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居正与他的同僚

2017-12-22淡扯

幸福·悦读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张居正太监皇帝

淡扯

明朝出了一个张居正!

张居正的基因来自于湖北江陵一对普通农民。他的父母沉默寡言,一生能够亲近的只有土地,连县令从来也没见过,也从来没指望儿子当官,哪怕是县令。然而,张居正从小就“野心勃勃”,梦想当一个响彻云霄的政治家。虽说父母遗传基因并不算优异,可他却聪明伶俐,少年时就被冠以“神童”。12岁时,他到荆州府报考,知府对他的才学大为赞赏,并对他寄予厚望:有朝一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官员。16岁时,张居正心想事成,一举列为大明最年轻的举人。26岁时,他又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险恶也充满诱惑的仕途。

张居正初入仕途时,社會政治空气质量很差,“污染”甚重。当朝嘉靖皇帝深居内宫寻欢,十数年不理朝政,却又承首皇朱元璋遗训,不设宰相。于是,整个国家政务荒芜。谁成为首辅,谁就能主政,谁就握拥有最高的权势。因此,内阁首辅之争已箭在弦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最高领导层却竞相腐败,导致吏治混乱、财政困难、民族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的烽火在全国各地相继点燃。而危难时刻,皇帝的实权落在了大太监的身上。想想,一个躬着腰走路,说话嗲嗲的男人担当这么大的重任,这个国家能有健全的体制机制吗?

这样的政局谁能力挽狂澜?就在这时候,张居正成功进入内阁辅政。不过,据史料分析,他的确是借助了上下其手的大太监,才上升到这个地位的。其政治手段多少受到了历史无情的质疑。假若,他不机智地采取政治行动,被政敌占据了政治“高地”,明朝的发展轨迹就不是这样的了。其时,张居正尚未施展才能,远在湖北江陵的双亲却提心吊胆了。父母没文化,但他们明白政治是世上最危险的地方,成本付出有时候是生命!于是,他们怎么也睡不着觉,托人捎信叫儿子远离政治,回到江陵来种地。

张居正在政治上开弓了,也就没有回头箭。虽然他仅列阁臣的第6位,但他不偏不倚,冷静观察着暗流明渠。后来,许多阁臣在争斗中两败俱伤,纷纷倒台,而旁观巅峰对决的张居正却位居次席了。接下来,长期沉湎酒色的皇帝突然中风。于是,张居正和大太监撞击出了政治水花,形成了一个利益链。于是,在皇帝驾崩之前,为了双方政治走向发生重大转折,张居正与大太监密谋了两件事:一是迫使皇帝密嘱张居正起草遗诏,其核心内容为“司礼监与阁臣同受顾命”;二是积极串通皇后与宠妃,罢斥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腾出空位,让时任秉笔太监、东厂提督的冯保顺理成章地兼任。于是,张居正与冯保强强联手,成功实现了互利互惠的政治企图。

据史载,作为“明朝第一宰相”,张居正这个从江陵农村走出去的政治家登天了,屹立于大明帝国的权力之颠,左右了大明政局达10年之久。这里需要先撇开他深厚的心机,以及篡夺权位的伎俩,单说他主政期间发动全方位的改革,并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取得卓越的成效,给大明帝国带来了全面复兴,历史也得献给他一些掌声。

在疾风暴雨中张居正的政治主张依然是改革。其精髓是首重吏治。他曾以首辅的身份,深入到长江流域考察与调研。张居正遗憾地发现,各级官员因循旧事,纲纪废弛,臃肿腐败。在返回京都途中,他就拟定了重典治吏的冷风暴方案。启动之初,却引起了朝中众官员的强烈抵制,他们向张居正施加压力,借机闹事。这是一场生死较量。于是,张居正和冯保采取了非常的政治手段,指使东厂特务放火烧死了二十多名有头也有脸的官员,并借“京察”之际,对四品以上官员实行考核,昏官与庸官一律裁汰。

暗地里,敌对势力也在增强。

身在明处的张居正又对违法乱纪的官员严惩不贷。听说,政治同僚冯保的侄子殴打平民百姓,张居正毫不迟疑,果断地革了他的职。远在云南的黔国公沐朝弼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无法无天,屡次犯法,谁也不敢把他就地正法。有一天,举报信放在了首辅的案头。张居正一看,怒不可遏,立即派人飞马前去捆绑了沐朝弼,将他押解幽禁在南京。

这就是张居正的执政性格。之后,原来软弱疲惫的官场为之一振,朝廷号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行政效力大大提高。

在推行改革的进程中,张居正恩威并用,软硬兼施,显示出卓著的才干。当时,官民田土的耕地面积达到1161万余顷,成为万历年间乃至整个明朝后期财政状况最好的时期。而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推动白银成为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由此活跃。

正在张居正锋芒毕露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按惯例,他必须离职回家守丧3年。而张居正的改革正在接受风和雨的洗礼,他不想自己一手创制的改革半途而废,决定节哀顺变。皇帝也深感:“国不可一日无张先生”。于是,皇帝破天荒下诏“夺情”,不批准张居正回家。张居正也是这么思量的,于是,两人上演了一场“在官守制”的故事。

“观众”是群臣。他们一眼就看出了这场戏的漏洞,于是,既得利益受到损伤的大臣或称病怠工,或借故卸职,或推三阻四,以无奇不有的方式,温柔地围剿张居正。当张居正还在坚守岗位时,又义正词严抨击张居正贪恋权位,不忠不孝,带头破坏国家的道德规范,要求他把公权交出来,回家守丧。其时,皇帝仍然站保护着张居正,没给七嘴八舌任何可乘之机,并采用果断甚至是令人恐怖的手段,镇压了反对派:革职的革职,充军的充军……

张居正站在权力的巅峰上,俯视大明帝国。正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场宿疾痔疮的复发,把他送上了西天。噩耗传来,皇帝为其“辍朝一日,赐治丧银,并遣官护丧归葬”。因皇上有旨,张居正死后也是极尽哀荣,但这是短暂的。风云也有突变时,皇上在一片谗言中政治立场也发生了动摇。这一天,张居正尸骨未寒,皇帝突然下诏削夺张居正一切官爵,并查抄家产。张家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尚未出逃的老弱妇孺十数人,被关在府内,其长子自缢身亡,三子自杀未遂,家眷数人饿死,部下统统被撤职。

这就是一个政治家从权力之巅栽下来,给后人留下的太多愁绪。张居正曾是这位皇帝的“家教老师”,他对张居正一直是尊重的,抬爱的。为什么在张居正尸骨未寒的时候,他就龙颜一怒,竟让恩师家族家破人亡呢?

历史在这里哭泣。

猜你喜欢

张居正太监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张居正《论语集注直解》中的察人用人之道探析
皇帝怎么吃
磨砺是一笔财富
张居正宽待对手
明清太监也读书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从张居正看人才培养
一个字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