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强化管理
2017-12-23俞刚旭
俞刚旭
2014年以来,保康县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累计投入1.23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8.1万平方米,建设塑胶运动场1.1万平方米,实现了标准课桌椅配备率、安保设施配备率、食堂设施设备配备率、学生宿舍设施设备配备率、全县中小学宽带接通率、“班班通”配备率、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装备率和教师计算机配备率“8个100%”。
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将“全面改薄”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列入当前教育工作的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改薄”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成立项目办,指导全县改薄工作,推进工作实施。各乡镇中心学校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县、镇、校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
科学制定规划。通盘考虑,整体设计,确保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是充分调研。科学制定了《保康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规划》,制定下发《保康县关于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差距核查的方案》,组织各学校摸清办学条件差距情况上报,教育局与财政、发改、规划等部门组成专班逐校察看核实,通过几上几下调研核实后,拿出规划初稿。论证后提交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二是规范管理。为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可行性、高效性,保康县在制定规划时,把握好了三个原则,即科学发展原则,结合全县教育事業发展和学校布局规划,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校园布局,坚持“勤俭、安全、实用、够用”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规划;整体规划原则,按照“一校一方案、全县一盘棋”的要求,编制全县五年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做到“县不漏校、校不漏项”,采取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的办法建好每一所学校;先急后缓原则,严格依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颁发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等国家标准、教育行业标准及相关政策文件制定的“全面改薄”20条底线要求,优先最薄弱环节、最困难地方,从困难地方做起,从薄弱环节入手,着力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强化资金管理。一是多方筹集资金。保康县“全面改薄”资金来源为中央、省级、县级三个渠道,自实施“全面改薄”以来,争取中央、省级资金8837万元,县配套资金6337万元。二是严格管理资金。为确保资金安全,按照“全面改薄”项目资金管理要求,设立资金专户,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项列账,封闭运行”制度,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三是合理使用资金。整合各类建设资金,捆绑使用,统一调度,做到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
抓好项目建设。一是加强项目管理。县教育局成立项目办,负责管理“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工程“四制”“七统一”制度,“四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七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组织工程质量监理、统一项目资金拨付、统一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统一组织项目决算审计。建立“一站式”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县分管领导亲自督办,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程序从简,拟定办证日程安排表,抽调专人负责办理。对纳入全面改薄计划的项目,发改部门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批复;住建部门简化程序、集中会审,尽量缩短周期;财政部门及时下达预算资金指标;审计部门优先安排预、决算审计。二是加强项目督办。项目学校按工程完工时限倒排工程进度表,对照工程进度要求,全面落实督查制度。县教育局对项目进度实行一月一通报,准确掌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召开工程建设调度会、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扫除工程建设障碍,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同时,在项目实施上,县教育局对所有的薄弱学校分类排队,先建校舍后配装备,先抓基本再抓提升,确保每一所学校校舍、设施设备“安全、实用、够用”。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