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17-12-24喻衍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育者党员思想

文/喻衍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提高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文/喻衍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本文对大学生主题教育进行了认识,提出了大学生主题教育有效开展的步骤,并从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保障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注重实践锻炼;加强高科技手段的应用等方面探究了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对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有效性;策略

1 对大学生党员主体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指的是,结合党员的思想工作现状,结合党员教育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范围内,明确大学生党员教育目标,以目标为引领,确定特点的教育主题,以此为中心开展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的目标是能够使大学生党员坚持党的的理想信念,能够提升党员的政治觉悟,提升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能力。通过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要能够使大学生党员认同并接受相关教育内容,并能够促使大学生党员自觉地把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在实践中,对各种形式,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思想指导,促进问题的解决。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需要能够实现与时俱进,选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要能够顺应时代需要,能够使大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的时代性得以凸显。

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党组织能够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党员结合自身情况,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学习和实践。这种教育活动,对于提升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改进创新党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目前已经成为党员优势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教育中,根据党员经常性教育任务要求,结合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在每一个时期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对大学生党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能够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提高大学生党性的教育目的。

2 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有效开展的步骤

要保障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要确定教育主题。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主题之上。作为基层党组织要能够认知研究上级指示精神,能够认清大学生党员的基本思想状况,能够把上级指示内容与学生党员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题。能够确立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教育主题,力求使大学生党员主体教育活动的主题能够与社会形式,党员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生党员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只有主题明确,中心思想突出,才能为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保障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第二,设置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细节。活动细节设置的质量如何对于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主题活动细节的有效设置,才能保障 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细节与一般党员教育活动的细节有共同之处,都包括的有专业学习辅导设计、个人对照检查设计、组织考核评议设计、多种形式配合设计、落实整改措施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与一般性的教育活动在细节设置方面也存在不同。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更加重视实践性和有效性,在细节设置中,就需要能够打破传统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模式限制,能够在先进思想的引导下,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活动内容及形式进行创新,要突出大学生党员主体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方面的环节设置要能够突出出来,以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有效指导,以提升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第三,进行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总结和反馈。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效果如何,所取得的成绩有哪些,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都需要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反馈。进行活动总结和反馈是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提升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质量及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总结,一方面要包括组织者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相关人员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的总结,另一方面,也包括大学生党员个人对自己活动的表现,对活动的认识的总结。通过总结,党组织要能够对大学生主题活动的组织情况,党员的表现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能够为下一步深入开展活动提供经验。另外,还需要能够对每个大学生党员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强调,引导大学生进行反思。能够积极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他们对党员主题活动中相关信息接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够通过引导大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内化相关知识信息,使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观念思想,为他们今后的行为方式提供有效的指导。在总结之后,还需要能够进行问题反馈,能够引导大学生对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能够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的评价,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促使基层党组织能够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确立更为适合的主题,对活动方案进行进一步设计和完善,以不断推动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完善发展。

3 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

3.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作为教育者要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在对大学生进行党员主题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到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能够尊重大学生的认知需要,尊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要能够基于大学生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教育主题,确定不同的活动内容,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实践的积极性。另外,在教育过程中,也需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党员重视党员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党员能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启发学生党员,使他们在自我实践中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学习和实践。

3.2 保障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在新世纪,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状况和认知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思想状况也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必须要能够提升教育主题活动的针对性。教育者要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了解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主题,选取教育内容,以促进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保障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提升大学生党员自觉教育的积极性。另外,要保障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时代感。多元化的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教育环境更为复杂,大学生思想状况更为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难度就不断加大。要提升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必须要保障教育活动的时代感。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要能够紧密联系时代需要,能够结合当前国家政策,结合现实的热点问题,探索现实与理想的交叉点,确定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教育内容。教育者要将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与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并能够融入大学生所关心的就业创业内容,与大学生的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确定实用的,时代感强的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的可信度和实用性,以保障这种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3.3 注重实践锻炼

开展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要能够重视实践锻炼,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体验相关教育内容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指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所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知识才能证明其准确性。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效果如何,也需要能够依托实践进行检验,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观念,立场态度是否正确。而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升也需要通过实践进行体现。因此,教育者能够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能够体验真理,不断的探索真理。这样,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效果才能得到提升。

3.4 加强高科技手段的应用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通讯技术的创新发展使整个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也必须要能够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教育方式的创新。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重要性,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为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拓展新的空间与渠道。比如,教育者可以利用微博手段,围绕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题,定期发布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教育者需要借助网络平台与大学生党员进行互动交流,有效引导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党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能够促进党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与信息交流,便于大学生党员快速便捷地获得与主题教育活动相关的一些教育信息,有助于提升党员主题教育的效果。另外,教育者要认识到大学生党员的世界观和价值认识观是存在差异的。在网络时代,有很多不健康的信息,也有一些反动言论,这些都会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教育者要具有超前意识,能够借助于网络手段,深入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面貌,加强舆情监督与引导,能够借助网络手段,及时地开展一些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提升主题教育活动的效率。

[1]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问题研究[D].陶辰.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

[2]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研究[D].李烨.山西农业大学 2014.

本文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提高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有效性的路径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者党员思想
我是党员向我看
品读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思想与“剑”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