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非理性因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17-12-24盖思航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理性因素政治

文/盖思航,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于非理性因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文/盖思航,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使个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同时促使人的本能、欲望、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全面激发和活跃起来,非理性因素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人的人格特性以及相应的价值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发挥着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从人性这一人学的视野中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除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应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变化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非理性因素;精神文明建设

1 非理性因素的现实意义

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来看,非理性因素对现实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推动认识思维的全面形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过程中,通过理性因素教会了人们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能力,在非理性因素中存在的情感、意志以及信仰等方面都对人类整个认识活动的思维养成,在理性因素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定包含着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教育对象本身对于非理性因素的需求。对于任何一个行为主体来说对于世界认识的需求是保证其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动力支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存在着行为主体的反感性问题,探究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教育对象自身发展建设的需求,所以教育对象很难敞开心扉,直接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吸收、支持以及外化转变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精神支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相应的精神生活也要逐渐完善,而非理性因素的实现恰好满足了人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促使良好精神状态的形成,所以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实现了与理性因素的有机协调。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价值规范体系得以实现的方式之一,也是能够调节人性冲突并使之升华的工具和力量。从这层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就是解决社会集体理性同个体非理性之间矛盾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采用科学的手段提高和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各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人才。

2 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优化非理性因素

人的非理性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层次不同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的价值选择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人的理性发展和非理性发展都具有历史局限性,不能抽象地谈论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发展。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发展是社会一定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内化结果,这种内化结果又作为一种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着个体对社会价值体系的选择取向,从这层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不仅仅是目的,而且也是优化个人非理性因素的手段。社会不能无限制地任凭非理性因素恣意生长,否则就会陷入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泥潭,直接导致人们对社会理性生活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冷漠和轻视。优化非理性因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人的欲望的科学疏导。

市场经济强化了个人的欲望,单纯对欲望加以节制和约束并非易事。但是人毕竟是理性的人,总是能通过社会价值规范的引导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获得社会的认可,否则,人也就没有必要或没有可能加以教育。人的欲望需要是一个不断产生和不断满足的过程,在一个欲望需求满足之后,新的欲望需求随之产生。不能否认有少部分人在某一物质欲望得到满足之前也会产生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但是,我们绝不能寄希望于大多数人都能够跨越物质的需要而去追求精神需要。

结合人的非理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把握人的各种欲望层次,了解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本状况。要对欲望和需求加以正确区分,对正当、合理的欲望要适当地加以满足,对不正当、不合理的欲望要加以引导和限制。在一定度的范围内,合理欲望的满足是可取的,不能一味地抑制和消除。同时,由于我国现在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过分地强调需求的满足也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社会规范的科学引导去改变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把人们的行为控制在社会规范的范围之中。

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人的情感的实践刺激。

人是情感的动物,这种情感源于个体与社会的动态矛盾和相互影响之中。人的情感丰富而多变,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不能抽象地讨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个体始终与社会环境处于互动过程之中,外界因素直接刺激和影响着人的情感或情绪发生变化,积极情感能够促动人们选择或接受社会价值规范,而消极情感则诱导人们背离社会价值规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保证个体情感接收系统处于刺激状态,保证人的非理性因素的良性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面临的实践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常态化、持久性的系统工程,对社会成员有着广泛性的价值要求。长期以来,由于过分重视个人道德认知能力的获得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以至于造成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严重脱节。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项系统工程,应当结合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要构建具体的与个人生活学习相关的场景和情势,避免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枯燥、僵化的形式主义做法。

再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对人的意志的氛围监督。

氛围其实就是一种环境,更多地发挥价值导向和善恶判断的熏染作用,这种氛围有助于保证人们道德意志能力的锤炼并保障个体一旦融入就会产生强烈的约束感而促使自己的行为自觉符合社会规范的需求。

[1]王天思.理性之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王薇,徐刚.再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

猜你喜欢

理性因素政治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