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艺术品一张身份证,为艺术品保驾护航
——开启艺术品鉴证的云平台服务
2017-12-22林奥杰
文/林奥杰
给艺术品一张身份证,为艺术品保驾护航
——开启艺术品鉴证的云平台服务
文/林奥杰*
基于《中国艺术品资产化研究》(中卷)(西沐,2016)所提出的关于对中国艺术品资产鉴定综合服务体系图的整体设计,以及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提出的“六位一体”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本文提出构建“互联网+科技+艺术”的艺术品支撑服务体系,给艺术品一张身份证,为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保驾护航。
艺术品 质量溯源 公共服务平台 云计算 大数据标准体系 艺云融媒体
一、风起——市场和社会呼吁
(一)背景
从上世纪90年代初“92北京国际拍卖会”起步,经过20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已形成年交易额2000亿以上的规模,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第一大国,拍卖总成交量为9.14万件,总成交额为47.9亿美元。
然而,当下艺术品由于缺少清晰的流传记录,缺少可供查证的证据系统,市场中艺术品的不可追溯性,以及产业链中的漏洞让造假者乘虚而入,从而让当下市场的造假现象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严重,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真假不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图1 2015-2016年全球各国(地区)艺术品总拍卖成交额对比
由此可见,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赝品横行、劣作泛滥,其主要根源之一就在于中国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科学体系缺失,市场参与者鉴赏能力的匮乏与苍白。艺术品的鉴证、艺术品的身份、艺术品传承信息的溯源,成为艺术品市场的首要问题。
同时,当下中国艺术品鉴证的现实是,民间鉴证机构繁多,具有官方监管与背景的权威鉴证机构匮乏。艺术品鉴证依靠经验方式进行鉴证的多,依靠科学的系统体系方式进行鉴证的少。鉴证机构又构成新的乱局——从作品的真假混乱,到鉴证的真假混乱。艺术品鉴定、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相关标准、规范缺失导致的行业壁垒,“造假、售假、拍假”的行业现实,极大地限制了艺术品新买家和新卖家的入场,极大地动摇了艺术市场深入繁荣的根基。
严峻的现实情况表明,鉴定市场的乱象,艺术品支撑体系的不健全,不仅扰乱了艺术品市场秩序,与我国建设“文化强国”、“质量强国”发展战略格格不入,在面向“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将影响我国艺术品行业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深度调整与向艺术产业化道路行进的交叉口与迷茫之中,建设中国艺术品鉴证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仅是因为科学、严谨的鉴证系统是遏制赝品、劣作的杀手锏。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建设艺术品支撑服务体系极其重要的基础。
(二)提案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代表8位委员作题为《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联合发言,指出:“如何有效地遏制艺术品鉴定乱象?我们认为,亟待构建一个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认证认可为手段,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并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
图2 六位一体的艺术品鉴证体系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的核心是“四大国家质量基础”,即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这其中的主要内涵包括:
1.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利用现代科学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附着在艺术作品材料深处的多种信息而进行识别。而以经验鉴定为借鉴旨在由经验鉴定提出“大胆设想”,为科技鉴定提供判断参考,实现经验鉴定和科技鉴定的高度融合。
2.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认证认可为手段。标准引领鉴定质量提升,是衡量鉴定质量的尺度和检验质量的依据;计量是控制鉴定质量的基础,是检验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的手段。而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其意义在于建立对艺术品鉴定质量的信任,有助于维护艺术家和艺术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检验检测机构是独立于“卖家”与“买家”之外的“第三方”。要借助认证认可手段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司法等政府部门出台购买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实施办法,推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规范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要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开展艺术品鉴证方面的业务。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和利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追溯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艺术品质量的可追溯和艺术品市场的有效监管,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
图3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技术链条
综上所述,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不仅为破解鉴定市场乱局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也为促进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一个新路径。
二、云涌——平台建设的思辨
(一)现状
纵观现有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有的社会机构基于自身业务,从印刷出版角度获取到艺术家作品高清信息,积累多年,自然而然为推广业务,进而为艺术家进行鉴证备案大型活动;有的部门,通过艺术品版权保护角度,对艺术品版权进行登记,通过发放版权登记证书,间接实现鉴证备案;也有公司机构,通过画廊信息服务的商业活动,为画廊提供艺术品“锁定”服务等。
上述几种平台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由于时代、技术、立场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以下一些问题:
1.各自为政,信息分割——三公问题
部门从各自业务着眼点、公司从各自商业利益出发点进行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如何做鉴证服务和数据信息的“公平”、“公正”、“公开”,尚无设计和建设的考虑范畴。
2.数据孤岛,彼此封锁——三共问题
在各自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设计、技术未曾进行整体通盘设计,以及种种出于自身的考虑,彼此采用的技术、体系、数据自成体系,没有统一模式,客观上造成彼此系统是数据孤岛,无法互联互通,无法互相共享,无法互相佐证。
3.缺乏标准,公信力欠缺——标准问题
艺术品行业缺乏相关国家标准,容易造成各自为战,各执一词的局面,对于经验、技术的应用,没有明确的标准、规程来规范和保障,容易造成公信力的欠缺。
4.应用局限,缺乏支撑——平台问题
作为利益攸关方,从全局角度思考的少,从自身角度考虑的多,在应用模式和未来的平台支撑上相对缺乏。
(二)思辨
“从零到一”构建一个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系统,从系统设计上,一开始就要面临以下抉择:
1.系统群与平台
延续现有几家部门、社会机构各自为政的思路建设一个或大或小体量千差万别、分立的“系统群”,还是大破大立、有机整合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
2.“岛”、“链”与“云”
依然各个业务系统独立成为孤岛;还是根据业务形态,将一条业务线做成一个“链”;或者通过面向服务的框架(SOA)体系开放接口,将计算能力、存储、网络等IT基础架构统一,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一个艺术品“身份”信息的“云”?
3.完全封闭的安全与确保安全的开放
视互联互通为安全的大敌,与互联网隔离,让系统基本封闭在资源、信息真空的环境中;还是通过安全级别的划分和安全策略,确保一定安全保障下的开放及便捷?
4.“死的”系统与“活的”平台
建设完成后就“交钥匙”,不具备根据业务变化调整的能力的“死的”系统;还是可以根据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驱动,可以不断扩展和变化的“活的”平台?
(三)结论
通过思辨的过程,根据服务于艺术品支撑服务体系的定位,分析认为:
1.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平台作为支撑系统,和产业各流程关联度高,不是孤立的;
2.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系列的体系和标准,而不仅仅是多个IT系统;
3.为了提高“价值发现”的能力,需要内部、外部大量的信息;
4.平台需要适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的社会化、融媒体、多业务拓展需求;
5.平台需要在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创新的需求下,持续开放演进。
据此,确定技术建设的明确方向:要通过技术整合,结合经验鉴定、科技鉴证,打破原有多个孤岛式的技术系统,建立艺术品元数据规范,通过多媒体艺术品数据包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统一技术系统。同时配合传统媒体、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应用的业务开发,对艺术品相关的多种信息资源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多次发布,复合使用,实现艺术品的价值发现和艺术品信息的增值服务,实现不同业态的相互渗透,形成集约化运作模式,取得规模化效应。
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以下简称“中检学会”)联合多家机构、公司、院校,共同设计“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以科学鉴定为基础”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对艺术品进行图片、文字、视频等多角度、多维度的信息采集和鉴别、认证。同时艺术品溯源信息系统对每件进入数据库的艺术品赋予唯一的“身份编码”,并对艺术品和“身份”证书通过物联网电子标签进行标识和锁定,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艺术品交易的追溯可查。
建立艺术品鉴证的标准、科学方法和流程,规范艺术品鉴证机构资质认证管理,建立完善、权威、科学的中国艺术品鉴证体系,逐步规范包括艺术品鉴证在内的艺术品支撑服务体系,有效服务于艺术品市场。
三、云聚——基于开放的设计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六位一体”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不同门类艺术品的微观特征和指标信息进行提取,并进行研究、记录,结合艺术品物理特征识别技术,对艺术品图像、艺术品特征信息等进行技术识别,并结合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由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鉴定认证及对艺术品质量溯源相关身份信息进行权威备案,并采用艺术品相关元数据国际标准,通过公共开放平台向第三方信息平台提供开放接口,采集艺术品在流转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使艺术品的收藏和传承,可以在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信息溯源。
(一)设计原则
艺术品鉴证溯源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下原则:
1.标准规范原则
系统建设应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标准先行”的策略。系统设计、开发应符合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标准。
2.资源整合原则
系统建设要在现有的信息化投资和环境基础上,提高数据资源的共享,力求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有所突破。
3.实用性原则
系统建设必须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业务实际,改进管理手段,实现以先进管理模式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应从信息源的规划和分类入手,建立全面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
4.安全、可靠、稳定原则
系统必须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并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访问控制机制。要采用严格的安全措施,从网络、系统、应用、用户、数据等方面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5.兼容性原则
系统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兼容性,包括应用集成和数据存储的兼容性,以方便整体业务系统的集成和实施。
6.扩展性原则
系统结构设计应易于升级和扩展,能满足各项业务的需求。
7.易用性原则
系统界面应简单、统一、通用,符合现在的办公习惯,力求操作简便,使操作人员很快能进行实际操作。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可管理性和易维护性。
(二)逻辑架构
根据系统一体化设计思想,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采用基于SOA的软件架构,设计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并且考虑到以后业务的变化与扩展,因此系统的体系结构必须先进、稳定、易扩展,既需要安全稳健的系统平台支持,又需要面向更广阔的业务支撑和更灵活的应用集成扩展能力。
图4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的逻辑架构
拉斐尔 施洗者圣约翰传道 26×52cm 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1.云基础设施层(IaaS)
基础设施层包括硬件和网络层,是支撑环境和系统软件环境。基础设施层采用虚拟化等云计算的技术进行搭建,并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存储和分析。
2.应用支撑层(PaaS)
应用支撑层是为应用层和门户层提供应用集成服务、数据交换服务、门户服务和业务应用支撑的一个软件系统中间层(即应用支撑平台),主要为上层应用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用户、权限管理构件、工作流构件、门户构件及数据共享和交换支撑等构件。
3.应用层(SaaS)
应用层以应用支撑平台为基础,实现艺术品鉴证信息管理系统各项功能和面向社会公众用户的网站门户系统。
图5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
(三)系统架构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如图5所示。
(四)功能架构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含:应用系统、鉴证系统和管理系统三个主要子系统,以及基础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开放平台。
图6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架构
应用系统。包括:注册管理、在线申请、艺术品信息展示、鉴证标准、鉴证机构、艺术家和艺术品信息查询等功能。
鉴证系统。包括:艺术品信息采集、艺术品鉴证、艺术品溯源、防伪证书发放等功能。
管理系统。包括:组织机构管理、人员权限管理、基础库管理、标准管理等。
基础数据库。包括:艺术品信息库、艺术家信息库、专家信息库、鉴证机构信息库和艺术中心信息库等。
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与艺术中心、鉴证机构、行业机构以及海外艺术品鉴证机构之间实现数据交换互通。
(五)标准和规程
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作为国家标准委通过的首批社团标准的试点单位,于2014年正式启动中国检验检疫学会标准,简称:中检学团体标准(T/CSIQ),截至目前,已发布实施的标准有10项,已通过审定的5项,正在征求意见的5项,处于起草阶段的8项。
结合我国现有艺术品的种类搭建了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标准体系,其中主要搭建书画、陶瓷、玉器、青铜器、珠宝、贵重木材及其制品和杂项类艺术品等七种艺术品的检测方法类标准和规程类标准,同时,制定各类艺术品鉴证领域专家的鉴定流程和人员资质标准,使鉴证工作有规可循。
图7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标准体系
(六)元数据定义
艺术品元数据描述了艺术品的基本信息。艺术品的基础信息包含了艺术品的客观数据信息、作者信息、环境信息等。为了适应开放性要求,在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时,依据CDWA2.CDWA: 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标准,结合CDWA Lite3.CDWA Lite: An XML Schema for Art and Cultural Heritage Metadata.文档定义数据模型。
(七)数据模型和标准
艺术品数据信息种类繁多,因此需要对不同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类定义。本文中将艺术品数据归纳分类为:A基础数据;B溯源数据;C鉴证数据;D价值数据;E知识数据。本文中的数据分类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
图8 艺术品数据模型
表1 艺术品数据模型说明
(八)数据开放等级
艺术品数据在整个平台中需要对不同数据进行等级划分,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可靠性、完整性。
图9 艺术品数据等级
表2 艺术品数据等级说明
四、云栖——众缘和合
(一)多部门介入
国家质检总局主管的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建立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办公室来推动和统筹平台的体系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建设。
2015年6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中国检验检疫学会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
2016年4月12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开展艺术品鉴证机构资质认定(试点)工作。
同时,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把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作为开展艺术品鉴证机构资质认定试点单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中国检验检疫学会筹建“全国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的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介绍”被列入大会指定发放的6份材料之一。同时,国家标准委正在积极推进成立“世界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筹备工作。
图10 中国检验检疫学会艺术品鉴证工作研讨会合影
2016年10月12日,由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主办的首批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机构的授牌颁证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首批通过认证的有包括北京艺鉴通在内的8家企业,这标志着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我国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领域资质认定制度的建立。截止到2017年9月,已有12家机构获得认证,30余家机构正在报批和评审过程中。
(二)鉴证技术支撑
1.微观特征——中国书画类
中国书画由于其材质特征,通过微观成像技术能够达到局部的纤维级别,可以通过采集微观图像,提取书画和纤维共同构成的微观特征,标记为身份数据DNA的信息单元。
图11 中国书画类作品鉴证流程图
2.成分分析——陶瓷类
在光学仪器的探测下,陶瓷器物胎、釉的成分、含量及衰变老化的所有痕迹均可一览无遗,对于青铜器等其他类型的器物均可适用。如图12-14,这是瓷器在微观状态下的各种侵蚀、老化以及物质成分、含量等信息图谱。从这些信息中可以解读出它们确切的身份信息,而这些是无论多高的作伪技术也难以做到的。
图12 瓷器釉面的老化纹
图13 古瓷釉面开片中的结晶及气泡老化特征
图14 瓷片中各种物质成分及含量检测图谱
图15 样品扫描对比图
3.3D高精度扫描点云
使用高精度三维扫描仪创建陶瓷制品表面几何分布点云,利用数字影像再建技术呈现陶瓷制品的三维立体表观形态,并且可精密测量该制品的外形尺寸,通过数字图像对比分析技术检验鉴证陶瓷制品的唯一性身份。将该身份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并予以授权保护,即可作为该陶瓷制品的身份备案信息用于防伪和检验鉴证。
此外,其他包括高光谱、拉曼光谱等,在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支撑下,均可以按照标准适用范围,用来进行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
五、云成——目前状况
(一)平台化的“点”突破
正如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在文化部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开办的艺术品金融博士班课程里讲到的:“在特定时空,围绕具体功能,聚合优势资源,瞄准突出问题,在一定的政策空间内,实现‘点’的突破,就是通过平台化,在一个‘点’上,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聚合已有的支撑体系,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增加交易信息透明度,提升信息对称性,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风险、提升信用效能来推动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产业化上的突破性进展。当前不少关于艺术品产业的新业态及创新实践,证明了平台化发展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那么,怎样去强化与正视艺术品市场平台化呢?平台化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的‘公信力’,而‘公信力’的建立是在‘三公’原则——‘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的。从目前来看,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只有通过平台化的综合服务,才能真正实现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与产业化,从而达成方便、快捷的艺术品资产流转与艺术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基于大数据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管理系统是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的核心部分。该系统拥有强大的多样化的信息展现形式和多用途的信息识别功能:
一是具有流转追溯功能。通过完整记录鉴证艺术品的每一次交易和流向信息,实现交易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保障艺术品流转有序。
二是具有数据共享功能,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互联互通、整合利用,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三是具有适时监管功能,实现真伪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使市场监管部门从单纯的人力稽查监管,转变为“源头可溯,去向可查”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闭环监管,从单一部门监管体系转变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社会性体系。
(二)当下的实践
可喜的是,部分获颁资质认定证书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机构,牵手拍卖行、金融机构跨界合作,构建“艺术品鉴证+拍卖+金融”新模式,共同致力于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为助推艺术品市场和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如北京艺鉴通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嘉禾拍卖有限公司的合作、华力必维与中国民生银行的合作等。
2016年底,北京艺鉴通公司领行业之先,与上海嘉禾拍卖通力合作,为秋拍的四百多件艺术品制作了“身份证”。2017年春拍之际,北京艺鉴通公司又迎来保利、嘉德、匡时、银座、中贸圣佳、嘉禾等重量级的合作伙伴,为近两千件价值不菲的艺术品鉴证备案,这毫无疑问将成为未来鉴证备案与二级市场合作的新方向。
(三)云享——平台应用情况
图16 中检学会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aicpsp.org)
图17 艺鉴宝APP
图18 艺术品鉴证溯源信息
图19 艺术品(资产)鉴证公共开放云平台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目前已经对接了包括雅昌、艺来艺网、南方文交所等多家应用,以及景德镇国家陶瓷实验室、张家港国家木材实验室等多家国家级实验室,12家鉴证机构认证实验室,同时,也为多家符合学会鉴证标准的底层设备厂家提供了开放数据接口,并初步具备了对外数据服务的能力。
如图19所示,平台通过艺术品(资产)鉴证公共开放云平台,对外提供数据交互和采集的多种可能。
1.第三方鉴证平台:实现符合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标准的数据平台互联网通,将整个艺术品鉴证数据打通,从“岛”变成“链”。
2.艺术品交易平台:实现艺术品交易流转过程中的数据溯源服务和交易流转信息的采集交换服务,实现艺术品的“传承有序”和价值发现的数据基础。
3.社交平台:改变艺术品信息服务的业态,从传统的单向传播,改变为UGC(用户内容生产),不仅仅实现艺术品评论和访问层面上的互动,还将通过艺术家本身的加入,改变现有的艺术品创作和流通过程,充分发挥“人”、“展览”、“出版”等信息流通过程,在艺术品价值发现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4.金融保险平台:为艺术品金融提供基于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的“锁定”服务,以及通过溯源信息,提供价值评估的基础数据,征信基础数据等。
5.其他更多平台:作为艺术品产业链中重要的支撑平台,为其他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
六、云智——未来已来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互联网艺术品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艺术品电商,虽然广受期待,但其发展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鲜有成功案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关键是互联网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并没有真正从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基本特性出发,没有很好地依托这些特性与互联网机制进行融合发展。简言之,就是更多地利用‘加法’的思维,把互联网当成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工具与通道,强调互联网在交易层面的渠道与通道作用,很少从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层面来探讨。从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由于没有重视艺术品市场平台化发展的取向,没有从‘平台+互联网’的融合机制这一根本问题入手,大量的互联网艺术品产业由于过分重视互联网应用,而忽视了基于艺术品特性的平台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艺术电商的实践,出现的问题与发展瓶颈无法解决,严重制约了艺术品产业及其新兴业态的发展、壮大。”
图20 艺术品(资产)鉴证综合服务云平台功能架构
图21 艺术品体验服务场景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再进一步,可以进化成艺术品鉴证综合服务云平台。作为艺术品(资产)鉴证综合服务体系的一个服务平台,佐以服务支撑体系和政府、行业管理体系的配合,将成为艺术品产业链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产业支撑平台。
从当前的业务模式来看,下一步,将结合“鉴定服务”、“质量溯源服务”,配合“资讯教育社会服务平台”三大块,通过将当下新科技融合发展和艺术品产业融合,来对外实现一个对艺术品产业更为重要的艺术品(资产)鉴证综合服务平台。
以当下炙手可热的“虚拟现实”、“大数据技术与云服务”及“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来看,未来,艺术品(资产)鉴证综合服务云平台将能够实现以下服务:
1.基于移动终端和专业“虚拟现实”的艺术品体验服务,将为艺术品爱好者,访问者提供更加真实的体验,甚至可以“触摸”博物馆的“珍品”,让艺术瑰宝“走入”寻常巷陌百姓家。
2.艺术品身份自动识别和信息服务,面向普通用户来提供有趣的艺术品信息服务和教育服务,为培养更多的潜在用户做好教育。
图22 艺术品身份自动识别和信息服务场景
图23 更加开放的艺术品融合产业生态
3.基于社群和大数据系统的艺术品电商服务,在4G网络以后,流量不再成为移动应用的障碍,当下时代的个性化特征得到极大的昭显,“抖音”这样的微视频、“Snapchat”这样的图片应用,成为当下社交网络中传递的主流。艺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强烈个人审美特质,也应藉由AI进行识别、社区和大数据系统进行人群区分。我们可以大胆做一个预测,新一代的艺术品电商将从艺术品的艺术属性、个性化特质、金融属性等出发,在具备社交属性和金融投资属性的平台中得到发展。
借助大数据技术、云服务、人工智能及移动化技术与终端,建构新的更加开放的艺术品融合产业生态,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化,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将会给艺术品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与可能。
1.西沐.中国艺术金融产业引论[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2.西沐.中国艺术品资产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6.
3.游艳玲.魏传忠——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的首倡者[J].质量与认证.2015(12).
4.张海煊,陈云霞,方涛,袁文瓒,汤辉.三维扫描技术在陶瓷制品检验鉴证和修复仿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陶瓷.2016(9).
附录:标准体系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规程 总则》
《艺术品鉴证机构能力评定准则》
《艺术品鉴证机构能力评定规则》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认证规程 陶瓷类》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验证规程 陶瓷类》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认证规程 书画类》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验证规程 书画类》
《陶瓷艺术品表面微观结构测试方法 体视显微镜法》
《陶瓷艺术品胎釉化学元素组成测试方法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
《陶瓷艺术品内部微观结构测试方法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法》
*本文作者林奥杰为北京艺鉴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检学会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专业委员会高级技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