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市宗教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12-22王斐

东方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烟台市对策分析发展现状

王斐

摘要:宗教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宗教圣地、宗教名胜、宗教景观、宗教节事等为旅游对象物的旅游活动。本文以烟台市为例,分析宗教旅游的发展现状,为烟台市宗教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宗教旅游;发展现状;对策分析:烟台市

所谓宗教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宗教圣地、宗教名胜、宗教景观、宗教节事等为旅游对象物的旅游活动。宗教旅游在发展初期的主要动机是宗教朝觐,自古以来世界上三大宗教的信徒都有朝圣的历史传统。根据《古兰经》规定,朝觐是穆斯林必须遵守的五个基本功课之一,每一位有经济能力、身体健康的成年穆斯林都有在规定的时间前往圣城麦加进行朝觐的宗教义务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经济开始富裕,精神上也变的自由,于是被长期压抑的对神秘宗教文化的好奇和向往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旅游的大发展一起进发出来,宗教旅游由此快速起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内宗教旅游逐渐开始发展。进入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文化旅游的兴起 ,以宗教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宗教旅游广受旅游者的青睐 ,迅速发展成为大众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宗教旅游包括了两类行为:第一类是宗教信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的旅游活动;第二类是非宗教信徒出于兴趣,志在考察、体验宗教及其文化内涵或观赏宗教艺术、器物、圣迹等旅游活动。

一、烟台市宗教旅游发展现状

(一)烟台市宗教概况

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既有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从阿拉伯传入的伊斯兰教,也有中国的道教,西方的基督教,在这里各种宗教相互影响、借鉴,不断完善。烟台市现在主要有以下宗教种类:

1、佛教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年代,是有不同说法的,其中大家公认的是汉明帝遣使西域求佛之说。也有学者考证,秦始皇也曾派使者前往印度取经,佛学因此传入中国,所以应该说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秦朝而盛行于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宗派,如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密宗、禅宗、净土宗等。

2、道教

王重阳为全真道的创始人,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后因家财被劫、仕途受挫以及对生死的感悟等原因,47岁时开始在陕西终南山一带修道与传教。金大定七年(1167)四月,离开终南山东迈山东传道,于山东烟台境内昆嵛山创立全真道。

3、基督教

最早来胶东的基督教传教士是德国人郭实腊。至新中国成立前,烟台境内除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组织外,还有中国籍传教士创办的教会组织。据《烟台市志》等史料记载,1922年,上海召開“全国基督教大会”,提出“本色教会”主张。在“本色教会”运动中,烟台先后成立的“本色教会”有烟台中华基督教奇山教会(1902年创办)、烟台中华基督教葡萄山会(1909年创办)、烟台罗锅桥中华基督教会(1918年创办)等。

4、天主教

天主教和山东发生联系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和德里东游录》记载,1322 年和德里神父来到中国,从泉州登陆后经南京沿运河前往北京,曾经访问过位于运河边的临清。元朝灭亡后,天主教在山东几近绝迹。明朝时期,天主教与山东重续前缘,1576年山东成为耶稣会传教区域,属澳门教区。1598年利玛窦神父、郭居静神父沿运河北上,在济宁小住,又在临清系缆,然后进京,因未能见到明朝皇帝,只得雇船南归,返回途中,再抵临清,郭居静神父留下小住。此后天主教在山东开始传播,再无中断。

(二)烟台市主要宗教旅游景点

1、佛教旅游景点

烟台龙口南山大佛景区,位于龙口市中南部山区,总面积14平方公里,由中国500强企业——南山集团投资建设,是一个融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景观,在建设中有2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旅游专家、历史学家、宗教学家、艺术家、雕塑家和一批能工巧匠为景区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整个景区分为宗教历史文化园、主题公园-欢乐峡谷和东海旅游度假区三大部分。宗教文化区内的南山大佛位于景色秀丽的卢山之中,座南朝北,为释迦牟尼坐佛造像,铸造材料是锡青铜,大佛高38.66米,重380吨。由232件佛体、108块莲花瓣、302个发髻、共642块,锡青铜铸件组合而成,堪称目前世界第一大铜铸佛。

2、道教旅游景点:

八仙过海景区,是胶东半岛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景区三面环海,坐落在山东蓬莱市北黄海之滨,游览面积5.5万平方米,主要景点近40处。景区以道教文化和蓬莱神话为背景,以八仙传说为主题,突出大海仙山的创意,集古典建筑与艺术园林于一体,内涵丰富,观览性极强。整个景区呈宝葫芦状横卧在海上,景区周围海域天高水阔,景色十分壮观。春夏之交,这里常有海市、海滋奇观出现,虚幻缥缈,美不胜收。蓬莱自古是人们求仙的地方,又迭蒙帝王临幸,便自然平添了神秘色彩。历代文人墨客常把蓬莱和海上神山联系起来,留下了许多赞美仙岛神乡的咏唱。蓬莱以其鲜明突出的神话题材和浓厚的人文气息,奠定了它在中国东方仙文化的源头地位。人们总是把蓬莱与神山仙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蓬莱也便自然地成为神仙世界的代名词。

3、基督教旅游景点:

奇山礼拜堂,位于烟台南山路小学东面,建于1916年,是为纪念在烟台逝世的英国传教士詹姆士·马茂兰而建。马茂兰曾在烟台传教多年,办学校、建孤儿院、经营花边贸易,影响深远。教堂为木石结构,整座建筑呈英式教堂风格,南北山墙尖竖立着铜质十字架。起先,教堂西北部还建有钟楼,高约12米,钟楼内挂着一座重约千斤的大铜钟。每逢礼拜时间,钟声回荡,响彻整个市区东部上空,与大海中轮船的汽笛声遥相呼应,可惜“文革”中,钟楼被拆除,大铜钟下落不明。上世纪50年代后期,教堂被租作仓库。1962年改建为东山电影院,内设长条椅,可容纳观众800多人。1966年,改名为东风电影院,直到1979年,新东风电影院建成后才迁出。1980年,教堂改为芝罘区文化馆,内设白鸥歌舞厅。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奇山礼拜堂才恢复使用。06年前后有关部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恢复教堂昔日的原貌。有关方面还有意重建钟楼,并着手寻找大铜钟的下落。据了解,詹姆士·马茂兰的后人每年都到奇山礼拜堂参观。礼拜堂建成90周年时,马茂兰8岁的小曾孙子特意从英国来到烟台凭吊先人。endprint

4、天主教旅游景点

烟台大马路天主教堂位于芝罘区大马路35号,1906年由基督教浸信会美籍牧师毛尔根携款来烟所建。教堂为二层楼,建筑面积达862.4平方米,可容纳800人做礼拜;另有钟楼、办公室及附属房屋等。总建筑面积为1064.4平方米。“文化大革命”中,钟楼被拆毁,教堂被占用。因烟台天主教堂在1959年年底被拆除,1980年烟台天主教购买此堂作为天主教堂使用。1981年中共烟台市委和烟台市人民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该堂进行修缮,增置了必要的设备和宗教用品,于1982年10月重新开堂。现在是烟台市天主教爱国会和天主教协会的所在地。

二、烟台市宗教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

由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烟台市的旅游业整体发展的比较好,但是相关景区的知名度却并不高。以南山旅游景区为例,它是由南山集团投资建设,景区内有亚洲最大的锡青铜坐佛——南山大佛,东莱第一古刹——南山禅寺,南山宗教文化园由香水庵、南山禅寺、南山道院等晋、唐遗迹及南山大佛、华严世界等新建景点组成,堪称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文化园。总体来说景区资源开发完全,投资较大,但是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可进入性较差使得景区虽为5A级景区但知名度不高。

(二)宗教旅游管理混乱

绝大多宗教旅游场所由地方宗教部门管理,但在某些具体资源的管理上却又由文化局、建设局等部门管理,这就导致在宗教旅游活动中仅仅为了获得当前的旅游效益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很少真正为宗教的发展考虑,影响宗教的正常发展。除此之外,景区的管理部门的权利有时会高于相关的宗教组织,这就造成宗教组织权益的损失,对宗教的传承发展无益。另外宗教、旅游、文化等部门交叉管理,各自为政,分工混乱,阻碍了宗教旅游的发展和宗教资源的保护,常常出现互相推诿、办事效率底下的情况。

(三)从业人员质量良莠不齐

导游人员是旅游业的灵魂。导游是与顾客接触时间最长的,其工作表现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还代表了景区的形象。优秀的导游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增加游览的乐趣,还能对景区带来间接地经济利益。宗教旅游对导游的特殊要求就是要具备较全面的宗教文化知识储备,但很多景区的导游人员对宗教的了解很少,根本不足以应对游览过程中旅游者提出的问题。

(四)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宗教旅游是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烟台市宗教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大多数为观光型,没有将自身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发掘出来。对于宗教了解较少的的游客来说宗教旅游就是只看看建筑、欣赏自然风光,参与性不强。烟台市的宗教旅游资源丰富,有关部门应注意资源的深度开发。

三、烟台市宗教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首先,景区负责人可以根据景区及当地特点,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通过网络、电视、公交广告等宣传方法擴大景区知名度,增加景区收入。其次,可以通过游客的口头推荐扩大景区知名度。景区可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来使顾客满意,让他们感到景区值得游览,相信对旅游体验满意的游客还会将景区推荐给亲朋好友。最后,景区应当定期更新旅游主题、旅游路线,设计新的旅游产品,加强自身的吸引力。

(二)政府加强对宗教旅游的管理和重视

宗教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应重视宗教旅游的发展,协调各部门处理宗教旅游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引导宗教旅游积极健康发展。

(三)提高导游人员职业素质

导游培训是提高其素质的有效途径,应贯穿于导游员队伍建设的始终。针对宗教旅游景区来说,除了要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之外,还要针对景区的宗教类型组织导游人员进行相关的文化学习,使其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于游客。培训可以在旅游淡季或某个必要时段进行。

(四)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要求各景区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开发宗教旅游资源,设计新颖的旅游主题,增加景区吸引力。例如南山景区内有中华历史文化园,可以与较近地区的学校达成协议,进行历史实景教学或者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研学旅游,进行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增加景区收入;再比如因为南山是著名的养生天堂,结合这一特点,可以积极发展当前比较具有前景的老年旅游,老人一般没有工作,自由时间较多,而且可支配收入充足。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蒸蒸日上,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旅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宗教旅游资源在烟台市旅游资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烟台市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宗教旅游也应作为一个品牌得到重视和发展。对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宗教旅游的发展,推动宗教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晖.宗教旅游,不仅仅是朝圣[J].泛读地带.2013(5)

[2]曹洪. 西部地区宗教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5,1

[3]刘志庆.天主教在山东传播史略endprint

猜你喜欢

烟台市对策分析发展现状
烟台市张格庄镇大樱桃生产流通现状及对策探讨
党旗高高飘扬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三虎争粽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