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研究

2017-12-24王雷雷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利率

文/王雷雷

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研究

文/王雷雷

我们一般认为,利率水平改变和利率结构调整都属于利率调整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经济转轨这一特殊时期,利率调整过程中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够简单地把利率调整视为一项短期性的经济决策,而应该站在宏观经济运行的高度来看待利率调整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利率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接着,阐释了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最后,提出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利率结构;经济结构;城镇化

1 利率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的不断推进,利率调整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建立现代利率体系不但可以平衡短期宏观经济的运行,还可以从宏观上改革经济调控的方式,根据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对利率做出调整。

1.1 利率水平与社会平均资金利税率、通货膨胀率水平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一般会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利率水平。利率水平高于通胀率时称为“正利率水平”,反之成为“负利率水平”。调节利率水平的主要目的和依据就是保持正利率水平。如果再把社会在生产循环因素考虑进来的话,社会平均资金利税率对于利率水平的衡量也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利率水平应该低于社会平均资金利税水平。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经常会看到,利率水平比通胀率低,但是却又高于社会平均资金利税率。

1.2 利率调整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周期

一般来说,我国利率政策从颁布到产生作用大概会有一年半左右的时滞期限。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同样具有间接性和时间滞后性,因此,如果利率调整可以超前于宏观经济运行,其调节效果将会更好。

利率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当中,其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延长经济繁荣期,同时算短经济衰退期,缩小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认为政府在进行利率调节时应该减小调节幅度、提高灵活性,尽可能超前性地进行调整。

1.3 利率调整与货币政策的松紧组合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限制,使得利率调整和货币政策的结合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遵循简单易行的规律。在关于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整这个方面,我们尽可能将货币政策和利率调整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作用。

1.4 利率调整与利率结构的优化

通常我们所说的利率结构包括期限结构、市场结构、资产结构、层次结构等。因此,在考虑利率调整的目标时,我们就不能单纯考虑宏观经济的平衡,利率结构是否得到优化也同样重要。

1.4.1 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金融资产的长短不同的资产期限的排序。通过期限结构的优化可以使长短期资金供求同时达到均衡。我国目前长期资金贷款利率和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的差异远小于正常水平。

1.4.2 利率的市场结构

通过调节利率市场结构,即调节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利率的关系,不但可以促进资金融通,还有利于更好地运用利率杠杆的作用。

1.4.3 利率的资产结构

不同金融资产具有不同的利率联系和比例,他们共同构成了利率的资产结构。利率的资产结构应该全面反映各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

1.4.4 利率的层次结构

利率层次结构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利率共同组成的,其中包括央行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等。如果央行制定利率时使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高于同业拆借的利率,那么对于优化利率层次结构会产生非常良好的作用。

1.5 利率调整与利率改革

一般我们认为,利率调整主要从短期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产生作用,而利率改革是逐步改革当前利率体系、在长期阶段作用的一种手段,因而更具有市场化特性。

利率调整和利率改革应该结合起来,以长期性改革目标作指导,以短期性调整作为手段。当前,我国利率改革和调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不断进行的利率调整确定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用基准利率的调整引导存贷利率的调整;(2)把握通胀的变化、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变化、企业资金利润率的变化等,根据这些市场情况对利率水平进行实时的、灵活的小幅度调整;(3)减少利率种类,使利率结构更加明确清晰。

2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现状呈现出如下特点:产业结构总体格局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城乡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偏低。

2.1 产业结构总体格局不合理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总体格局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三大产业之间发展不够协调;三大产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不够科学和完善;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低下。

2.1.1 三大产业之间发展不够协调

农业一直以来都被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彻底的改变。工业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性的失衡。服务业相对前二者来说发展较为滞后。

2.1.2 三大产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有些从国外引进的产业与国内产业之间联系不紧密。国内产业之间互相交互影响不够。还有是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2.1.3 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不够科学和完善

目前,在我国产品结构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无论经济过热或者市场疲软时期,行业内产品都存在长期积压或者短缺的情况。

2.1.4 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低下

就我国目前来看,以劳动力为代表的生产要素难以实现自由流动,所导致的问题就是产业机构转换能力低下,生产系统运行效率低,成果小。

2.2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

从整体来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也逐渐拉大,地区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也愈加明显。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很显然对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都将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

2.3 城乡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偏低

首先是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大。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消费差距的拉大,2001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达到5309元,而农村居民只有1741元,相差3.05倍。其次是我国城镇化率指数低。过低的城镇化水平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都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对于社会的稳定也不是一个好的因素。

3 经济结构的调整

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而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指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各种成分和产业形势及其相互关系的调整。

3.1 调整产业结构,应对经济全球化

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占据着主导作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其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结构的优化是调整目标的两个方面。

3.1.1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格局,加快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立国之本。在当前情况下,只有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才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农业结构调整了,农产品难卖、价低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了,才有可能发挥农业的相对优势,迎接农业全球化的浪潮;农业结构调整了,农民增加收入的领域才能得到拓宽,而农民收入的增加将会直接拉动工业经济的消费,进而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3.1.2 优化工业结构,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工业结构作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工业内部各部分的构成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结关系。具体包括工业经济类型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等。要想提升工业整体实力,就必须从工业结构入手。工业增长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必须要倚靠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速的工业结构升级可以支持工业高速持续增长。我们认为,如果工业增长速度合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以更有效地推动工业结构升级:

第一,加快突进工业技术层面的发展,用技术带动工业机构的升级,进而推动装备工业的发展。装备工业对于工业结构升级来说极为重要,因此,在合适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装备工业领域的投资和产出比重,控制和缩减消费品工业的增长。

第二,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推动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调整,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利用市场化工具来调节工业结构升级。

第三,在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同时,还要促进集体工业和个体工业的发展。扩大集体工业和个体工业的经济规模,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革,发展股份制经济;还可以依托于城市大工业的发展,使其发展成为大工业企业的配套厂家。

3.1.3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第三产业经济结构

第一,要采取适当手段,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好产业内部产痛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第二,要协调好市场化和非市场化服务之间的关系。第三,减小产业结构二元性造成的影响,为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清除障碍。第四,提高服务企业的服务素质和经营效率,可以采取诸如引入竞争机制等手段。

3.2 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应对经济全球化

3.2.1 区域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域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同构化,投资和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复和浪费的问题;区域之间合作程度不够高,没有发挥整体优势;区域发展速度和质量失控。下面,将结合这些问题的实际情况予以阐述。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区域之间的差距是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我国经济结构的平衡将会被打破,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将会受到巨大影响。

第二,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同构化,投资和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复和浪费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区域间趋同问题逐渐引起国家的重视,其原因在于一些区域过于片面地追求高速度和高产值,采取了不适当的发展策略,造成了投资效率低下和巨大的资源浪费。

第三,区域之间合作程度不够高,没有发挥整体优势。在打破旧的区域分工格局之后,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程度显著降低,区域比较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经济运行效率也极为低下。

第四,区域发展速度和质量失控。区域发展应该严格按照宏观调控体系来进行,但是我国目前宏观体系还未健全,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失控现象。

3.2.2 正确处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从我国当前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必须协调西部开发和东部以及中部的经济发展。既要稳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同时,这一战略的实施又绝不应该影响到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健康发展。我们希望看到的一种局面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全国总体发展战略之间形成平衡,中西部地区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在这个基础上,西部地区结构调整的重点问题如下:第一,提高西部产业结构水平,将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第二,利用地方特色,发展特色经济;第三,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一步调整城乡结构;第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刺激整体市场经济的发展。

3.3 协调城乡发展,应对经济全球化

在以往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采取城乡分割和城乡分治的做法是严重错误的,以及重城轻乡的倾向都是不对的。要想改善城乡功能和结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就必须按照城乡通开、城乡结合的原则,把城市和乡村纳入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系统中去,这样才有可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从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第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化。农村人口过多时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根本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和农民收入低。减少农民数量,实现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化,是富裕农民、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

第二,提高城市化水平,推动城镇化进程。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例子告诉我们,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首要前提,因此,实现城镇化刻不容缓。

第三,协调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一旦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趋势,那么我们的改革开放就不能说是成功的。

4 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的不断推进,利率调整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我国当前经济转轨这一特殊时期,利率调整过程中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够简单地把利率调整视为一项短期性的经济决策,而应该站在宏观经济运行的高度来看待利率调整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利率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接着,阐释了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现状,最后,提出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协调城乡发展,应对经济全球化。

[1]周尤正.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D].武汉大学,2004.

[2]姬沈育.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J].经济经纬,2001,(05):24-27.

[3]巴曙松.利率调整与宏观经济运行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新金融,1996,(05):25-29.

[4]王远鸿,祝宝良.利率调整与价格水平变动[J].金融研究,1989,(01):30-32.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利率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工位大调整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