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2017-12-25马玉静山东协和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能力

文/马玉静,山东协和学院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合理的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现阶段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2.1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尚未完善,其系统性有待提升

目前各高校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综合改革、学科建设、内涵提升、知名度提高、科研创新等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不够,尚未形定成熟、系统、全面、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目前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及定位不够清晰,为了毕业生就业率的数字“好看”,更多是把精力集中于就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则因“投入多、成效慢”而受到冷落。创新创业教育大都是各高校依托就业指导部门开展零散、有限的教育活动,并没有做到依据本校及二级学院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构思成熟、系统完整、机制健全、规范严谨的教育模式,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果欠佳。

2.2 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实践环节欠缺

创新创业教育要抓实践环节,高校要加大投入,为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政校合作、校企合作,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宽渠道,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增知识、积经验、长才干。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大都以理论授课为主,辅之以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设计书制作、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等形式,以及项目孵化、创业苗圃、创业竞赛、企业实训等多种途径,学生的实践环节较薄弱。受师资力量、资金保障、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部分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高校也停留在较浅层次,学生参与度较低,教育实效受到影响。创新创业实践是课程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克服困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创新创业教育人员配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师资的配备情况,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专业教师队伍。根据有关统计,目前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授课工作的高校教师主要是来自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金融学院等从事金融、财政、经济、商务、工商、营销、人力资源、电商、税法等方面授课工作的专业教师,还有部分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相关工作的教师兼任。上述教师往往很少有创新创业领域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培训的经历,缺乏对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全面掌握,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理论知识也很难有系统性,学生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路径

3.1 加强并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很多创业者都是在自己专业基础上加以改进发明新产品、新技术才成功的。所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实践应围绕专业制定,根据不同专业制定对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设置创业创新课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引导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主动了解创新创业知识内涵,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养和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不同阶段学生的层级教育。

3.2 丰富载体,搭建平台,拓展内涵

引进、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在线课程、通识共享课程和基础示范课程,构建合理的“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新模式,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实验班、创新实践实验班建设,以实验班为旗帜,做好示范引领。继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导师与专业导师相联合、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完善“珍珠链式”(课堂学习—创意生产—实践锻炼—项目孵化—市场运行)创业项目孵化体系和“品”字型创新创业活动体系(创意风暴轮—创业沙龙会—创客嘉年华)。强化“校地联动”,充分利用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促进大学生计划项目落地生根。深入推进“创业百千万工程”,成立“创业共享基金会”,抓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的管理。凝聚力量,以创新创业型社团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支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鼓励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进一步活跃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培结合,提升能力

针对目前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高校不仅要思想重视,同时要及时补充师资力量,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在积极引进教师的同时注意人才培育,有计划地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为其提供有关创新创业领域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的机会,让其不断丰富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聘请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或者创业经历,可以为学生开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创新创业课程和讲座,并为专职教师进行短期的企业实践提供实训平台。引培结合,打造专兼职结合、理论与实践互补的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4 结束语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创新变革,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通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优势去突破和创新,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胡顺仁,贺伟凇,李双,梁快,赵红.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2:17.

[2]焦东良.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J].中国培训,2016,04:125.

[3]陈红兵,赵丽娅,卢进登.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15:7-9.

[4]刘彩云,黄李琳.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2-3.

[5]董亮,罗明明,涂小东.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09:43-44.

猜你喜欢

大学生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