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的民粹主义浪潮与结构改革
2017-12-23宁留甫编辑孙艳芳
文/宁留甫 编辑/孙艳芳
欧美的民粹主义浪潮与结构改革
文/宁留甫 编辑/孙艳芳
虽然民粹主义已成为结构改革的死敌,但也存在利用民粹主义支持结构改革的可能。其前提是,阻止极右翼政客靠民粹主义蛊惑大众获得国家政权。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两件事凸显出欧美高涨的民粹主义浪潮。对于欧美而言,眼下要想摆脱政经困境,急需进行重大结构改革。但民粹主义已成为结构改革的死敌。出路究竟在哪里?
民粹主义的界定和诉求
民粹主义,顾名思义,以“民”为精粹、精华。这里的“民”,通常是指下层民众,而不是广义上的人民;“粹”是指在价值上以下层为导向,在利益上以服务下层为旨归。
民粹主义起源于何时何地,无据可考。民粹主义没有特定的思想内涵,基本上可以与任何意识形态结合,视其社会情境或反对的对象而定。正因如此,民粹主义是社会科学语汇中最没有精确定义的名词之一,学术界很少把它当成一个独立学术概念来处理。
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和民本主义在字面上看似十分接近。民粹主义也称平民主义,是相对于精英主义而言的,是民主主义的实现形式之一,是大规模民众和魅力型领袖的结合体。民粹主义喜欢事无巨细动辄进行全民公决,是极端的民主主义。民本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区别在于,民本重民意,而民粹唯民意,而且民本主义可以存在于君主制度下,正如中国古代那样。
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家,民粹主义的含义和诉求千差万别,难以笼统而论。然而,聚焦于某一时期和某一地区民粹主义的特定含义是可能的。本文论述的对象正是指21世纪在欧美愈演愈烈的民粹主义浪潮。
民粹主义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维度,又有左翼与右翼之分。经济左翼民粹主义一般推行福利主义,采取高税收、高支出的财税政策,打击富豪寡头,通过二次分配降低贫富悬殊。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最终能涵盖大多数群众的福利社会。经济右翼民粹主义不信任政府,倾向财政紧缩;同时,反对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对来自外国的移民、劳动力有较强的敌意。当今欧美的民粹主义就其主流而言应该属于右翼民粹主义。
当今欧美民粹主义有以下核心诉求:反对接受移民和难民;反对延长退休年龄以及削减退休金和福利;反对全球化,奉行民族主义,主张本国产品和本国就业优先;反建制,不相信精英阶层、主流政治和官僚机构;反对超国家机构,主张夺回主权。其代表者有美国总统特朗普、法国极右翼总统候选人勒庞领导的国民阵线、英国独立党、意大利的北方联盟党和五星运动、希腊的金色黎明党和德国选择党……
当今欧美民粹主义的根源
这波欧美民粹主义浪潮兴起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引人注目的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是这波浪潮的预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政府的接连倒台构成了其后的一幕幕场景,而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则成为这波浪潮的高峰。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欧美经济增速跳水,失业率飙升且持续维持高位,大量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放弃寻找工作,家庭财富严重缩水,中产阶级群体萎缩,贫富分化局面更加严重。与美国不同的是,欧洲还遭受了主权债务危机的打击,受到冲击的时间和程度比美国更甚。麦肯锡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4年,发达国家65%以上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停滞不前或出现了下降,波及大约5.4亿人。为应对危机,西方国家多年来一直在推行非常规超宽松货币政策,但收效有限。时至今日,欧美经济增速仍在低位徘徊,贫富分化和家庭财富缩水的局面丝毫未变。于是,西方国家民众普遍存在对于体制的不满,对于精英、官僚和银行家的痛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也在其中成为替罪羊。这是当前欧美民粹主义产生的深层次经济原因。
难民和移民问题是民粹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起因。这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国表现得比较突出。难民问题和移民问题是两个有所区别但又产生类似影响的问题。目前这波难民潮和难民危机的起因是欧美错误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姑且不提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2011年开始的所谓“阿拉伯之春”中,西方国家甚至试图颠覆整个中东的政权,利比亚战争、也门内战、叙利亚内战,无一不在中东制造出动荡。这种动荡的直接结果就是难民潮和难民危机。移民潮的产生则更为复杂。借用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法里德·扎卡利亚的话,“移民是全球化的最终表现形式”。在全球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使西方民众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外国的商品、服务、投资、文化、艺术和饮食等,但理解和接受外国人的意愿却仍十分有限。而难民和移民向欧美的大量涌入,在带来廉价劳动力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带来了欧美国家内部工作机会的减少、资源消耗的增加、传统生活方式的破坏,乃至犯罪增加和恐怖主义事件频发的更严重的后果。在那些不能及时回应和处理难民和移民涌入给民众带来的焦虑甚至恐慌情绪的国家,民粹主义便很容易滋生和泛滥。
不仅如此,在接连遭受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与难民危机三重打击的背景下,欧洲内部的南北差异(经济竞争力北强而南弱)和东西差异(难民潮压力东强而西弱)也充分显露出来,并随着压力的增加而演变为身份和认同危机。以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为例,三国都处于欧盟的南部边缘,经济竞争力弱和难民潮压力互相叠加,疑欧、脱欧的声音日渐增多,因此,内部都出现了高举反对移民、反对欧元旗帜的具有代表性的极端党派。
结构改革的必要性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分化加剧、难民危机肆虐等长期困扰西方的问题,结构改革是必须要予以认真考虑并持续付诸实施的,舍此别无他途。
在当今世界,真正致力于结构改革的,只有中国等为数不多的国家。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开出了自己的药方,结构性改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剂药。从经济学理论上讲,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德国是成功进行结构改革的国家,得益于此,其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并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如今的德国,作为经济巨人,不仅自身成功顶住了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还作为中流砥柱带领欧盟和欧元区经受了危机的考验,总理默克尔也被视为欧洲的“救星”。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前总理施罗德的结构改革。2003年3月14日,就在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施罗德在德国议会发表演说,公布了著名的“2010议程”。该“议程”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劳动力市场、压缩社会福利、降低税率、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这些内容项项指向当时德国经济的软肋。再反观金融危机后的欧美各国,尽管为走出危机和刺激经济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推到了极致,但经济却依旧表现平庸。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告诉我们,打破困境需要全新的思路,结构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不幸的是,迫在眉睫的结构改革遇到了民粹主义这个死敌。结构改革所要求的众多核心政策选项恰恰是民粹主义针锋相对反对的,如改革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延长退休年龄,削减福利等。不能忘记,雄心勃勃的意大利前总理蒙蒂、伦齐均力倡结构改革,但先后都被民粹主义力量赶下台;英国前首相布朗也遭到同样的厄运。相反,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则利用民粹主义的力量拖延必要的改革,获取了政治资本。2016年4月,西班牙经济部长金多斯表示,政治民粹主义是实施必要的结构性改革的最大障碍。摩根大通总裁安娜·法雷尔(Diana Farrell)认为,在民粹主义的环境下,经济会严重受损——民粹主义腐蚀政府和监管机构同商业和工业保持“持续对话”的能力。
利用民粹主义支持结构改革
面对民粹主义与结构改革这一对势成水火的冤家,出路究竟在哪里?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前者定会毁了后者。不过民粹主义一路走下去只能是撞上南墙。这是由于大多数民粹主义的领袖只是善于利用和操纵民众的感情,并没有深思熟虑的施政方案。如果任由民粹主义主导政府决策,让极右翼政客在欧美粉墨登场,会将西方和世界带入另一个不可预知的黑暗时代。
那么,能否利用民粹主义来支持结构改革呢?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前提是要阻止极右翼政客靠民粹主义蛊惑大众获得国家政权。尤为关键的是,要阻止民粹主义势力在2017年相继到来的荷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大选中胜出上台。此四国均为欧盟和欧元区的创始成员国,一旦民粹主义掌权将给欧盟、全球化和反民粹主义的理性力量带来远大于英国脱欧那样的冲击。在此前提下,欧美各国的政治势力,不仅包括在任的和新当选的政府,还包括在野的各党派和政治势力,必须真正俯身恭听民意,走到民众中去,想其所想,听其所言,并充分尊重、理性回应和正确引导民意,而不是完全被民意裹挟;必须重整、壮大政治中间派,尤其是进步中间派的力量,“执两端而守中庸”;必须站出来一批敢于担当、不计私利的强势领导人,引导民众支持结构改革。只有这样,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