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2017-12-24徐凤霞
徐凤霞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南通 226001
急诊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徐凤霞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南通 226001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2015年1—12月未对急诊科护理实施风险管理时作为对照组,从2016年1—12月,急诊可护理实施风险管理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急诊科护理,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案如下:健全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强化风险意识、急救用药与仪器强化管理、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结果观察组实施急诊科风险护理管理发生护理缺陷1例(0.83%),对照组为7例(5.83%),观察组发生率低(P<0.05);而急诊科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6.12±2.09)分、急诊科抢救物品情况完好98.33%、患者家属满意度99.17%,对照组分别(91.08±3.17)分、93.33%、94.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认识急诊科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开展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保证抢救物品情况完好、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提升护理护理质量评分,保证急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患者家属满意度也随之增加,值得临床应用。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护理缺陷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护理治疗期间,因受不同因素导致伤害而可能引发的不安全事件,常常表现为不确定性、复杂性及风险性征[1],医院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科室,医院整个急诊急救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作为医院服务窗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着医院的外在形象和医疗服务的信誉,职责重大,其医疗护理主要面临的是病情复杂且多变、病情急且重,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各类疾病患者,以及因意外灾害事故受伤的突发性伤员,具有较高风险性。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水平也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对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更新和改进急诊科护理模式势在必行,在临床中需要给予重视[2]。该文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急诊患者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1—12月未对急诊科护理实施风险管理时作为对照组,选取12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5.00%(66/120),女45.00%(54/120),年龄为 19~95 岁,平均年龄为(59.45±10.37),疾病构成包括心脑血管疾病48例(40.00%)、消化系统疾30例(25.00%)、呼吸系统疾病 30例(25.00%)、其他12例(10.00%);急诊科护士10名,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为(28.25±2.26)岁。从2016年1—12月,急诊科护理实施风险管理之后(观察组),再次抽取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男 58.33%(70/120),女 41.67%(50/120),疾病构成包括心脑血管系统50例(41.67%)、消化系32例(26.67%)、呼吸系 28例(23.33%)、其他 10例(8.33%);10名急诊科护士,年龄 19~39 岁,平均(29.07±2.30)岁。 两组护士及患者相关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案如下。
1.2.1 健全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 结合急诊科特点,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措施,规范护理工作中的各种护理技术和护理流程,针对护理风险进行必要的补救和防御措施,促进护理工作程序化进行。
1.2.2 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技术培训 建立起急诊科护理工作考核制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察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定期进行护理知识学习,提高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以及护理协作能力。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参加正确使用急救药品及急救设备(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静脉留置针等)的正确操作方式等相关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正确掌握应用,提升新技术操作能力。
1.2.3 强化风险意识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注意在护理过程中用合法手段和合法程序保障患者和自己的法律权益。
1.2.4 急救用药与仪器强化管理 对于急救的物品、仪器、设备等故好相应的管理操作,制定仪器操作流程表和使用保养手续登记制度,设置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管理,定期开展保养和清洁工作,加以准确记录;还应登记取货、归还记录,每天检查盘点仪器使用情况;护理人员在交班过程中对其做好清点和检查处理,保证医护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后及时加以上报进行维修,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1.2.5 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和效果反馈,随机抽护理人员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探讨并提出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不断促进管理体系完善。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缺陷;②抢救物品情况完好;③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消毒隔离、违规操作、基础护理及护理文书等方面),总分100;④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分别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实施急诊科风险护理管理发生护理缺陷1例(0.83%),对照组为 7 例(5.83%),观察组发生率低(P<0.05);而急诊科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6.12±2.09)分、急诊科抢救物品情况完好98.33%、患者家属满意度99.17%,对照组分别(91.08±3.17)分、93.33%、94.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不同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中应用效果比较[n(%)]
3 讨论
急诊科素来是护理事故多发科室,这主要是因为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和工作现状带来大量的安全风险,同时患者医疗护理知识水平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体原因包括:①护理技术因素。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急诊科护理技术的提升,新型仪器和新型的操作技术增加了护理工作的操作难度,部分护理人员未接受严格的护理技术训练,加大护理风险[3]。②法律因素。医疗纠纷的处理能力较差,没有在医疗护理中强调护理和接受护理的法律责任,激化了紧张的医患关系[4],急诊科是对急性患者、突发事故患者和重症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场所,最容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强调其中的法律责任极有必要[5]。③急救设施设备因素。急诊科急诊设施设备代表着急诊科的急救水平,是影响急救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设备经常出现故障,零件老化,辅助急救的准确度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人员对护理措施的判断[6]。④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7],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力度不够,人事管理制度欠缺,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医疗纠纷责任追问制度不标准[8]。
对此种状况,该文观察组积极主动采取措施,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整治对策,加大安全事故防范力度,促进急诊科护理工作在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制度严格指导下进行,控制护理风险和各种潜在安全隐患,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9]。通过对该院急诊科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整理和原因探究,并在此基础生提出可行性强的应对策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技术培训、强化风险意识、急救相关设备仪器安全管理、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实施急诊科风险护理管理护理缺陷低,而急诊科抢救物品情况完好、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高(P<0.05)。
综上所述,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高[10],且大部分医疗活动均由护理人员完成,如果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极易导致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1]。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全科护士护理风险意识及技术操作水平,有效降低急诊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意外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使用。
[1]刘颖.风险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8):2193-2195.
[2]赵映霞,刘永.风险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内科中的实施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87-88.
[3]闫红丽,张玲.急诊护理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7):683-684.
[4]张聪美,梁妙丽,余雅丽.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的应用与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3):81-82.
[5]谢瑞云,郭桂红,谢文莉,等.提高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83-885.
[6]徐小英.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医院急诊内科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实用[J].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27):168-170.
[7]陈绮坚,孟金凤,赵华宇.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3(1):108-109.
[8]吴丹,兰熔莉,付文娟.护理风险管理用于急诊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3):100-101.
[9]陈涛.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5,21(14):268.
[10]冯慧.风险管理在脑血管危重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7):3948-3951.
[11]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23-224.
Evaluation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XU Feng-xia
Department of Emergency,Nantong Sixth People’s Hospital,Nantong,Jiangsu Province,226001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such as improving the nursing regulations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enhancing the technical training of nursing staff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intensifying the risk awareness,emergency medication and instrumental enhancement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ing the nursing quality monitoring group.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nursing de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 case vs 7 cases)(0.83%vs 5.83%)(P<0.05),and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perfect rate of emergency articles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patients’fami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96.12±2.09)points,98.33%,99.17%and(91.08±3.17)points,93.33%,94.17%(P<0.05).ConclusionThe accurate awareness of nursing safety risk factors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ensure the perfect rescue article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defect,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ensure thenursing safety in the emergency nursing course and also increase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family,and it is worth applicatio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Nursing risk;Management model;Nursing defect
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7)11(c)-009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33.097
徐凤霞(1981-),女,江苏南通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急诊护理。
2017-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