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
2017-12-24白品天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文/白品天,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简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
文/白品天,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最近几十年间,经济学家们突破了标准新古典竞争理论,探索了诸如市场非均衡性质、现代选择理论,并重新评价了管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现代微观经济学仍是以静态新古典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但是在此基础之上,很多斯的分析、新的见解被充实进来,使得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更广,研究内容更接近于真实的经济运行情况,研究成果对于现实经济有更强的解释能力--从而也更具生命力。
微观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慢慢从经济领域的市场消息、消费者转变为了非经济领域范围的几乎所有的人类行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有必要在了解它的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
一个耳熟能详的答案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然而,下面这个更为完整的答案,则将微观经济学大部分的主干内容涵盖其中: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在基于价格机制的市场中,理性行为主体,在不同的市场、信息结构中,以最大化自身效用或利润为目的,做出的行为及带来的结果——价格、产量,亦即稀缺资源的配置。
现代微观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抽象和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本质区别。但是,二者在经济运行方面又具有共性。它们辩证接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成分、认识把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可以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长、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短,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它的广泛流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理论的热情和能力;它的成功普及,见证了思想解放后的中国创造增长奇迹的伟大实践。它是优秀的中级经济学,既深刻理解了现代经济学,又牢牢把握了主流和前沿,可以帮助人们准确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也可以此为基础来研修高级课程和其他学科,攻读学术文献,也可以凭借它来弄清经济政策和形势,做好实际工作。
首先,在众多的现代经济学说中,紧紧抓住了新古典经济学这个主流,并将它作为的主体详细展开。从逻辑上说,新古典经济学始于亚当•斯密不见的手的假说,而终于阿罗和德布鲁对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的精巧证明。从历史上说,新古典经济学先通过马歇尔和瓦尔拉斯,分别用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方法,对古典的生产成本的价值决定观与边际主义的主观效用价值观进行了划时代意义的综合,又经过萨缪尔森,用最大化和均衡的分析工具,在方法和数学表述上为自己奠定分析基础。因此,一个科学的体系必须要能够扬弃旧知识,接受新知识。越是宽容、能接纳的体系,越有生命力,也越有征服力。独断不是科学态度。新古典经济学体系庞大,它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它能在中级水平上,系统而不是破碎、准确而不是含糊、推演而不是武断地将这个理论的全部精华生地展现出来。当你见到像“边际替代率的含义”这样的文字的时候,你就会深深了解,这的确是来自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和对理论的透彻理解。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再比如,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次贷危机是二零零八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次级贷款原本是间接融资市场的交易,主要风险在商业银行。次贷证券化把风险转移到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市场的金融衍生品以及投资银行的杠杆操作。同时呢,投资银行无视次贷蕴含的巨大风险,将其资产化为高信用级别的次级债券;美联储连续加息,也是极大增添了住房抵押贷款人的还款负担,使房贷违约率上升;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房价持续下跌,次贷市场的风险逐渐暴露,导致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悲观、市场流动性枯竭,冲击整个资金链。
同时,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构成和发展趋势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但是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前,也曾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维和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如何发财致富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探讨,并在着重关注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大力宣传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维护和统筹。仅仅这样做才可以反映出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扮演好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
2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线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具体来讲,第一阶段是重商主义盛行的时代,大概在14,15世纪萌芽,兴盛于16、17世纪,没落于18世纪。重商主义的经济学家围绕货币财富这一核心,针对进出口贸易、外汇管制以及产业政策等进行具体分析。第二阶段自由放任:18世纪,产业革命的兴起使得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确立,亚当斯密《国富论》问世,自由放任理论盛行起来。从个人理性、市场自动调节的角度出发,强调市场作用和反政府干预。第三阶段凯恩斯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世纪经济危机下迅猛发展的。主要观点:突破传统就业均衡理论,承认资本主义的不完美性。否认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提出有效需求不足。同时第四阶段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各国经济“滞涨”问题的出现给新自由主义的复兴一次绝佳机会。主要观点:个人主义价值导向,主要是强调个人的权利。尤其推崇市场机制,强烈否认政府干预,极力主张私有制,明确反对公有制。第五阶段新凯恩斯主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理性预期,和不完全的竞争市场,经济主人最大化原则为根本理论假设,提出相关理论观点。
现代微观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论是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近年来更是增加了对国家、政府和市场三者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与我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相符合。由此可见,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正好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1]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徘徊与发展[J]. 石奇,尹伯成. 经济学动态. 2002(05)
[2]发展经济的非经济因素与政府作用[J]. 张培刚. 管理与财富. 2001(08)
[3]简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J]. 张培刚,张建华,方齐云.当代财经. 1998(01)
[4]发展经济学的一部力作——评《发展经济学新探》[J]. 张培刚. 湖北社会科学. 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