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研训教一体化”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7-12-23詹智梅
詹智梅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校(以下简称“光谷四小”)基于学校所处区域和自身特点,针对光谷高新技术核心区与光谷四小教师队伍亟待优化、专业水平亟待提升的实际,“以校为本”,以“研训教一体化”路径创新为出发点,突破传统教研训模式,打通校内资源路径,积极探索与实践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形成光谷四小生态教育特色下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校本“研训教”解构的新思量
光谷四小地处中国光谷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域经济增速快,人口结构复杂,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学校从鼓风机厂子弟小学蜕变为光谷第四小学,大量青年教师注入,教师梯队极不平衡,迫切需要高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传统的“研训教”分离式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新区对教育发展的需求。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5月,光谷四小针对 “校情”连续几年就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引起了光谷四小人的高度关注。
培训目标不明确。教师在调查问卷中描述,经历了很多培训,发现大多大同小异,尤其是涉及到同一专业的,其原因是没有给受训者阐述清楚培训学习的目的,即要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不明确,目的性不强,培训效果往往是有兴而至、失望而归。
培训内容不系统。就目前的培训内容来看,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教师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培训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对“眼中有光”的教师的要求了,而且数据显示经过培训的教师的成果数量并不理想。
培训形式单一。当前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专家授课制,学员热情不高,参与度低,交流互动少,专家与实际教学本身的脱离,不能够解答教育实际问题,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的经验分享也因缺乏实际操作和长期的跟踪试验难有效果。
培训分类分层不具体。统计数据显示,不同年龄的教师其受训的次数是极不平衡的;教师参训的项目也是不明确的,往往有不少培训活动多是临时安排教师参加;缺乏对教师培训的长期规划,不是在教师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培训。没有根据教师不同年龄、不同教育学段、不同发展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可见,传统“研训教”分离的模式或者简单的组合模式已经为人诟病,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研训教”三者的意义以及之间的关系,从而创新模式,实现教师专业生态动态发展。
校本“研训教”重构的再思考
“研训教”,“研”是方法,“训”是途径,“教”是目的。“研训教一体化”的价值在于有利于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思维与方法的结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高的结合。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是迅速成长的最佳模式。
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细化分类,初步构建以下路径:
“研→训→教”路径。“研”即“教研、科研”,光谷四小通常用此路径来培养新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刚从大学出来,对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缺乏实战经历,研究“怎么办”是对青年教师最好的扶持,在教研的基础上进行培训,对青年教师来说是解燃眉之急,学员学习兴趣更高,培训效果更好,最后将教研和培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能让青年教师更早站稳讲台。
“训→研→教”路径。此路径用于教龄为一到三年,有极具专业个性特点的青年教师。光谷四小青年教师中不乏有个性、有特长、有理想、有追求的“四有”新教师,培训这些教师,变个性特长为教学风格、教学专长,形成科研成果,从而让青年教师的教学更具特色,同时也体现了光谷四小的生态教育理念,让教师在生态园中个性化自然、自主生长。
“教→研→训”路径。此路径用于教龄在五年以内的教师,他们正处于教学适从期,教育教学已经驾轻就熟,“温水”中的青年教师很容易产生安逸感,热情减退,此阶段督促这类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总结,通过科研和教研,重新审视教学中习以为常的问题,找到个人的教学突破点,自发产生培训的需求。
“教研训”融合路径。此路径适用于绝大部分青年教师。在培训对象相对稳固的前提下,尤其是校本“研训教”,在培训目标上突出科研、教研与教学齐头并进,在培训内容上凸显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培训形式上强调分层分类和形式多样,在培训评价上关注学员间的相互评价。教学中寻求培训的内容、调研培训的价值,科研、教研中聚焦診断教学问题,培训中理性审视教学中的困惑。交相融合的模式,让教师的身份不再单一,让着眼于教学的科研、教研与培训更有目的性和成效。
无论何种路径,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师专业发展居于第一位,“教研训”都不能脱离教师,再就是“教为中心”,研训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教,为了学生的发展。
基于校本“研训教一体化”的青年教师专业生态发展运行策略
“青蓝工程”导师制度。光谷四小每年新学期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每位青年教师都可以在学校拜一位有经验的年长教师为师傅。师徒之间签订结对协议,明确规定相关的责任与义务,此项工程已经成为光谷四小比较成熟的项目。在师傅的带领下,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短短几年内就崭露头角。跟着导师学组织教学、学如何上课、学如何搞科研,导师和徒弟本身就是校本“研训教”的资源与案例,师傅既是徒弟的职业规划师、人生指导员,师傅也在指导活动中获得充足的活力和年轻的心态。
“三年规划”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库。光谷四小的每位教师在入职时都制定了属于个人的“三年规划”,初步设计了自己的成长轨迹。结合三年规划,新教师还有针对性的制订了三年培养计划,设置了专门的培训手册,通过培训手册的跟踪式填写,青年教师重新审视与修改自己的三年规划,了解自我成长轨迹,从而更加清晰地定位自我。
“六个一”教学沙龙。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做一个课题研究,上一节研讨课,发表一篇论文,举办一次专题讲座,开发一项校本课程。小组教研活动每周进行,组内相互听课评课;年级组教研活动每两周进行,举办教学沙龙,分享读书心得,交流带班智慧,朗读德育案例,畅想教育未来;每月开展学科组教研活动,围绕教育教学主题进行小课题研讨与专业专项培训。教学沙龙形式多样,主题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与教育教学常规融为一体。
“周五有约”教师论坛。每周五,在学生离校后,光谷四小的“周五有约”如期举行。“周五有约”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外出培训后的教师回校后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走出去”的教师通过给其他教师培训从而完成消化吸收与输出的过程,校内教师通过培训实现了“走下去”,这样由本校教师在本校开展培训,更加符合教师的培训需求,更加贴合光谷四小的校情,也更容易让教师接受。“相约星期五”的另一个重头戏是教师社团。根据教师生态发展需要,光谷四小成立了包含器乐、瑜伽、网球、书法、合唱等十余个教师社团,这些社团的负责人都是学校里有相应专长的教师,团员来自不同的学科,通过共同的学习活动,教师之间发生思维和行动的碰撞,从而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丰富教师的技能,体验身为教师的幸福感。
“送教下乡”青年教师团队建设。光谷四小与龙泉小学、豹澥小学教学点长期保持着校际联系,学校年轻教师自发组成“送教下乡”青年教师团队,不仅在学校经常组织年轻教师学习交流,积极承担学校的青年教师活动,始终保持教育的激情与情怀,以青春阳光、积极向上的形象为光谷四小擦亮新名片,更是无私奉献“送教下乡”,投身农村偏远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为乡村孩子奉献自己的热情。青年教师团队在“送教下乡”的过程中对教育事业有了更加高尚的认识,对自我的价值有了重新界定。
研中有训,训中有研,教中有新,光谷四小始终秉承“以研促训,以训代研,以研促教”的原则,遵循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既“研”既“训”,且“教”且“悟”,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构建区域‘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6JA108)研究成果,内容有删减】
(作者系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子课题组成员)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