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发展研究
---以河北能源职教集团为例

2017-12-24王悦孟得娟党军刘洁卉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职教河北京津冀

文/王悦 孟得娟 党军 刘洁卉,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发展研究
---以河北能源职教集团为例

文/王悦 孟得娟 党军 刘洁卉,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在简要分析职教集团内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河北能源职教集团以校企合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就业模式的路径,要加强校企合作发展规划研究,明确校企合作内容,完善校企合作方法,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质量保障体系,多位一体协同推进职教集团服务社会职能的深入开展。

河北能源职教集团;京津冀协同发展;就业模式;校企合作

1 京津冀协同发展概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由京津唐工业基地和首都经济圈发展而来的,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国家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国家战略,充分反映了中央政府对我国现阶段发展形势的科学把握,对进一步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和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优势,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稳中求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16 年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相结合,与培育产业集群竞争力、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相结合,不断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一个中心”即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将北京打造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五区五带五链”,即以“五区”(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地区)为重要的发展引擎,以“五带”(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为支撑优化区域布局。发展“若干特色产业基地”,即以点状经济作为带状经济的重要补充,依托现有特色和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由此可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向前推进,应加快转接京津产业,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在这种背景下,客观上需要河北能源职教集团加快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大量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促进更多的实用型科研成果转化,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2 职教集团与校企合作的内涵概述

河北能源职教集团内的校企合作主要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展开,根据合作的程度,主要划分为“紧密结合型”和“松散合作型”。“紧密结合型”是职教集团内的学校和企业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紧密结合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实体,建立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常见的形式如订单(定向)式培养、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基地(中心)等;“松散合作型”是职教集团内的学校和企业根据各自目的进行的一种比较松散的合作形式,二者紧密合作程度低,规范程度不高,常见的形式如协议式教学、购买式服务、毕业生双向就业选择等。

从校企合作的意义来看,加强职教集团与企业的合作是职教集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职教集团毕业生有效就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从而实现二者的“双赢”。具体来说,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职教集团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也有利于职教集团办学效益的提高。同时,校企合作可以使职教集团与企业在信息、资源与人才等方面实现共享与共建,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人员,职教集团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节约了职教集团教育与企业发展成本,双方互利。

3 职教集团以校企合作推进就业的路径

3.1 加强校企合作发展规划

河北能源职教集团应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状况,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筹划校企合作工作。遵循高等教育自身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重点对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式进行结构调整与优化,为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校企合作的发展规划应本着“合作共赢、资源共建、强弱互补、协同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充分考虑各方的实际情况,做到强弱互补和强强合作,调动各方参与的主动性,不断改革与完善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使培养的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既符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又能适应和服务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3.2 明确校企合作的内容

河北能源职教集团的校企合作应从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根据校企合作的形式,明确职教集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有条件的话,可以指定负责协调校企合作的部门或机构,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尤其是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注重合作内容与方式的拓展,注重合作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机制建设。

具体来说,一方面,职教集团内院校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理论与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和特点,与企业合作制定与完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包括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优化设计,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构成进行有效论证,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调整与优化,提高大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个性化与综合性发展。例如,聘请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和管理者参加职教集团专业建设规划,尤其是针对新兴产业确定新专业或者专业方向的设置,编制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等工作。校企双方商讨职教集团老专业改造、师生技能提升培训、校内外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涉及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共同发展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加强职教集团内部机构协同推进校企合作的体制与机制建设,加强教学单位与科研、人事、财务等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校企合作过程中各自的职责,协同制定促进校企合作有效开展的措施。

[1]张晓寒.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职生就业渠道拓展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

[2]李哲.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高职教育[J].共产党员(河北).2015(09).

本文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能源职教集团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H17202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职教河北京津冀
二年制职教本科线性代数课程的几何化教学设计——以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例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
孙婷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