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糊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2017-12-24张秋蓉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言传模糊性伊人

文/张秋蓉,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模糊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文/张秋蓉,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学科内容带有模糊性的特点,与之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适当使用模糊语言。这种情况,主要在教学内容是文学艺术作品时最常见。这是因为,文学形象具有可言传、又不全可言传的微妙复杂的意蕴,它是一种带有模糊性的意蕴。

模糊语言;教学;妙用

1 当代教学中现代模糊语言的运用

随着现代模糊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已逐步地认识到,模糊性是思维的自然属性,自然也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它与语言的明确性一样,都是语义本质属性的一种表现。为此在教学中,要追求教学语言信息的最佳效能,教师常常是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过分的、不适当的明确往往是教学语言烦琐冗长,平淡无味,不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教学语言的简略、含蓄,使之有主有次,有明有暗,有吸引力,教师恰当的运用模糊语言是十分有必要的。

2 模糊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模糊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二种情况。

2.1 适当使用模糊语言

第一种情况是,教学学科内容带有模糊性的特点,与之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适当使用模糊语言。这种情况,主要在教学内容是文学艺术作品时最常见。这是因为,文学形象具有可言传、又不全可言传的微妙复杂的意蕴,它是一种带有模糊性的意蕴。它常成于像、感于目、会于心,它与欣赏者之间的交流,常常是一种心灵的感应,一种感情的共鸣。在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其意蕴,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全部心理潜能加以补充、想象和体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避免用过于切实的语言描述胶住学生的想象,而应该巧妙地运用暗示性的模糊语言让学生的想象翅膀飞翔起来,使学生深切的体验到那种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亦此亦彼的朦胧的审美意象。臂如《诗经 . 兼葭》中写到:“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写的是怀人之情。但诗中的意象是模糊的。所谓的“伊人”是谁?是贤人,还是恋人?是男子,还是女子?诗中并未明确交代。再就是诗人对“伊人”是现实的寻找还是精神上的追求……这些也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在教学中,这一切都不必明确交待,不必苛求学生理解或翻译成句法连贯、意义单一明确的句子。教师只要含而不漏地运用模糊语言,略加轻轻的、淡淡的暗示,就能以模糊语言独有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特性带给学生充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和余地。如有位教师对这首诗这样讲述道:“伊人”在诗人心目中,是那么富有魅力,她若隐若现,时明时暗,渴望而又不可及,以至于在诗人看来,“伊人”似乎“在水一方”,又似乎“在水中央”,诗人好像能够接近她,又似乎永远达不到她……(这段话里教师用了两个“似乎”,讲的是“伊人在水一方”与“在水中央”两种可能,由于没有确定,因而有模糊性。另外两个“好像”的情况也与此相同)。这位教师这么生动地一讲述,往往就容易开启学生心理想象之门,引导学生在这朦胧、模糊的意象中深深地体验到一种上下求索的执著、艰辛、感伤和幸福的诗情。这样,虽然教师的语言是带模糊性的,但由此传递的审美信息,较之教学语言的直接铺叙要丰富得多,生动得多,也正符合文学欣赏体验的特性,更有效的达到文艺课的教学目的。

2.2 早教学过程中应该恰当的运用模糊语言

第二种情况是,教学学科本身不带模糊性,但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早教学过程中应该恰当的运用模糊语言。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师教学语言只要在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合乎规范即可,强调的是语音的准确性、语词的标准性、语法的规范性。这种认识当然有他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现代模糊语言理论的观点看,仅仅强调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某些情况下是当的运用模糊语言也是语义明确性的必然的、必要的补充。也就是说,在语言实践中,语言的模糊性往往能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正如J.A.Goguen所说:“描述的确切性并不是坏事,相反,倒是件好事,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递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复杂的事物做出高效率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不确切性有利于提高效率。”Goguen讲的很好,的确,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往往能带来语言表达中的灵活性,多样性,暗示性,能给接受者提供想象和在创造性的无限可能性。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定能够使教学简洁利落、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引人入胜,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想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3 结束语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教师上课之前或课后,常常会简略的概述本单元、本课的大意,有时是简介,有时是纲要,有时是摘要,这样的叙述很简略。因而有时也模糊些,但包含的有效信息却更丰富。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在有些方面需要交代清楚、明确,但在谁回答、何时回答、怎样回答的问题上,有时往往还应模糊一点反而更换。譬如,叫学生思考某一问题后作答,教师常说:“请认真思考一下吧!” “考虑好了的同学请回答;谁先考虑好,请回答;谁先考虑好,谁先回答。”这样,往往更有利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如果对象定死,时间定死,效果反而差些。在作文讲评时,教师也常说:“这次作文绝大多数同学做得较好。”或说:“少数同学相当差。”“绝大多数”、“少数”、“较好”、“相当”,这些都是尽量接近被反映对象的模糊判断语言,但它的作用比用精确的数学形式(比如43人或13人)有时要强,这正如美国数学家L.A.乍得所说:“在人的感知、辨识、推理、决策以及抽象的过程中,模糊性简真是一种天惠,人的大脑能安之若素地加以接受、贮存、处理模糊信息,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计算机就没有这样的能力”。

【1】刘美贞 王书波 《现代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白山出版社2016

【2】吉喆 张睿 《新语言学概论》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6

猜你喜欢

言传模糊性伊人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伊人时尚
伊人时尚
浅析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意会”当先,“言传”诗词精髓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三面伊人
从修辞学角度看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
模糊性词语在修辞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