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临床特征观察

2017-12-23孙敏敏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吸入性致病菌呼吸衰竭

孙敏敏



·呼吸病研究·

老年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临床特征观察

孙敏敏

目的 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50例老年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痰培养结果、危险因素(按1 ∶1比例选择无吸入性肺炎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有关因素进行统计比较)、治疗及预后。结果 具有典型呼吸系统表现26例,不典型24例;肺部影像学出现叶或段实变阴影、肺不张10例;下肺42例。Ⅰ型呼吸衰竭22例、Ⅱ型呼吸衰竭8例、低氧血症12例、正常8例。痰培养结果致病菌生长37例,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混合性细菌生长10例。观察组年龄大、存在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制酸剂应用、鼻饲时间长、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为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死亡4例。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痰培养分离菌复杂,影响因素多种,增加致残及死亡率,应重视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预防工作,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成活率也不断上升,但病程中却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是其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老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1]。本文对老年脑卒中吸入性肺炎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为防治吸入性肺炎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选择2013年1月-2016年2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老年科50例老年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缺血性脑卒中24例,出血性脑卒中26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者MRI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脑卒中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卒中诊断标准,吸入性肺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肺部X线检查予以诊断;男27例,女23例,年龄60-88岁,平均(73.45±8.70)岁,排除院外获得性肺炎、肺水肿、肺部肿瘤等。

二、吸入性肺炎的判断标准[2]:

水和/或进食时有呛咳病史,餐后有反流史或痰内混有食物残渣;发热;咳脓痰或痰量明显增多;肺部出现新的湿性啰音;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升高;X线胸片出现肺浸润性阴影;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三、方法

观察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痰培养结果、危险因素(按1 ∶1比例选择无吸入性肺炎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有关因素进行统计比较)、治疗及预后。

四、统计学处理

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应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

50例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黄痰等典型表现26例(52.00%,26/50),食欲不振、活动力下降、意识障碍加重、体重减轻、精神错乱等24例(48.00%,24/50)。

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肺部影像学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模糊,散在斑点或斑片状阴影,出现叶或段实变阴影、肺不张10例(20.00%,10/50);双肺炎症37例(74.00%,37/50),右肺8例(16.00%,8/50),左肺5例(10.00%,5/50);下肺42例(84.00%,42/50);白细胞计数≥1O×109/L和/或中性粒细胞超过≥80.0%共34例(68.00%,34/50)。动脉血气分析:Ⅰ型呼吸衰竭22例(44.00%,22/50),Ⅱ型呼吸衰竭8例(16.00%,8/50),低氧血症12例(24.00%,12/50),正常8例(16.00%,8/50)。

三、痰培养结果

培养无细菌生长13例(26.00%,13/50);有致病菌生长37例(74.00%,37/50),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常见细菌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单一致病菌生长27例(72.97%,27/37),混合性细菌生长10例(27.03%,10/37)。

四、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

观察组年龄(73.45±8.70)岁、存在吸烟史56.00%、合并糖尿病22.00%、意识障碍26.00%、制酸剂应用54.00%、鼻饲时间(20.12±7.56)天,高于对照组的(68.34±7.38)岁、22.00%、8.00%、4.00%、20.00%、(10.32±4.11)天(P<0.05),观察组白蛋白水平(31.45±2.70)g/L低于对照组的(36.33±1.98)g/L,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吸入性肺炎及无吸入性肺炎患者相关因素比较

五、吸入性肺炎治疗及预后

均给予治疗基础疾病、祛痰、对症支持等治疗,早期经验性选择抗生素,采用广谱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然后根据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并结合药敏试验及时调整用药,其中9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6例,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3例。本文50例患者中死亡4例(8.00%,4/50)。

讨 论

吸入性肺炎是指食物、口腔或鼻腔分泌物、胃内容物等吸入呼吸道而引发的肺部炎症,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的损伤,出现不同程度昏迷、嗜睡等,吞咽困难,咳嗽反射下降;口腔自净能力下降,口腔分泌物增多;吸痰不及时;长期卧床,未及时翻身、拍背,导致误吸口咽部的分泌物而不能及时排除;食物残渣、痰液、唾液等就会随呼吸进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因此老年脑卒中患者是吸入性肺炎的高危人群[3]。

通过观察发现老年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具有以下特点,① 老年脑卒中吸入性肺炎是在脑卒中基础上发生,患者多体质虚弱,机体反应及体温调节能力低下,因此起病隐匿[4],临床表现也不典型,本文表现为发热、咳嗽、咳黄痰等典型表现52.00%,而表现食欲不振、活动力下降、胸闷、意识障碍加重、体重减轻、精神错乱等达48.00%,故需引起高度警惕。② 肺部影像学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模糊,散在斑点或斑片状阴影,尤以下肺多见,本文占84.00%;误吸严重者有时出现叶或段实变阴影、肺不张,常有阻塞性肺炎表现,本文10例占20.00%,往往提示局部支气管口阻塞,需警惕食物或异物嵌顿于支气管内,应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血气分析多有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本组合并呼吸衰竭的比例高,其中Ⅰ型呼吸衰竭44.00%,部分患者因痰堵气道、呼吸肌疲劳伴有二氧化碳潴留,Ⅱ型呼吸衰竭比例达16.00%,两者相加有60.00%合并有呼吸衰竭,即使未达到呼吸衰竭,也有24.0%的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氧合正常的患者仅16.00例,故建议老年脑卒中吸入性肺炎患者应高度重视血气分析的结果,将其作为常规检查,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各种氧疗,必要时予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5]。③ 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37例(74.00%),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单一致病菌生长27例,混合性细菌生长10例,达27.03%,可能与本组患者为老年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反复感染,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6]。④ 吸入性肺炎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随着老年人生理性退化,喉感觉减退,咽缩肌运动减弱,吞咽功能障碍加重,从而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机会[7]。低白蛋白水平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修复、再生功能受影响。有吸烟史患者肺部存在慢性损伤。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体内环境利于细菌生长,且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意识障碍患者,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无力吞咽、返流至口腔的胃肠液从而导致将液体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制酸剂的应用使胃内PH值增加,杀菌作用减弱[8]。鼻饲是避免经口误吸有效办法,短期鼻饲饮食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但长期鼻饲管置入鼻饲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鼻饲管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加,鼻饲管留置使食管相对关闭不全,胃内容物易返流至口咽部气管而误吸入肺。而且胃管留置进一步减弱了咽反射,使误吸表现隐蔽,如仅表现为打嗝、口腔咀嚼等,易被忽视,导致肺部感染反复加重、迁延难愈[9]。⑤ 临床治疗困难。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感染以多重耐药菌为主,且排痰不畅,感染难以控制,抗感染治疗困难,本文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6例,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3例,预后较差,本文50例患者中死亡4例(8.00%)。

总之,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属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致残及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0],重视和做好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保持良好体位,加服促胃动力药物治疗,预防反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缩短留置鼻饲管时间;进行吞咽训练;减少制酸剂的应用;开展对患者及家属肺部管理宣教[11]。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及时进行X线检查和痰的细菌学检测,以早期诊断;吸入性肺炎早期经验性选择恰当有效抗生素,尽可能覆盖所有可能致病菌是治疗的关键,依据本单位或地区的致病菌流行病学资料考虑是否联合用药;然后结合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加强痰液引流,采取翻身、拍背、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方法祛痰,必要时予以纤支镜吸痰、肺泡冲洗,重症呼吸衰竭需予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积极配合营养支持、增强免疫、保护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1] 李利华.脑梗死后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39-41.

[2] 董晨光,王春.脑血管病并发吸入性肺炎5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7):1065-1066.

[3] 宁静.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2):98-99.

[4] 冯艳杰.老年肺炎35例临床特点与治疗回顾[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406-407.

[5] 陈涛,王导新.59例老年脑卒中吸入性肺炎患者临床及病原学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9):2633-2635.

[6] 任晓荣.老年脑血管病吸入性肺炎9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33-34.

[7] 廖日洪,姜川,袁春星,等.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致ARDS的救治分析(附2例报道)[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2):386-387.

[8] 周国庆,付鹏,覃兴航,等.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并发院内肺部感染78例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505-507.

[9] 肖爱莲.老年脑卒中合并吸入性肺炎30例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440-441.

[10]侯率,张军,车玉琴.急性脑梗死合并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23(2):243-244.

[11]程霞.52例老年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诊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93-94.

10.3969/j.issn.1009-6663.2017.01.049

226001 江苏 南通,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老年科

2016-04-25]

猜你喜欢

吸入性致病菌呼吸衰竭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