定性和实际利率水平较低,此种现象导致了价格方面的歧视与市场割裂,从而对资金分配的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也属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其他学者提出,金融深化可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约束则减少了金融资产的总量,储蓄率降低,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实施以放松利率管制为主的金融自由化方案。最终,利率市场化的储蓄、投资以及金融深化效应必然会推动经济的增长。国外发达国家、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涌现的工业化国家,多数均在利率自由化阶段出现了不同规模的金融危机。基于此,相关学者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承认了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具有有限的监管水平,建议其实施利率管制,人为压低利率,从而能够避免产生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确保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相关人士又指出,要想确保金融抑制的正常实施,就一定要在相应的金融环境下进行,也就是使国内处于低通货膨胀的状态,保证利率的实际水平达到可预测性,而且还要为正。事实上,金融抑制就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金融深化理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进而促进利率市场化理论的不断发展[2]。

2.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自从1996年,我们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才刚刚向实质性步伐迈进。之前,在利率管理机制上也获取了较好的改革效果,并且在利率市场化上进行了探究。同年六月,同业拆借利率开始放开,并实现了市场化,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开始实施。

实施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的总体设计就是先使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实现市场化,然后再将存款和贷款的利率放开。市场利率由中央银行来间接调控,从而达到市场决定金融组织存、贷款利率程度大小的目的,将其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并确保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的影响

3.1 对商业银行收入结构造成的影响

现如今,在我国银行的整体收入中,以往的利息收入仍旧占据着最高的比重。在利率市场化发生变革前,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利率程度由中国人民银行来决定,相对来说,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程度,这应该归因于严格的控制。我国商业银行在不开展其它业务的前提下就可以获取到较高的收入。此项政策确保了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主导地位,在我国银行的整体收入中净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处于较高的水平,属于商业银行的主要构成部分,然而,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却始终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相关数据表明,在整体收入中,我国重点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基本在11.77%到30.41%的范围内。其中,非利息收入所占比例最低的是宁波银行,仅为11.77%,最高的为中国银行,所占比为30.41%。

在业务收入中,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重不高,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整体上来看,此比例呈现着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中包括十三家商业银行,其非利息收入在整体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均比2008年有所提高。并且中国农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所占比例在十六家银行中占据着最高的比例,而中国银行的占比始终保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在十六家商业银行中名列前茅。我国存款和贷款利率水平逐渐放开的同时,商业银行的收入形式也随之进行了改革。在整体收入中,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另外,在整体收入中,利用原有的存、贷款业务获取的经济收益所占的比例开始不断降低。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逐渐进行改革的同时,也影响到了银行的收入形式,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影响[3]。

3.2 对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造成的影响

在管制利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受控于中央银行。而且对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之后,市场直接控制利率,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具有自主定价利率的权利。为了增加客户并提高存款额度,商业银行一定会采取提升存款利率水平的手段,目的是在存款市场内部吸纳大量的资金。因此,相对来说,存款利率水平要比利率管制阶段有所提高。另外,在贷款市场中,各个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到高质量的贷款客户,必然会在价格方面产生激烈的竞争,因此,贷款利率也一定会随之降低,从而会对银行的业务收入与净收入水平造成影响。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从2007年一直到2013年这六年间均处于下降的态势。2007年,十六家商业银行的平均存贷款利差是2.68%,然而在2013年却降到了2.3%。由此可见,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我国商业银行会受到存贷款利差逐渐降低的威胁,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3 对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造成的影响

在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的作用就是把资金输送给需求方,扮演着中介者的角色。而且因为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改革,大规模高质量客户的“金融脱媒”会吗 慢慢显现出来。另外,由于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健全的金融市场,新型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和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造成影响。除此之外,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飞速发展,很多资金开始不需要利用商业银行就能够直接从供给方传送给需求方。据统计,2014年年末,我们国家新增加的社会融资规模达到了一万六千多亿元,本外币贷款额为七千五百多亿元,委托贷款额为四千五百多亿元,信托贷款额为二千多亿元,企业债券是七百六十亿元,非金融组织境内股票融资是六百五十多亿元。并且本外币贷款规模在新增加的社会融资规模中所占的比例仅仅为46%。此外,各种性质的企业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也开始纷纷开展信用中介服务。有些资金由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未能进入商业银行,而是流向了别处,进而不仅减少了银行存款,而且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关数据还表明,从2007年至今,我国非银行机构的社会融资所占比例凸显出了上升的趋势,到2013年末,此数据基本达到了48.6%。而且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的同时,也降低了商业银行所起到的中介作用。然而,“金融脱媒”既对银行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影响[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利率市场化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利率市场化一定会继续进行改革。基于此,各个银行均应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并对市场进行准确定位,确定到底是在价格方面还是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客户之间形成稳定的关系。除此之外,银行还需要不断创新业务空间,以此来满足客户提出的各方面要求,从而有利于获取到较多的收益。

[1]唐冕.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高枫.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3]罗颢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18):120-122.

[4]李素芬. 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 商业文化月刊, 2014(20):130-132.

猜你喜欢

存贷款利息收入市场化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P2P网贷对银行信贷利息多重效应分析
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基层银行定价管理的思考
广西JG集团绩效考核现状及评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新时代下财税体制改革对金融企业的影响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
企业间资金往来的涉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