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2017-12-22王祥林

东方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王祥林

摘要: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这一大“熔炉”下,各行各业间的竞争都十分激烈且残酷,但其中也不乏“几匹黑马”能够冲破层层束缚、蓬勃而起,有力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体育专业便是其中的一员。自古以来,体育精神都是“公平公正、特色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坚决不放弃”的代名词,所以这一领域的创新创业也需要依靠非凡的魄力、毅力和勇气。由于体育专业原本就比较特殊,因此创业的环境十分的有限,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本文首先针对“体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后提出了有效性的解决对策,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探索体育型人才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的相关措施,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光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体育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面对新时期新出炉的就业政策,我们都应该知道目前的“创业”并不是绝对依靠技术取胜的,更多的是要着重突出“创新”的点在何方。在专业性质的体育领域中,定期寻找学生创业思想中的缺陷和遗漏、采取亡羊补牢式的巩固措施式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除此之外,高校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并塑造能够快速适应新时代变化节奏的新型体育人才,学校必须善于发掘学生的体育素质特长,并以此为基准将这些优势发展成为创新创业的“资本”,实现体育专业与创业的完美对接。

一、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未达到高水准。其实,横在体育生想要自主创新创业的途中最难逾越的一个障碍是他们的能力还未到达高水准的要求,甚至很多学生空有高水平的体育技能,但是他们无处施展亦或是不知道将这些优势释放在哪些地方,显然这个问题是在体育学院毕业生群体中的普遍问题。通常来说,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没有理想中来得优秀归因于他们在校期间没有积极地参与到有实践价值的活动中去,所以造成了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不成正比的后果,导致他们的“实战经验”极具缺乏。其次,体育专业过于将教学的重心堆砌在了体能训练上,而忽视了开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所以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都非常得薄弱,在利用自己的专业开辟创新创业天地的热情也是大大不足的。

(二)創新创业的领域过于局限。虽然进年来我国在体育事业方面有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形式而言,适合体育专业学生施展创新创业本领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体育与“体能”息息相关,除了一些体育用品的销售、开办体育俱乐部等,要想将体育与其他新兴科技结合起来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试验与沉淀。所以即便是有了庞大的体育产业体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奠基和支撑,学生的信心也并非十分充分。这样一来,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过程中,学生的冲劲就非常容易被“领域局限”这一因素影响,他们的创业思想也会被扼杀在萌芽之中,久而久之,体育专业的学生创业的热情就会被磨灭。

(三)社会对学生创新创业还未达到真正认可的地步。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缺少最基本的信任,这就导致很多合作方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持有一定的怀疑。这也恰好说明了社会对学生创新创业还没有完全认可,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想出的创业点子无法真正为公司获取利益,自然也就无法在与同行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再者,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他们可能会萌生出“体育器材网店销售”的想法,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政策与体系的支持,种种想法也就不了了之了。因此没有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体育领域的创新创业发展就会变得更加步履维艰了。

二、针对体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解决对策

(一)端正创业心态,保持初衷。对于在体育专项运动中有突出优势的学生而言,体育技能就是他们赚钱的“本钱”,所以为了能够在社会中通过创业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端正自己的创业态度,善于从别人的成功创业案例中捕捉到创业思想中的“金点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加以自己的新想法。但在此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既然选择了创业,就要脚踏实地、严谨认真、保持初中,切勿因为立场不坚定而被埋没在竞争的潮流中。例如:在学校内,我们可以做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主题就为“毕业后,你会选择在哪一领域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根据对结果的分析,大多数学生在职业规划中都选择了“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品的经营销售”这一行业。在传统的体育创业指导中,教师一定会先让学生考虑好所有的消极或者积极的因素,然后在加以实行。但是,由于互联网时代的降临,我们的创业思想有了很多的捷径,比如说:以往想要在销售行业有所作为就必须开一家实体店,还要获取官方的授权,在目前的情况下,网店也不乏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不仅节省了店面的布置,而且节省了大笔的资金,更能够凸显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因此依靠网店销售体育类器材以及运动方面的设备服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学校仍要灌输给学生一定的创业思想,才能帮助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二)学校需加强对创业者的指导,夯实基础思想。在设置运动训练类型的课程的时候,学校一定要预先将学生毕业之后可能会涉及到的创新创业需要等内容考虑在内,因为当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支持时,学生实践起来可能会更加熟练、放心。体育本就与寻常专业不同,坦白而言,如果不另辟蹊径,从事体育行业也只能吃“青春饭”,所以为了为未来铺垫更平坦的人生路,学校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做到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对他们创业思想的指导。例如:“健身”在最近几年变得大热起来,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很多拥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想要在健身行业闯出一番新天地。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他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便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他们在这一行业可以说没有太大的波折,但是起步却是特别的困难。为了不让学生的优势就此没落,学校可以让体育专业的学生先以亲身经历的方式进行健康而又科学的健身方法。然后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之上,总结对于什么样的顾客需要购买什么水平的器材。所以如果学院具有优良的物质基础,开设相关的指导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最佳入口。

(三)公共就业体系要给予毕业生创新创业一定的鼓励与支持。创业是一件非常需要恒心和勇气的事情,所以在这个社会当中,只身创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政府、单位等公共就业的服务体系要有一双慧眼,对那些有很大创业潜力的学生要进行优待,并且还要积极地为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用实质性的政策来表示。例如:考虑到体育运动是一项比较剧烈的项目,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会有不少的运动员受伤。所以有学生产生了建立“运动损伤康复”的相关机构,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但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周转以及执业医师证,所以政府要给予相当大的支持才能将这一想法落实到位。

总结:综上所述,体院专业人才的培养本身就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但是为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再多的困难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克服的。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以“完善其身、保持初心、端正态度”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抓住每一个发展自我的良机,为创新创业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岳志勇,辽宁省体育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1.

[2]刘振忠,高斌,张建哲,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

[3]陆克珠,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