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大学生人才培养实践分析

2017-12-23冷德生吕国旭李陈雪杨玉赫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三观价值观传统

冷德生,吕国旭,李陈雪,杨玉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大学生人才培养实践分析

冷德生,吕国旭,李陈雪,杨玉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传统文化是将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元素。对大学生来说,传统文化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然而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运用不够灵活、运用不够全面。针对目前传统文化的运用现状,应拓宽实践渠道,使用多种策略,从而使传统文化能够真正运用到大学生人才培养中,重塑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传统文化;大学生;人才培养;实践

在大学中,人才培养的开展主要是让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助其在人生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人才培养中,不仅要让学生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并能够使其树立好三观,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还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一、大学生人才培养中传统文化的运用现状

第一,传统文化机械运用。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多数教师教学时,主要用照搬方法引入传统文化。也就是说,教师是机械性地将传统文化引入。照搬时也是内容有限,覆盖范围小。有的教师认为,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是背诵经典诗词、典籍。因此,这一方法,一方面容易没有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真正作用。照搬传统文化时,教师的随意态度会导致学生学习随意,而不深入去体会文化中的内涵。而照搬方法也容易让学生认为这些都是学过的,根本没必要再看的想法,从而造成学生学习不积极,甚至引发反感情绪。从教育的目的来说,引入传统文化主要是起到帮助学生树立三观的作用。单纯地照搬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容易将文化中的糟粕影响学生。

第二,传统文化过度解读。由于传统文化的讲授相对枯燥,不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上媒体中各种搏眼球的营销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开始采用博眼球的方法去运用传统文化。虽然说传统文化的运用要尽量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但凡事过犹不及。一些教师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开始将传统文化往低俗化、娱乐化的方向去运用。

第三,文化传递方法单一。大学生人才培养中文化传统的运用主要是通过上课进行灌输。这一教育方法在很久之前就为人们所诟病。现阶段人们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认为教学方式落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单纯地讲授、灌输,极易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十分庞杂,产生历史环境也多种多样。但在传统文化的运用中,教师仅仅注重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并未考虑到文化产生的时空场合,统一使用上课灌输方法完成教育任务。

第四,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脱离。传统文化本身是产生于历史中的产物,虽然从时空上来说,传统文化本身是脱离现代生活实际的。但传统文化是人们对生活、人生、社会等的感悟,也是从某种环境下创作而出的,是基于实际产生的。因此,即使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文化精华依然是适用的。但这一点需要以教育者入手,拉近学生生活实际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人的思想基本是受到环境全方位的影响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熏陶形成的。传统文化如果与生活脱离,很难起到熏陶学生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影响

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传统文化思想的运用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但如果要正确运用传统文化,先要了解传统文化,进而方可灵活运用。

第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以“仁”为本理念,其中包含了各种伦理道德的思想。文化中主要是以人为核心,并以其为中心发展形成的以人伦关系为主的文化。从个人角度来说,“仁”即是爱人,强调和他人共处时要互爱、互助、相互尊重。因此,个人都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培养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理念。传统文化中还包含了整体和谐的理念。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十分鲜明,并受到人们的推崇。而这一思想主要是强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因此,人们在环境发生变化后,应该对自身思想、行为进行调整,使自身能够与时代、环境共同发展。传统文化中讲求兼容并蓄思想。传统文化中,十分强调兼容并蓄思想。该思想强调善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

第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作用。首先,树立个人正确三观。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将会面临社会复杂的环境。如果其没有正确、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容易迷失自我。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以“仁”为本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思想内涵,能够有助于树立正确、稳定的三观。在社会中,能够正确处理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明善恶,知礼法。并能够以正确的三观去看待环境,积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其次,强化个人道德水平。近几年来,个人道德水平低下的事件报道非常频繁,导致人们对做好事、生活环境的诚信等产生怀疑,这其实属于信仰危机、文化危机。这些事件的发生触及了人们的道德底线,从而引起关注、愤怒。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在社会中,需要其能够保持自我,遵守道德。而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个人修养的思想。再次,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现阶段世界各国的联系十分紧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文化等。有的学生踏入社会后,容易受到各种利益引诱,做出不利于国家的事情。而有的学生则无爱国的精神,总认为“外国月亮圆”,处处认为不如人,并以个人的不当思想去影响别人,这些行为对国家来说是不利的。一个人只有培养坚定的意志力,才能以个人能力、修养等突破困境。

三、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实践途径

在认识到传统文化包含的思想内容、作用、以及应用现状后,应该针对现存的问题出发,真正实践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第一,将传统文化灵活融入到课堂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自主性。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教师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生命活力等灵动的因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领悟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自主性、自觉性。而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感悟、领悟后,自我学习,提高自我的学习水平,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效果。那么在教育中,如何运用传统文化,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者忽略了传统文化中文化知识产生的时空场域,这不利于教学。那么在市政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时,应该对引入内容进行查找相关文献,主要是了解该内容产生的时空场域,与之相关的人物等。这样有利于备课,了解如何将其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第二,以学生为主开展人才培养。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对象是学生。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体,应该以接受为主。但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运用,可以有效拓宽途径,这样也能够体现大学生人才培养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教育者应该改变对学生主体的看法。从而能够提供学生机会,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每个学生都是有丰富情感的个人,在对文化的理解中,也会有各种新奇的领悟。那么,教育者应给予学生一个平台,使其能够将个人领悟进行交流。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从平等的角度去进行交流,减少沟通阻力,从而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互动的良好氛围,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中。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个途径不是提问、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艺术展示等。我国的传统节日较多,这一方法可以结合传统节日进行。

第三,拉近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活的距离。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的切入点很多,例如大学生活中的各种协会、讲座等。那么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活距离拉近,首先应创设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的学校环境。学生在大学阶段生活一定的时间,那么这段时间内开展大学生人才培养必须要考虑到这些事件的有效运用,经常性地举办传统文化讲座、辩论赛等,从方方面面融入传统文化,创设良好的氛围。组织学生去参与社会中端午节的赛龙舟等,感受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的氛围,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并非是不可触及的、远离生活的。

四、结语

大学生是即将进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群体。大学生本身接受了高等的教育,对社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知识资源。如果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做得不到位,那么很难让学生发挥自我价值。而在国家、个人的利益面前,如果没有正确的三观,也难以做出正确的抉择。传统文化是凝聚全国人民的文化基础,其中包含的很多思想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实践。通过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个人道德、爱国精神等,提升个人素质,从而在个人社会的成长中,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1]谢维和.对口与适应——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关系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

[2]王学俭,李东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路径和机制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3).

[3]赵晨,高中华.员工政治自我效能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4,(3).

[4]覃轶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4).

[5]陈文广.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

[6]孙海涛.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

[7]张晓明.从价值观形成机理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J].当代教育科学,2014,(19).

[8]《学习与探索》2014年总目录[J].学习与探索,2014,(12).

[9]孙伟平.论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富强”[J].学习与探索,2015,(6).

[责任编辑 刘 瑶]

G642

A

1673-291X(2017)22-0118-02

2017-04-2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16G15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科研基金项目(SZ2017040809)

冷德生(1980-),男,黑龙江庆安人,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副处级辅导员,讲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讯作者:杨玉赫)。

猜你喜欢

三观价值观传统
我的价值观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五毛钱的“三观”
请告诉女儿,三观不合的人不能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