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创建与审查

2017-12-24刘皇驿湘潭国企改革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体系制度企业

文/刘皇驿,湘潭国企改革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小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创建与审查

文/刘皇驿,湘潭国企改革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自我约束机制的主要组织部分,是现代企业经济的主要管理措施。健全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成为一个企业规范运行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审查

1 内部控制结构的产生及其涵义

1.1 什么是内部控制

定义一: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定义二: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内部各种形式管理控制的总称。

1.2 内部控制理论的涵义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联合体,总括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是企业内部控制和治理的基本内容。

第二,企业的内部控制按照不同的控制领域可以划分为会计控制、管理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会计控制具体包括经济业务的审批手续、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制度、财产物资的保管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等。管理控制主要内容有计划控制,信息、报告控制,操作与质量控制,人员组织与训练,业务核算与统计核算等。内部审计控制主要过程是查明问题、对照标准、找出差距、分析可能、提出措施、监督纠正。

第三,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由五个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在内部控制体系中,控制环境是整个体系的基础,良好的控制环境为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风险评估在充分考虑影响机构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内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点”;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相关实施程序;监督管理则通过独立的内部稽核部门对内部控制系统各个要素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并且对现有政策及程序是否健全作出判断;信息与交流则贯穿于内部控制程序的全过程,为内部控制体系各个要素的正常运转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便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 当前开展内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常遇到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理念发展时间较短,往往缺乏成熟的治理架构,往往遇到一些问题:

控制环境:组织结构相对分散,控制及管理缺乏集中;激励机制不完善;公司的制度和程序没有有效的传达。

风险评估: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及组织架构;缺乏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信息技术方面的风险管理薄弱;缺乏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专业人才。

控制活动:缺乏完整、统一和具操作性的“标准工作流程”;现有的职责分离的不健全;复杂的关联方交易。

信息与沟通:管理信息系统常常分散和过时;往往缺乏以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为基础的定期汇总的管理报告提交和分析机制;常常过度依赖书面报告中的数字,而忽视对业务实际情况的定期考查。

2.2 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对企业的影响

有如下几方面:

(1)企业战略的制定及风险偏好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相脱节,片面强调企业的快速发展,拒绝对内控体系建设进行成本投入。

(2)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能,但是缺乏相互的协调和统一的规划,导致部门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责任真空或控制及流程的不必要的冗余。

(3)虽然存在很多制度,但现行制度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执行,另外,由于制度之间的相互矛盾以及制度本身的不具可操作性,造成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名无实。

(4)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变化,导致部分制度不具可操作性,未能及时更新。

3 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3.1 审查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法

首先企业要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符合国家政策和法令,其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3.2 审查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协调

一项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涉及企业的若干职能部门,审查所制订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协调性是审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3.3 审查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企业经营目标、企业规模、经营特点、管理水平和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适当地加以规定,科学紧凑,简明扼要,方便易行,同时还应讲求实效。

3.4 审查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经济

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低效和投资浪费,因而制订内部控制:一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应有重点,对企业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部门和环节应实施强有力的控制;二是在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将该项内部控制制度所需花费的代价与其能够实现的效益进行对比。

3.5 审查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有效反馈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设置必要的信息反馈环节,及时地将在控制过程中偏离控制目标的偏差和原因反馈给管理部门,以便采取必要的调节措施,实现有效控制。

3.6 审查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全面

全面是指一方面它要对企业经营活动与经营目标的有关方面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它必须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主要有:(1)人员素质的控制,(2)组织控制(3)业务程序控制(4)信息质量控制(5)资产保护控制(6)预算控制.

4 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总之,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和能力,它表现为系统的、动态的、主动的和持续的控制活动过程。

[1]石贵泉,王凡林.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2]中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06月.

猜你喜欢

体系制度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某些单位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