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金字塔”
2017-12-23许文明
许文明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音乐教师应致力于合唱的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关键词]合唱能力;金字塔;音乐教育;课堂合唱
目前,中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教科书中的合唱曲多数被唱成“夹生饭”或“放弃”合唱部分;校园里很少听到一定水准的学生合唱歌声;音乐教研活动和公开课少有较高水平的合唱教学。可见,合唱教学是目前学校音乐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合唱艺术,其最好的方式就是课堂合唱教学。如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合唱,享受合唱带来的魅力呢?我们成立了《搭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金字塔”》课题组,致力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探索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一、课堂合唱训练的优势
课堂合唱,就是指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的,结合相应音乐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与训练,因此,课堂合唱具有实用性和普及性的特点。与校级合唱团相比,课堂合唱团可以通过国家教委规定的每周两节音乐课进行训练,这样就能保证训练的时间充裕,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管理。教师应该重视、珍惜并利用好每节课宝贵的四十分钟,使合唱学习系统化,学生学习更加科学化。
二、如何搭建课堂合唱的“金字塔”
苏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材所涉及的合唱内容很少,基本都是以轮唱的形式出现。但从四年级开始,教材中合唱歌曲所占的比列逐渐增加,难度也有所提高,可见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教师有必要结合音乐教材对各学段“课堂合唱”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其更明朗化,更容易操作。如低年级以“树立合唱意识”为主,中年级以“积累合唱技能”为主,高年级以“提升合唱表现力”为主。当然,不同学段的内容也是不可分割的,只是在不同的学段中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规律进行有侧重的教学。
1.树立合唱意识——“金字塔”塔底
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比如站姿,身体保持自然放松,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两脚稍微分开,面带微笑;再比如坐姿,要求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腰部挺直,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教师还要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歌唱姿势,比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
在呼吸训练中,首先练习“吸”, 然后才是“呼”。“吸”是准备, 合唱队员必须在吸气时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这个意识非常重要。吸气时不要有声音,不要太用力,肩膀不要耸,像闻花。吐气时肚子微微往里收缩,缓慢而均匀地呼出“嘶”,像纺棉花抽出的线,细长而又均匀。学生随着教师的手势缓缓吸气缓缓呼气,然后急吸急呼,缓吸急呼,急吸缓呼。通过这样的训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气息控制对声音的作用。
在听觉训练中,不能忽视“心声”的培养。音乐的内心听觉即是“心声”,它不是天生的,来自于个人对外界音响的感受和积累。合唱教育家杨鸿年教授也认为要培养孩子们先有声音的想象,养成准备好再歌唱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在课堂上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聆听优秀的、有特色的、旋律优美的合唱作品。如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演唱,中外优秀童声合唱等内容。学生在聆听的时候,教师也需要给予指导,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感受中外合唱团的音色特点和演唱风格以及捕捉到“通透”的头声共鸣点。
教师应在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合唱,让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美妙与丰富,从小培养他们的合唱意识,为中高年段的合唱训练做好准备,让合唱无处不在。
2.积累合唱技能——“金字塔”塔身
中年级学生以积累合唱技能作为音乐课堂合唱学习的重点内容,具体可从培养正确的发声方法和音准训练入手。
第一,培养正确的发声方法。小学阶段的童声,可以说是儿童时期声音最好的阶段,男女音色相同,声音干净漂亮。儿童歌唱的发声练习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歌唱法,即半打哈欠找头声状态:扬眉、微提面颊、微笑并有打哈欠似的口型状态。教师可先从母音“u”开始训练,告诉学生歌唱时,头顶像顶了一碗水,嘴巴里像含了一个乒乓球的感觉,要求喉頭不要动,自然轻唱,学生就比较容易找到头声共鸣。练习时可半音向上或向下移调,但练习的音域不能过高或过低,练习的时间也应当适度。然后,再进行不同母音“o、a、i、e”的训练,使学生自然圆润地发声。
第二,循序渐进的音准训练。所谓音准,就是音高的准确度。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阶训练。柯尔文手势法是准确歌唱,以及进行二声部练习极好的方法。学生初学可以先练m、s、l三个音,再慢慢地拓展到d、r、m、s、l这五个音,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音高变得直观形象。在训练二声部音准时,教师不需要出声歌唱,可以同时使用两个手的手势,表示不同声部的音高,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分声部同时唱出音高,学生轻松地进行二声部的合唱练习。
第三,简单有趣的轮唱准备。轮唱是导入合唱教学的重要形式,轮唱的各声部唱同一旋律,比较容易,对于合唱导入期的儿童,如果熟悉了轮唱,往往很容易唱合唱。轮唱从二部开始,唱好后逐步增加声部,至三部、四部,注意掌握难度,以学生确实能唱好为准。学生喜欢的轮唱曲可经常复习演唱,轮唱时要强调学生要聆听其他声部演唱,重在体验合唱效果,要用轻声、头声唱。轮唱体裁要新颖,短小易学,要选择有规范的轮唱曲,切不可将一般的歌曲随意作“轮唱处理”。教材中的《白鸽》《杜鹃》《八只小鹅》《五月夜晚》等作品都是适合重点演唱的轮唱曲。冈本敏明编《快乐轮唱曲》和缪裴言、郭瑶著的《轮唱歌曲216首》也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学生在低年级课堂合唱训练中,已经拥有了良好的歌唱习惯和敏感的“心声”,这些学生到了中年级,在课堂合唱中进行严谨、科学的发声、音准、节奏等音乐技能训练,就能轻松演唱小型的二声部作品。虽然声部之间音色不够和谐,歌曲情感表达不够完美,但学生已经拥有了合唱的技能。
3.提升合唱表现力——“金字塔”塔尖
合唱的表现,实际上就是演唱者内心情感的抒发。只有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使其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才能情感真切地歌唱。合唱歌曲的处理是提高学生合唱表现力的前提,开展形式多样的合唱比赛是提高学生合唱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合唱歌曲的处理要重在对“声与字”的结合和理解歌曲的精神内涵。教师要求学生演唱每一个字时把字头咬住,字腹饱满,字尾轻收,做到“字正腔圆”,还可以让学生念不同的绕口令,有训练咬字轻快敏捷的,有训练柔和圆滑的,学生的咬字会更加清晰。每一首歌都有它的意境和音乐形象,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合唱歌曲内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歌曲的情感化为自己的心声,用心歌唱,用情歌唱。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子之歌——澳门》这首合唱歌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闻一多为什么要写这首歌曲,这首歌曲旋律温柔、深情,充满了诉说的感觉,由此引导学生清楚地咬字,用较弱的力度去深情诉说。
当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演唱一些简单的合唱作品时,教师就应为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展现自己,找到自信。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合唱比赛,是对教师和学生的锻炼,是促进和提高的机会。通过比赛,师生都会下足功夫,花足心思,丰富歌曲的表演和演唱形式,充分展示出一所学校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长期坚持有效地在小学阶段开展课堂合唱训练与教学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面对不同学生的演唱,面对声部之间的磨合,每一次训练都会有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老师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乐学、善思、笃行的态度,扎实地投入到每一节音乐课的教学中,真正把合唱教学落到实处,变合唱能力为一种合唱习惯,让学生享受合唱的魅力。
參考文献:
[1]杜津津.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03).
[2]缪裴言.重视并加强合唱教学——对中小学合唱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音乐教育,2016,(02).
[3]朱金花.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行政),2011,(10).
[4]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5]王洁.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创新方法思考[J].艺术科技, 2016,(03).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