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困惑及出路
2017-12-22李辉闫慧颖朱青
李辉++闫慧颖++朱青
摘要:本研究着眼于“互联网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的拓展和方式的更新的影响,提出了顺应“互联网 +”趋势,并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出路。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后续的政策文件中,明确将创新创业、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惠普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十一项产业列为“互联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目标任务。
我国创新创业的研究呈现逐步增长趋势,国内学者对创新创业环境也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其中池仁勇教授(2002)提出:“创业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是创业者创立企业组织,进行创业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利益的基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体。”张玉利等人(2004)则认为;“创业环境是主要影响创业活动的各类要素的集和,即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也包括了创业者能够获取的所有支持的可能。”蔡莉(2012)借鉴加特内学者的观点提出了,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全过程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的总和。
国外学者针对创新创业环境的定义主要分为了两大观念,一是蔡尔德所代表的环境感知理论,把创业环境当作是创业主体本身所感觉到的“客体”存在;另一个是奥尔德里奇所代表的环境决定理论,把创新创业环境当作是创业主体不得不去融入的外部条件。上述两种创业环境的概念成为了所有创业环境涵义研究的基础。斯卡特在对奥尔德里奇理论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创业环境从另一种角度解释则是一种制度的总和,包括了法律规定的制度、社会规范及人们约定俗成的文化制度。
目前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服务大学生创业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比较零散,并且服务体系的主体部分之一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完善。
(2)政策指导类多,缺乏可操作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更多的是停留在政策层面,虽然政府和高校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一些专门的扶持措施,但很难落实。
(3)创新创业服务主体对大学生创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各服务主体感觉创业难和创业教育难,创业政策、环境、氛围以及创业教育、培训都很薄弱。
(4)创新创业资金渠道单一,融资困难,资金是创新创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资金短缺是大多数创业者面临的瓶颈,大学生创业贷款数量有限,风投等投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缺乏足够信心,大学生创业资金更多的来源于家庭的支持帮助,事实上,很多大学生不敢创业甚至不想创业的关键也是资金问题。
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1)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
我国一些高校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足,教育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一部分高校在对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使得一些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形式性较强,而学生则是存在应付心理,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自己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育教学内容存在单一性。
一些高校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单一性,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存在着“纸上谈兵”现象,没有充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教学内容单一,过于侧重于理论教学,课程安排过于紧密,那么就会使学生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知识难以被很好的消化,创新更无从提起,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互联网+”时代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弊端。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校园网络,但是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内容引入到网络平
台中去,没有利用好这些现有的资源。同时,还有一些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不能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4)教师综合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创业教师业务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高校在教师选聘上要求不够严格,过于注重学历,而忽略了教师互联网相关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这些教师人员难以科学、合理地为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准确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一些高校在教师队伍发展投入上也不够,没有邀请一些权威人士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新知识、资讯及客观发展大趋势,致使教师知识结构陈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1)加大投入,完善各种配套设施
社会和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和发展对接,完善基地建设和孵化基地等相关配套政策和设施.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新型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学研合作,加大创新创业教師培训力度,努力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加快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大学生创业减免,解决创业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后顾之忧。
(2)搭建平台,全面拓展创业空间
社会和学校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创业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机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3)弥补经验,全方位整合有效资源
大学生刚刚创业,创业经验严重不足,社会资源占用较少,学校要培养学生养成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多多利用校友、学校合作企业等优势。
总的来说,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蓬勃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在年步入创新型国家提供动力,将是未来高等教育界的主要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共绘世界经济增长新蓝图——在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特别致辞[N].人民日报,2015-9-11(2).
[2]石国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第一版)[M].研究出版社 2010
[3]时圣宇.为国家需要而创新[N].人民日报,2015-8-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