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学学科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2017-12-23赵庆龙
赵庆龙
摘要: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現在新课标下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去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下面笔者谈一谈数学在实践教学中的新思路。
关键词:数学;创新;教学新思路
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思想也在不断发展改变,怎样将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应用于数学中是当前我们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还是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兴趣和积极性没有那么高,所以说探索数学教学新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谈一谈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新思路。
一、探索数学学科实践教学新思路的意义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转变教学思路是非常必须的,以前的教学中完全是老师为主,学生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只要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或者一个题型只要变换出题的形式学生就不会了等等,而现在的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还有一些题型有所拓宽,旨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主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会做题;所以说新的教学思路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二、传统数学学科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一)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以教材上的知识为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的思维发散能力,慢慢地,一些学生开始产生厌恶学习数学;最终导致数学成绩下滑,教学质量也下降。
(二)与老师缺乏交流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学生都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说对就对,说错就错,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课堂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也不能与同学进行相互间的交流,而对老师又感到一丝畏惧,最终导致这道题不会解,长此以来,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课堂教学的偏向性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中存在很大的偏向性,比如在课堂教学结果中只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课堂上会让成绩好的同学回答问题,而对成绩差的同学产生一种排斥,渐渐地使成绩较差的同学处于一种压抑、枯燥、乏味的教学状态中,慢慢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造成严重的片刻。
(四)学习方式很单调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学习数学是一种很单调的方式,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记不完的公式,而且没有将这些与实践结合起来,慢慢地学生的思维就会僵化,缺乏一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慢慢地只是成为一个记忆公式和做题的工具,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学科实践教学新思路的探索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在上课前对内容进行预习,提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不懂得问题,然后老师再进行解答,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而且学生容易弄懂原理,还培养了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再一个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总结出学习框架,归纳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由于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同学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僵化的模式,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好,但凳子却要做成四边形呢”?这一问题让学生们的思维迅速打开,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生之间的同学情谊,培养了自己的交流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
以前传统的教学课堂,说话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当学生们有了不同的见解时,不能相互探讨,渐渐的不喜欢去发现问题了,而小组教学恰好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在教授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时,老师可以先讲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运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这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会提高很多,也能很快速、准确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而且小组讨论有利于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种团队意识和同学间的交流能力。
(四)将游戏运用于教学中
游戏是每一个未成年人都感兴趣的事,我们可以将游戏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授概率时,我们可以运用教材上的方法,让同学们去摸放在盒子中的白球与红球,然后在将理论运用于游戏中,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又能比较轻松的获取知识。
结束语:我们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的道路上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多方面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我相信通过这些好的教学新思路,一定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实践与理论思考[J].中学研究,2004,(7-8).
[2[郑毓信.审思数学课程改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