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机组检修标准化管理创建实践
2017-12-23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
火力发电机组检修标准化管理创建实践
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
火电机组检修标准化管理是在全面总结华能系统近年来发电企业机组检修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优化、提炼、梳理而成,为实现检修全优目标,确保机组修后安全、经济、长周期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常规发电企业在检修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九个方面的问题:①修前策划不到位,存在重要备品配件、工器具准备不足,检修项目设置不科学,存在过修和欠修等。②检修目标不明确、笼统,措施不力。③作业文件包可操作性差,不能进行有效质量控制,修后设备可靠性得不到保障。④重大项目技术方案、措施不严密,导致关键点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安全、质量存在失控现象。 ⑤质量验收标准不明确、不具体,W/H点设置不合理,导致检修质量失控。⑥解体分析会、专题会质量不高,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不透彻,致使整改及预防措施不力,留下修后设备隐患。⑦设备调试安排不全、不细,导致设备问题在调试中未能充分暴露,留下设备隐患。⑧检修文档管理不规范,造成修后检修技术文件不及时更新,技术文件与现场实际不符,容易造成设备管理混乱甚至酿成设备事故。⑨检修后评价工作不重视,没有对指标进行全面评估,没有对检修的组织、检修的管理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导致检修水平和检修管理水平止步不前。
为彻底避免以上问题,进一步提升电力检修管理水平,华能山东公司于2012年开始对检修标准化管理标准进行创建规范,同年9月在日照电厂3号机A修中落实实践,截至目前,取得较大成效,得到华能集团公司的充分肯定。
一、内涵和做法
火电机组检修标准化管理是在全面总结华能系统近年来发电企业机组检修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优化、提炼、梳理而成,充分保证了检修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提升了检修的安全、质量、程序文件、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检修全过程的工作疏漏,为实现检修全优目标,确保机组修后安全、经济、长周期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总体策划,强化制度框架建设
(1)细化检修管理程序,明确管理要求。
将机组检修分解为检修策划与准备、检修实施与控制、检修总结与评价三个阶段,并细化了管理程序要求,梳理出61个检修全过程管理流程重要节点,严格按节点对机组检修全过程进行关键点控制。
(2)通过关键节点控制抓检修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将整个检修全过程划分为61个关键控制点,对关键控制点细化,并严格控制,实现机组检修的标准化管理。其中,检修策划与准备阶段35个关键控制点,检修实施与控制阶段14个关键控制点,检修总结与评价阶段12个关键控制点。
(3)以计划管理系统为抓手,实现检修过程管理工作的闭环控制。
在执行环节上,将检修全过程管理流程节点要求编制成工作计划,明确量、质、期要求,通过计划管理系统软件下达,实现检修过程管理工作计划的闭环管理,真正实现检修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监督、有汇报、有奖惩。
(4)规范检修资料审批流程,明确归档要求。
编制了《机组检修技术资料样本》,编制了检修文件资料管理规定,对检修文件体例格式要求进行明确,确定了检修资料编号的原则,明确了审批流程。整体检修资料按照厂级技术资料和部门/专业级技术资料进行了划分,方便检修资料修后整理归档。
(5)强化检修标准化管理5大职能,确保检修管理务实高效。
机组检修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作用与功能是对整个检修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以保证检修任务的完成。这5个职能相互联系和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计划,确定检修的内容和目标;通过组织,建立实现目标的手段;通过指挥,建立正常的检修秩序;通过监督,检查检修过程计划实施的情况,纠正偏差;通过协调,使各方面工作顺利地推进。
(6)自上而下推进检修标准化创建。
实施检修标准化,改变了固有的工作习惯和管理的思路,能否高效推进是落实标准化检修的关键。山东公司高度重视、重点协调,并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会对检修标准化工作进行安排推广、部署,管理各单位积极落实,形成自上而下有序推动的良好氛围。
图1 规范机组现场管理
2.修前重策划,确保准备充分
按照统筹分析、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机组存在的问题隐患、修前分析和试验情况,并结合两措、技术监督及设备运行指标,科学安排检修项目。依据集团导则和我厂检修技术标准要求,统一规范检修技术文件。创建标准检修项目库,机组检修时,根据不同的检修级别,下发相应的检修管理手册及创优措施。综合分析检修项目要求和实际库存情况,提前提报物资计划,留足供货周期,强化催交与验收,确保物资保障万无一失。对于需要外包的项目,以组织得力、施工工艺规范作为先决条件,招标选定检修队伍。严格外来人员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并按照施工项目要求,进行相应的检修文件包、检修规程、质检点学习培训,受训率务求达100%。对照工器具清册,对安全工器具、测量仪器等检修设备进行检定检验,对行车、起重机具等特种设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检验,确保合格进场。
3.修中抓落实,确保实施效果
检修中坚持实行以例会、专题分析会为主导的检修调度机制和以日常监督、专项检查为主导的检修控制机制,确保主线工作顺利推进。
(1)统一现场分区域隔离和定置管理。
根据检修项目施工需要,将检修现场分区域隔离,统一规范和明确各项目区域的标志标识和项目看板,并实行定置管理。
(2)严格现场安全风险管控。
严格实行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四大举措”,确保了现场安全监督的全覆盖。一是坚持看板警示。看板中填写危险点预控措施,违章查处情况在曝光栏中曝光。二是坚持分片监管。安监人员在每天全面巡视施工区域的基础上,对关键区域和高风险作业区实行分片监管。三是坚持无缝监护。坚决执行“五个不准许”的施工要求,把作业现场始终有人监护纳入“违章红线”管理范畴。四是坚持专项检查。在机组检修的各个阶段,针对现场工作重点的变化,定期开展专项检查。
建立以责任落实为导向的质量监督机制,严格措施执行与质量验收,并实行质量问题追溯制。一是重大更改实行专人负责制。在重大更改项目中实行了分项目经理负责制。二是加强检修现场的监督检查。重点做好项目及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验收、文件包交底、试转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依靠专题分析破解难题。针对重大缺陷、生产难点问题以及解体中发现的重要难题,通过召开专题分析会,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四是严格专业参与和问题闭环。关键节点、隐蔽过程全部实行停工检验制;组织专家组现场督导、抽查,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的工艺质量、检修标准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采取通报、限期整改措施。
(3)全力保证主线进度。
针对主线工作,编制专项施工措施和进度计划,并严格控制。在满足主线工作进度的前提下,合理排定检修标准项目进度,实现主支线同步推进。主线工作因特殊情况无法按原定节点完成时,适时调整剩余节点进度计划,确保按期完成检修任务。
(4)周密组织调试启动。
修前制定详细的调试方案和调试计划,统筹安排各项调试工作。一是完善调试前期准备。成立以运行为主的调试小组,全面梳理完善调试卡。二是严格调试过程管理。严格按步骤进行设备调试,确保所有调试项目不发生疏漏。三是健全调试问题跟踪机制。跟踪督促检修人员做好后续处理,实现闭环管理。
4.修后重总结,不断提高检修管理水平
一是检修启动后,要求整理出机组启动分析报告,对启动过程中暴露出的在检修、操作方面的问题,详细记录、认真分析。二是对比修前、修后性能试验结果,对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面总结检修经验;对没达到预期目标的,彻底分析原因,找准改进措施。三是全面排查整改遗留隐患,要求在检修后均开展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对机组启动过程或并网运行后的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制定解决措施,确保机组长周期运行。四是要求及时完成技术资料整理。修后30天内,完成检修台账录入和图纸、规程修订工作。
二、实施效果
检修标准化实施几年来,融合企业实际和原有检修方式,创新检修模式和管理体制,检修管理水平不断得以提高,企业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促进了员工思想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自觉按照检修标准化的要求规范工作的行为,安全规范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机组运行可靠性不断提高,节能降耗能力不断得到挖潜,检修资料管理更加规范。
1.转变和提升了员工的检修理念和工作方式
通过检修标准化管理创建实践,员工理解了标准化的内涵和作用,思想上的认同带来了行动上的“纠偏”。检修标准化实施后,员工严格按过程计划开展工作,严格按要求填写各种工作记录,严格甄别不符合事项,严格关闭纠正措施,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提升了员工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图2 坚持开工、收工执行 “站班”制度
图3 检修、更改现场定期召开现场协调会
2.机组运行可靠性不断提高
自2012年推行检修标准化管理以来,各项检修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程序化、流程化、标准化,设备管理及技术监督得以规范和加强,设备健康状况和经济运行水平稳步提升,各项指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6年山东公司先后组织成立了济宁电厂 2号、威海3号和黄台10号等三台上半年进行A/B级检修检修督导工作组,进行现场检查和驻厂督导,并与电厂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沟通,协助电厂解决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检修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把检修标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实到现场,实现项目不漏项,标准不降低,费用不超标。公司管理各电厂共完成或已开工C级及以上级别检修机组3 0台次,其中:A级检修3台次(跨年度检修),B修1台,C级检修26台,折合300MW机组检修时间为862天,同比增加127天。
3.节能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300MW及以上机组能耗指标均优于优秀两型企业标准,供电煤耗排序中,莱芜6号、威海6号领先华能集团同类型机组,日照4号、德州6号、临沂2号、白杨河7号机组排名前三,厂用电率排序中,威海6号、德州6号、日照1号机组领先华能集团同类型机组,威海5号、德州5号、日照2号、济宁2号机组排名前三。积极落实华能集团百万机组创优专题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莱芜6号机组主再温度不达标的问题,先后组织了两次改造工作,主汽温度由595℃升至额定参数605℃,一再、二再温度最高升至618/623℃,发电效率达48.12%,发电煤耗255.29克/千瓦时,供电煤耗266.18克/千瓦时,分别优于世界最好水平0.3%、1.51克/千瓦时、0.32克/千瓦时。威海电厂6号机组节能先进技术集成应用及示范项目改造后厂用电率降低1.51个百分点,达到2.228%;供电煤耗降低7.16克/千瓦时,达到278.52克/千瓦时,组各项环保指标全面优于国家超低排放限值,成为60万千瓦等级机组中厂用电率、供电煤耗最优,高效、环保的绿色火电机组。
4.深入开展设备标准化管理工作
在推广检修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将华能集团公司电力设备标准化管理实施导则的宣传、贯彻、执行作为山东公司2016年生产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电力设备运行标准化管理实施导则(试行)》等五项标准,全面推行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化,以标准化带动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管理。山东公司组织修订了《电力生产资本性支出项目管理办法》和《火力发电企业运行标准化管理导则》进行修订,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和运行标准化管理,提升重大技改项目和运行管理的管控能力。督促管理各单位修订完善设备运行、检修、维护、消缺和更新改造等设备管理标准,建立标准化技术台账,将相关标准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将工作流程固化到SAP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