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青少年理想教育和底线教育的结合模式

2017-12-23赵绍成李恩杜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9期
关键词:青少年

赵绍成 李恩 杜超

摘要:青少年是推动一个民族和国家前进发展的动力,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全社会达成的共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家庭和学校往往偏重于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要求其树立崇高的社会道德理想和人生理想;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底线教育,没有告诉他们做人、做事的底线,“底线”一旦触碰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本文试图从理想教育和底线教育这两个方面来探讨青少年教育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理想教育;底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062-03

一、当前青少年理想教育和底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教育中过多强调人生理想而忽略社会道德理想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把自身个体物质财富的积累和荣誉的获得当成人生的目标。在家庭中,大多数父母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功利主义思想,把个人物质财富和个人名誉看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在学校中,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绩,把学生的成绩看作是他们未来成功的砝码。

人生难免不犯错,有的错误犯了之后可以改正,但是有的错误一旦犯下就是无法洗白的污点。很多年轻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现实的诱惑下,往往却被眼前错误的价值观迷失判断力,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为年轻人点明前路,这就是底线教育。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家长过于追求孩子的完美和“起跑线”的重要性,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往往提出高于他们年龄段所能接受的要求;另一种就是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当小错误出现的时候不予以适当和适时的纠正,任凭孩子自我发展。在底线教育上,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的要求来为孩子树立榜样。我们更注意用“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所谓的榜样教育,却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和自主性的塑造。

(二)当今底线教育评价是一种应然的价值取向

在教育评价方面,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喜欢从各自的理论兴趣出发来对本课题进行思考;但他们的成果也仅仅限于理论。现今的底线教育也只是把教学评价作为评判依据。在他们的理论中,并未顾忌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

二、理想教育缺陷及底线教育提出的价值

在当今理想人格中,对年轻人多赋予理性的激情式培养。理想人格教育是含淘汰性的,它所描繪的“天下为公”的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和达到,这却是当今理想教育最大的问题所在,因为理想所描绘的蓝图并不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悟性和教育背景所一定能达到的。如果我们一概用这种方式去教育学生,我们得到的往往是学生的反感和心理上的抵制,使得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形式和空洞的理论上,这样的教育无疑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失败的教育。

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其中,集体报告占有很大程度的比例,让谁作报告,由于国情和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中国和美国不一样:中国学校请名人、官员和科学家给学生作报告;美国学校请护士、警察和消防员给学生作报告,这实际表现出两种教育观念。中国社会在理想人格教育的影响下,希望通过前人树立光辉形象来激励被培训者的模仿和学习兴趣,以达到与之持平。笔者认为,今天我们的德育教育的缺点主要存在于以下三点。首先是理论多、实践少。不可否认,德育教育有很多先进的理论。但是这种理论却仅仅停留在课堂老师的讲授和我们的课本里,很多往往脱离社会实际。使得很多学习者只是把它当做凑学分的一门课程,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是学习效果差。由于时代的不同,我们很多当代年轻人往往更乐于接受的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人格,和个人的个性解放,如果我们过度地强调理想人格,但是却又提供不了一个让它实现的社会环境,那么势必会出现“反道德行为”。最后,我们的德育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我们所设定的榜样和理想人格往往都是成年人根据自己的追求和爱好而设立的,往往疏于考虑年轻人自己崇尚的对象,所以接受德育教育时,年轻人往往会觉得有一种强制性,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三、理想教育和底线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人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也是社会的组成要素,是二者的统一结合。人的社会性和人的个体性是彼此统一的。教育中的个人是一个个拥有独立判断能力的自然人。因此人的自然属性往往要求人按照社会性去发展自己、塑造自己的。教育评价既要考虑到生命个体的自然需求,又要考虑到生命个体的社会性价值,在自然需求与社会需求中寻找一种均衡,这种均衡就是理想教育和底线教育相结合。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是由人类个体构成,人是社会组成的最小细胞,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改革开放至今,我们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当今很多人的价值观都是向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靠拢。对于“天下为公”或理想的形象教育很多人的思想认识还无法达到这个水平,这就使得在教育上我们的教学结构和青年存在着严重脱节。青年是新时代的产物,他们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与时代的发展是一致的。一方面,我们强调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的公民,要求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树立高标准的道德价值观。

(二)个体发展的要求

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和底线教育就是让青少年个体良性健康的发展。一方面,理想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敢于突破自己,让自己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实现人生的飞跃;另一方面,底线教育就是让青少年清楚哪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一旦触碰底线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随着全球化进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快,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相互交融,中西思想发生碰撞,价值观取向趋于多元化,很多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也随之融入到当代青年人的价值观中,比如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张扬自我,轻视他人感受和利益;把自己的意志和执行欲凌驾于集体和社会需求之上;在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忽视了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和期盼。

四、青少年理想教育和底线教育的结合模式

(一)坚守道德底线,强化底线伦理教育endprint

底线教育作为人类道德伦理教育的最后屏障,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最低限度道德规范要求。它对当今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比如我们今天一直强调的“八荣八耻”,还有當今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人的研训和修为之道可以视为我国最古老的理想教育。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昔时贤文》有言:“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知报恩,而况人乎?时代变迁,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却一直让每个人感念于心,这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社会都是毋容置疑的。

(二)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的结合

青少年理想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注重培养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胸怀、一种人生境界,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够透彻领悟人生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从而能够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与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联系起来,自觉地去奋斗。

我们是社会的个体,我们的进步也将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所以我们的理想应当真正的契合于社会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做到。

第一,重视个人理想教育。理想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强调社会理想,忽略个人理想,重视理想的政治方面,忽视理想的现实方面,导致很多时候理想教育太注重于政治,反而脱离实际,对人文教育疏于重视,如果没有达到理想教育的预期效果便把这种教育归咎于一种失败,这显然是对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狭隘认识,是对人性的不尊重,这是理想教育的一个误区。我们需要让青少年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即理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它是还没有实现的愿景;现实是我们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或已有的生活状态。同时,要培养青少年持之以恒,不畏困难的勇气。

第二,社会理想教育。社会理想即全社会成员对未来社会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一是要让青少年认识我国社会的最高理想,那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二是要让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当前阶段的目标和蓝图,即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教育

第一,加强道德底线教育。一是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关怀,人是肉体与精神的有机结合体,其中身体是精神和心灵的基础,身心是人外在行为的内化。生命对于每个人意义不同,但是实现其价值却责任重大,我们应当树立对生命的基本敬仰,用道德约束来为其保驾护航。在中国传统哲学观中,往往忽视人的需求,把哲学和精神上的满足提到很高的水平。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不能认清生命之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挖掘优点,正视缺点,接受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要珍惜生命,积极寻找生命的价值意义。特别是独生子女,因从小缺少交流,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在父母百依百顺的环境下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与周围人交流,容易引发各类问题。

第二,加强法律底线教育。教会青少年尊重法律、敬畏法律。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法律是一种维护社会正义的社会规范,与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是道德的底线。法律是国家通过一系列程序制定的,是形而下的事物,它通过强制性的扬善抑恶来保障民主、自由和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社会正义是法律的内在品德,法律通过制定的成型的制度表现把它表现出来,把它外化,形成法律规范。

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追求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是民主与法治的国家。法律赋予公民诸多权利,也明白告知其应承担的义务,让社会成员知晓“应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法治通过法律反映和明确了对公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

(四)“三位一体”相互配合:优化价值观教育外部环境

第一,家庭层面。研究表明,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完全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都说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家庭层面的教育意义重大。在我们跨入校园的前期,都是家庭给予我们价值观最重要的树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第一任老师。

第二,学校层面。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作用。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到高校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我们现今各高校开设的政治必修课程是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大学生是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一个群体,在性格和处事上面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而我们高校的思政教育则能有效地把大学生的本性引向一个正轨,高校辅导员的意义也就在于此。不仅是高校,在小学、中学,学校的教育意义也有很大的意义。不能仅限于成绩和理论方面的强调式教育,对人性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才是重点。

第三,社会层面。社会风气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多方面的影响。社区是联系千家万户的纽带,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区的重要作用。社会是一个公共的场所,我们在这里扮演的角色是由我们的性格和教育以及家庭背景所决定的,但是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到全社会的需要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行为的前期,都是学校和家庭教育来进行支撑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底线教育和理想教育改革势在必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少年
“You’re Just Bored”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