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手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7-12-22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整骨蒙医夹板

登 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00)

蒙医手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登 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00)

目的:观察蒙医手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整骨科收治的3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采取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喷酒按摩、早期功能锻炼、内服蒙药接骨丹等疗法。结果优级33例,良级3例,差级0例。结论蒙医传统疗法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操作易行、安全、痛苦及并发症少、疗程短、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经济费用低等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蒙医整骨;手法复位;儿童肱骨髁上骨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70%[1]。严重者可缺血性肌挛缩,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常伴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造成儿童骨折断端畸形愈合等不正常的发育,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蒙医传统整骨对该病一般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喷酒按摩、早期功能锻炼、内用药等疗法治疗该骨折已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取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传统整骨科接受治疗的3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其伸直型骨折患儿28人,屈曲型患儿8人,骨折远端不同的侧移位其中尺偏型33人、桡偏型3人。患儿均有外伤史,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开放伤,伤后来就诊时间在1h~5d。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在9.0岁。两组年龄、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1.2 诊断标准:参照《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为标准有明显外伤史,体格检查时患肢上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患肢上臂可见内侧瘀斑,压痛阳性,触及骨擦音及骨擦感和异常活动。X线显示:骨折类型移位情况。

1.3 治疗方法

1.3.1 蒙医传统手法复位与夹板外固定:让患者平卧位,2名助手握住患者的前臂和肱骨 部,对抗牵引纠正重叠移位,而且前臂旋后位牵引来纠正远端内旋。其次术者一手握住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对抗挤法纠正侧移位,最后用俩手拇指向前推挤尺骨鹰嘴的同时其余八指放在骨折近端向后上牵拽,这时候2名助手肘关节缓缓屈曲到90°位置,听到骨折断端接触的音来判断复位情况。让后再轻微肘关节外旋,把断端外侧相互嵌插,更好的固定骨折而且预防肘内翻的并发症[3]。复位成功后按肘部的外形来选择合适的四个小夹板、圧垫和3根束带,用纱布做好的梯形和方形的压垫置于内外髁。之后用束带3根捆扎,松紧度以提起扎带能小夹板上下移动0.5cm为宜,伸直型骨折为前臂中立位悬吊胸前2~3周,肘关节屈曲90°。屈曲型骨折为肘关节屈曲160°左右固定1周后,肘关节屈曲到90o,又固定1~2周。

1.3.2 结合喷酒按摩:骨折1周左右内在压垫上运用压法。按法;固定小夹板的上下两处用拿法;小夹板的间隙中采取托法、摩法;淤血和肿胀处擦法等你手法。2周左右内伤肢前臂进行向上摸法,患肘下处运用涅法以及在肝俞穴、肾俞穴深部运用揉法、擦法、涅法、扣法、捻法等手法。3周左右内患肘处旋以卡法、牵法、端法;骨折处运用擦法、揉法涅法;伤肢运用抖法、摇法、涅法、以及在脾俞穴、胃俞穴深部运用涅法、扣法、捻法等手法来保证气血通畅、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的愈合[4]。包金山[5]等人认为喷酒按摩具包含着生物力学疗法、精神疗法、气功疗法结合的一种顺应自然、身心兼治、气血为师,运用巧妙的手感及以力对手法、回归自然界的,具有奇特疗法功法。

1.3.3 结合功能锻炼:对骨折患者来说功能锻炼是个重要的环节,它符合着动静结合早期愈合的要求,功能锻炼时在有效巩固的固定基础上不影响到肢体的活动,同时功能锻炼也要保证骨折原复位,才是动静结合骨折早起愈合的最终目的。第一周患肢开始做握拳、屈伸手指运动,第二周开始做肩部摇摆运动,前臂、腕部、手指运动。第三周后拆开夹板开始做肘部屈伸及前臂旋转运动[6]。

1.3.4 内用蒙药:蒙医辨证给予希拉汤、接骨丹、珍宝丸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X线表现评价法(取除小夹板后)。达到某个级别必须同时具备该级别的3个以上的指标[7]。

优级:骨折端无移位,或骨折远段轻微桡偏移位;骨折端无倾斜,或骨折远段轻微桡倾、内侧张开,前倾角变化≤10°;骨折端无旋转,骨折远、近端等宽;骨折端无重叠;肢体无肿胀。

良级:骨折远端尺偏移位≤5mm,或前后移位≤5mm;骨折远端尺倾≤5°,前倾角变化11°~20°;骨折端旋转致骨折远、近端宽度相差≤5mm;骨折端重叠≤5mm;肢体肿胀:患肘周径较对侧增大≤10mm。

差级:骨折远端尺偏移位>5mm,或前后移位>5mm,断端有/无接触;骨折远端尺倾>5°,前倾角变化>20°;旋转致骨折远、近端宽度相差>5mm;骨折端重叠>5mm;肢体肿胀:患肘周径较对侧增大>10mm。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35例患者的症状及X线检查、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用评价结果优级33例,良级3例,差0例。见表1。

表1 蒙医传统整骨特色疗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结果[n=36,n( %)]

3 讨论

蒙医整骨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以蒙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喷酒按摩、功能锻炼、内用蒙药等治疗。其中夹板有着阻止不利骨折愈合的传到剪力和扭转应力,而且有利于骨折局部肌肉收缩,产生有益于骨折的传导压应力,同时加强了骨折断端的刺激,因肌肉收缩产生的适当的压应力能够减少骨折断端间隙,并相对增加了局部血液供应,有利于骨原细胞分裂为成骨细胞,促进骨架的成长的同时骨折的固定牢固、肘内翻等并发症少。部分学者研究表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喷酒按摩、早期功能锻炼也符合着生物力学要求,这也是气血通畅、活血化瘀、促进骨折愈合的原因之一。蒙医手法复位特色疗法见效快、疗程短、痛苦少、并发症少,骨折肢体恢复快。包海金[8]等认为获得如此的效果,正是因为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始终坚持动、静结合的结果。蒙医传统整骨疗法是个自然的绿色疗法,疗效显著,所以更需要进一步挖掘研究、广泛推广。

[1]潘少川.实用儿童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3.

[2]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呼和浩特:人民出版社,2008:489.

[3]桑杰.满都拉,蒙医整骨手法及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浅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7,03(1):28-29.

[4]包金山,等.蒙医骨伤[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6:175.

[5]包金山,等.蒙医骨伤[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6:147.

[6]吉日嘎拉.蒙医骨伤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4:90.

[7]谭远超.刘俊.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会第四届二次学术大论文汇编[会议论文],2007:73.

[8]包海金.浅术蒙医传统整骨术动静结合的基本原则[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2(1).

登峰(1989-),男,呼伦贝尔人,现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规范化培训。E-mail:250986273@qq.com

R291.2

B

1006-6810(2017)05-0019-02

2017年2月12日收稿

猜你喜欢

整骨蒙医夹板
专利名称:一种钼丝夹持电磁退火炉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柳濑真弓:将骨骼当做拼图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蒙医传统整骨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蒙医“萨病”治疗概述
浅谈室性早搏的蒙医诊治
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蒙医整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