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体育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2017-12-23蔡春烟

黑河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蔡春烟

[摘要]快乐体育理念的提出,丰富了我国体育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也让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活跃起来,丰富了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体育课程具有对抗性、竞争性、危险性等特征,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善,学习中的抗挫能力较弱,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畏惧或是退缩的意识。要对快乐体育理念进行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就必须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发展。对此,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就快乐体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方法创新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使小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实现身心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快乐体育理念;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教育界首先提出了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的体育教育背景下,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但却喜欢体育运动。所以,在1978年日本文省部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首次提出了“通过合理的运动经验使学生们热爱运动”的体育教学目标,自发体育、主动体育、快乐体育等教育理念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快乐体育教育理念。在我国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上,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在体育课堂上将“教”“学”“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体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快乐体育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原则

1.儿童化原则

小学体育教育方法的创新,一定要基于小学生的儿童化特点,让体育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借助教学方法传授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要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小学生从心理上进行认可和接受,而不是一味强调小学体育技能教学成效,采取一些超龄化、成人化的体育教学手段。同时,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但学习热情容易受到个人学习兴趣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只有坚持儿童化的教育方法再进行创新,才能让新的体育教学活动贴近儿童体育学习的心理诉求,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激发出来。

2.趣味化原则

为了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热情,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更多趣味化的体育学习项目,让学生从传统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技能学习与训练模式中解脱出来,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习有抵触心理,降低或消除学生的体育学习倦怠情绪。如一些游戏化并带有竞赛性质的体育教学方法,不仅互动性强,而且充满趣味性、竞技性,学生对其参与热情比较高涨,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变得更活泼和生动。

3.互动化原则

小学体育具有多样化的教育功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促进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在集体互动中收获成功与快乐,而这恰恰是很多小学体育教师所容易忽视的。因此,在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时,小学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更多集体性的教学项目,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加强互动与交流,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并集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可以相互帮助,促进学生团队精神,培養集体协作能力。

二、快乐体育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1.情感先行,加强情感教育引导

小学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针对体育课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强、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强教学反思,善于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进行情感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来。首先,教师对课堂上的小学生要有耐心,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更多的展现自身优秀、温和、活泼、幽默的性格特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的良好关系,这样学生会因为喜欢体育教师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其次,体育教师在情感交流中要有针对性的向学生讲解体育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增进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知,为快乐的参与体育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再者,教师对于小学生要有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每个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师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或比较,要通过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信任,来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例如,在小学足球教学中,女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是很高,原因在于女同学害怕足球运动中的对抗,畏惧摔倒,甚至不愿意弄脏衣服,这时体育教师只有先尊重女学生的特殊化学习心理,再导入中国女足获取的成就等案例,对女学生的足球学习心理进行情感引导,让学生对足球学习的价值和乐趣产生心理共鸣,这样开展快乐足球教学就会显得非常容易。

2.情境创设,注重学习氛围营造

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容易受到教学情境、教学氛围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师要提高对体育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视程度。通过设置相关的故事情节,创设典型的场景或氛围,以其鲜明形象、启发性内容、可感知性知识来调动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热情。由此,创设更加形象、直观、有趣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收获体育学习的快乐情感。一方面,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或运动技能时,可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边学习、边思考,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事半功倍。如在教学“前滚翻”这一体育动作时,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圆形物体和方形物体哪一个更容易滚?当学生正确回答后,再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团身抱紧”这一前滚翻运动技能动作时,就变得相对容易。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无论是学生的跑、跳、投、掷等动作,还是简单的拿、搬、抬、抢等日常行为,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素质。如在下雪天后原本很难再开展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创设“打雪仗”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将会非常高涨。

3.游戏导入,收获成功快乐体验

活泼、好动、贪玩是小学生的主要学龄特征。所以,在以运动为主的体育课堂上,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导入的教学方式,充分释放小学生的运动天性。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导入一些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如踢毽子、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等,看似非常传统和普遍的游戏形式,其体育教学氛围将会实现显著提升,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收获更多的快乐体验。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目标创编游戏教学项目,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体育技能训练在一个更加快乐、愉悦、活泼的氛围下进行,在体育课堂上往往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如在篮球投篮教学中,很多小学生由于核心力量和运动基础上的不足,投篮准确性比较差,这时体育教师可以将投篮教学进行简化,导入一个投准比赛的游戏项目:在一定距离内放上若干的饮料瓶,让学生用球投掷,看谁投的准(打到饮料瓶),对于投的准的同学给予表扬,或者让学生一字排开,单手持球过头向前投出,看谁投得最远。如此一来,原本枯燥、困难的投篮技能训练被简化,学生在游戏化的教学环境中,不仅实现了投掷训练,也收获了更多的快乐体验。

4.赏识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体育课程具有对抗性、竞争性、危险性等特征。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善,学习中的抗挫能力较弱,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容易产生畏惧或是退缩的意识。这时体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引导功能,及时对小学生采取鼓励、赏识等积极性的评价措施,让小学生收获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减少体育学习的负面心态。首先,体育教师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优秀表现和进步情况进行肯定与表扬,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收获更多的成功与快乐。其次,教师要注意区分体育课堂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评价策略。例如,体育教师可以打破统一化教学的传统形式,在课堂上组织一个小型的“趣味运动会”,让一些原本运动能力不突出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展现自己有优势的运动技巧,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可以保持对体育课的积极学习心态。

综上所述,快乐体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学习心理,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上的主人,拥有更多的参与权、主动权,激发出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在实现教学观念转变的基础上,要丰富快乐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创设多样化的快乐体育项目和活动内容,促进小学生身心素质的协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水泉,毛振明. “快乐体育论”的源头[J]. 体育与科学,2014,(02) .

[2] 李勋,江文奇,李剑政.快乐体育思想的异化解读与诠释[J]. 教学与管理,2012,(06).

[3] 翟纪娟.快乐体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6,(06) .

[4] 黄国强.构建小学体育快乐课堂策略探讨[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7).

[5] 张维.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快乐体育[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04) .

[6] 冯小斌.创新体育教学对促进快乐体育课堂构建的作用[J]. 价值工程,2013,(14).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